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机一直守在机场没有睡,因疲劳驾驶而导致车祸悲剧。知名外交家、原驻法大使、外交学院前院长吴建民的离世,引发社会广泛的关注和深切悼念。虽然事故直接原因是车祸,但作为广受国内乘客诟病的航空延误现象,却是这场车祸的重要诱因。吴建民的一位朋友感慨,“如果不是航班延误,他也许不会遭此不幸。”
航空延误问题一直是舆论吐槽的热点。坐过飞机的人,很少没有遇到晚点的,航班延误已经成为某种常态。延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能是天气不好或者航空管制等不可归责于航空公司的原因,但也有航空公司安排不当等自身原因。如果是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延误,其有义务对旅客的实际损失承担赔偿责任。但是,航空公司掌握着航班延误与否、延误多长时间等相关信息,一些公司往往为了自身利益,牺牲旅客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据媒体报道,吴建民的航班本应在6月17日晚10时到达,因航班延误,18日早上凌晨3时才抵达。民航相比其他交通工具最核心的竞争力在于节省时间,乘客选择飞机,看中的也是这一点。从媒体报道中可以看出,吴建民的行程安排非常紧凑,如果他提前知晓飞机延误这么长时间,可能不一定会选择乘坐飞机。如果相关接机人员能够准确了解航班延误的详细信息,司机也不至于一直守候在机场不睡觉,进而疲劳驾驶,酿成重大车祸。
一些航空公司可能对航空延误已经麻木不仁,通常的做法不过就是在机场重复地播报着抱歉的延误消息而已。可每一次延误带来的痛苦都是具体的,有的延误损失的只是乘客的物质及时间,有的延误则可能是以生命为代价的。此次车祸的发生,尽管从法律角度来看,航空公司并不需要承担责任,但毕竟与航班延误有着间接的关联。逝者长已矣,生者当反思。航空延误的事情今后可能还会发生,航空公司应当承担起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及时将航班延误信息透明公开,将延误原因进行公告。还应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短信、网络等渠道,通过多种途径来发布相关延误信息,使延误航班的航班号、航班代码、预计起飞时刻、延误原因等动态信息均可实时查询,便于乘客对自己的行程及亲友接送做出更合理的安排。
这次飞机晚点,引发的损失是巨大的,因当事人特殊身份关系造成的影响也是十分广泛的。在此语境下,航空公司将对此事作出何种反应,牵动着公众的神经,也直接关系到公众对航空公司行业形象、职业伦理的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