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看中国,中国看北京。在今后很长的一段历史时间里,一定会再加上一句:世界看北京城市副中心。
事实上,在中央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巨擘蓝图以来,北京通州、河北北三县、北京城市副中心,事事皆新闻。2016年4月初,北京市通州区政府在官方网站上将其原本名称“行政副中心”悄然变更为“北京城市副中心”,这一细节被媒体纷纷报道,并引发无限遐想。
市场和资本的触角是最为敏锐的。继去年升级通州区域住房限购之后,今年5月,北京市通州区进一步出台措施,强化北京城市副中心范围内的商务型公寓和商业、办公项目销售管理。根据该政策,今后,居民想要购买通州区商务型公寓,应满足本市住宅限购条件,商业、办公项目销售对象也限定为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不再对居民销售。乃至于与北京通州比邻一河之隔的河北廊坊北三县也开始了限购措施。
市场固然有投资投机的成分,但在某种程度上也恰恰说明人们对于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发展的期待和看好。
几字之差,意义非凡。从北京行政副中心向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改变,表明了今后的通州北京城市副中心将不单纯是一个北京市行政中心,而将会是一个类似东京新宿、巴黎拉德芳斯都会区、纽约曼哈顿等意义上的城市经济文化中心。
可能,放在世界中心城市发展的大视野下,北京城市副中心,怎么联想都不过分。
以下几个形容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字眼足以让人怦然心动:“三大示范区”: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示范区、新型城镇化示范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示范区;“四大城市特征”:绿色城市、森林城市、海绵城市、智慧城市,这些均是未来北京城市副中心在打造中的标配内涵、特征。
与此同时,如何做到先规划后建设,一张蓝图绘到底,如何创新体制机制和政策,制定配套政策,有效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北京城市副中心如何迎接巨型城市挑战,破解大城市病?这些我们都将在满怀信心看好之中,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