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18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警惕服务幌子下的犯罪行为
时间:2016-06-22 14:47:24  来源:红网   作者:石飞 
    当下,政府通过购买社会服务方式、适应社会相关需求的做法,已经取得广泛认同,并逐步推广扩大。譬如,就业岗位,居家养老,社区卫生,等等。这些经办机构,基本上都是政府部门主办或主管的事业性单位,由财政供养,其职工属于公职人员。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前不久曾发布文章称:“干部违纪‘政治问题和腐败交织’,天涯无净土,各地区各部门只有问题多与少的区别,没有没问题的。”此论言之有理,一些新兴的政府社会服务性机构,在腐败之风的侵蚀之下,经济犯罪行为往往在所难免,必须引起高度警惕。
  
  最近,北京就发生一起。西城区什刹海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原主任康某,虚构各种名目套取公款购买购物卡,以过节费、防暑降温费等名义多次将购物卡私分给中心职工,累计数额85万余元。此外,康某还利用职务便利,用课题专项经费购买某度假村消费卡,将9万余元侵吞。西城法院一审以犯贪污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处康某有期徒刑一年半,罚金25万元。(6月21日《京华时报》)
  
  上述案例颇具警示意义。此类机构,表面看,很不起眼,没有实权;实际上,搞不正之风、贪污腐败、饕殄公共财政的空间,却不可小觑,而且营私舞弊、经济犯罪的成功率颇高。其一,他们所有的资产都是国有的,所有的开支都是财政买单,“崽花爷钱,不心疼”,容易淡化责任心;其二,服务性的项目及其开支,都由他们自己说了算,并都能说出“光明正大”的“为民服务”的所谓“理由”,单据一列,账目一走,钱就“理直气壮”地流跑了。是不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营私舞弊,只有他们自己知道。
  
  上案中,康某不是以“科学健身个性化指导体系标准研究及推广应用”的名义,用课题专项经费科目虚构会议消费明细,购买度假村消费卡9万余元,个人侵吞了吗?而且逢年过节,以虚列服务项目开支的手段走账,套取资金购买购物卡,作为福利发给员工,人人有份,或300元,或500元,有的达千元,累计数额高达85万余元。这可是典型的集体私分国有财产啊!
  
  自己造罪自己受,康某被法院以犯贪污罪和私分国有资产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半,罚金25万元,是罪有应得。不过,单单处罚康某一人,单位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徒落快活,也未免不公。康某作为“一把手”,理应承担主要责任。可是,虚报开支,做假账,购买消费卡和购物卡都是通过领导班子集体研究的。既然如此,对其他领导班子成员,也应该视其情节,给予必要的党纪政纪处分;对私分到国有财产(购物卡)的人员,应当如数追回。惟此,才能真正起到教育和震慑作用。
  
  其实,社会服务机构打着“为民服务”的幌子,进行经济犯罪,并非北京独有,并不稀罕,而且早已有之。10多年前,苏北某县就业服务机构就发生过类似犯罪行为,多名相关领导及工作人员被判徒刑。按照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文章“天涯无净土”的思路推设,其他地方的政府服务性机构,是否也存在此类猫腻现象和犯罪行为,很有必要认真查一查,向社会公布一个明白账,给人民群众一个信得过的交待。
  
  让政府服务性机构,避免发生类似营私舞弊及犯罪行为,关键在于强化监督。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坚持经常化、制度化的审计;二是服务内容、支出账目公开,让服务对象参与审核;三是发动群众举报,举报属实予以奖励。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