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志明:好人好事TFC & 好青年KIDO机构创办人、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委员
2015年夏天,我在美国游学,在穿越西部粗犷、神奇、梦幻的自然风光之后,来到了纽约。相较于第一次来纽约的新奇和小小的胆怯之外,这一次的旅行显得从容淡定:步行穿越单调又清晰的街道,游走徜徉在纽约中央公园和各大博物馆,礼拜一个伟大城市的指路航标——自由女神,瞻仰代表生生不息的人类正义精神的911遗址,还有就是驱车去探访纽约后花园——新泽西州的长者,再去探望在盛名之下的耶鲁大学医学院做访问学者的同学,从图书馆到儿童活动中心,从林间跑道到先进的实验室,一切都显得那么完美,perfect,这几乎包含了大自然的馈赠和人类智慧结晶的最高水平。
但在这中间有一种印迹却深刻而尖厉,就发生在时代广场、耶鲁大学医院旁,一道道刺耳的声音在宁静中迸出一道裂缝,由远及近,缝隙也越来越大,直至变成一截洪沟,深不见底。这种警觉,我不知从何时升起,我下意识地躲藏和逃避,却又挣脱不开,甚至于,我不知道何时开始对预定酒店的服务员说:“请给我一间安静的房间。”
这种声音可能是警车发出的,也可能是救护车或者是救火车,它是那么急促,那么响亮,那么有力……它调动所有的能量,掩盖了所有的声音,甚至挤掉了人本该属于视觉、嗅觉、触觉的功能。看到这里,你会想,这与城市化有什么关系?与题目有什么关系?它无时无处不在,还代表了一种可能:或许是挽救生命的一次机会,或是对财产损失的一种阻止。它是一种带着善良和温暖或某种希望的声音啊!?是的,我都同意,但我还是不舒服,我还是厌恶。
这种不舒服和厌恶如同我怀念故乡亲人的一个平静的微笑、简单的帮助一样深入而强烈。
我很小的时候离开乡村,跟随父母来到城市,在城市生活、求学、工作、旅行、交往,享受着城市带来的种种便利、舒适、刺激和时尚,眼看着楼房越盖越高,内心的空间却越来越密集;眼看着车越来越多,路越来越堵,思维却变得越发混乱迟缓;眼看着房价越来越高,在互联网上的时间越来越长,心灵却越来越闭塞扭曲……我们的追求错了吗?我们的努力错了吗?
2014年底,我在深圳龙华新区大浪街道投入了一家名叫“好厨房好驿站”的项目。它为来深圳找工作、学习、旅行的年轻人提供简易的住宿和午晚餐,可以付费(住宿每晚15元,每餐8元),也可以用自己的服务时间换取——一小时志愿服务时间约等于18元。这里的管理人是一位来自湖南农村的妇女,我们都亲切地叫她刘姐。刘姐只读过小学2年级,她带着自己60多岁的妈妈,打理着一间厨房和30个床位。从2015年1月正式运营开始,目前已为超过2000人次提供住宿、8000人次提供素食早中晚餐,接待了各种类型的公益团队、学习伙伴、找工作的青年人、媒体、学者、政府工作人员、企业职员等等,也为“青年梦中心”(由政府、企业、学术机构、社会组织共同发起建设的公共空间,为当地及全球青年人提供一个交友、学习、娱乐、创业等各方面提升的多功能平台)工作人员提供餐食。讲起为什么做“好厨房好驿站”的原因时,刘姐说,是因为自己有一个留在家乡的儿子,由于长期分开,不知如何关心儿子,担心他走向社会没人照顾,如果自己能够照顾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孩子,相信自己的孩子也会得到“贵人们”的帮助。这样的信念加上公益、加上慈善,就成了做“好厨房好驿站”的全部原动力。在这里,春节在此过年的青年会把父母接来深圳团聚;夏天会把在家读书、分居两地的家人接来同过暑假;其他节假日,开设课程学习班,青年男女团聚,学习组建家庭和生活的原则和方法……这样一个小小的地方,成了来深圳的青年人可以短暂喘息、学习分享、增加能力、培育亲情友情的地方,它串联起家乡与深圳、家人与自己、过去与未来的感情。
我记忆中,这里曾留下很多令人感动和催人奋进的故事:一个蓬头垢面的失业青年来到“好厨房好驿站”的第一件事,就是被刘姐带去洗澡、剪头、换干净衣服。现在已是服装设计师的他还为“好厨房好驿站”创作了一首诗;一群来自四川大凉山里的孩子们在舒适的房间中兴奋地度过人生中第一次的“看海”之旅;一群群15岁的孩子参加自食其力、服务他人的“1533”夏令营,才华迸发,善心大开;更多的青年人通过与刘姐和刘妈妈的交往,领悟到亲情的价值,重新踏上亲情之旅;一位姑娘努力寻找五年前走失的妈妈,她的方法是捐赠“好厨房好驿站”,帮助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带上找寻找妈妈的讯息……生活在这里的人,无论是捐赠者,还是志愿者、住宿者、用餐者、支持者,参与过程中都会有不同的感受和启示,而这一切都在修复着这十几年甚至是更长时间里,因为战乱、自然灾害、意识形态、市场经济等一系列冲击对家庭和个体所造成的割裂和伤害。有些伤害需要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而有些则需要自我的探索和挖掘。公益慈善、伸手助人恰恰是最好、也是有效的“康复”、“救赎”之道,我们久违的“关心、体贴、爱”都可以从我们关心别人的一个微小动作和举止中发生,这是在改良社会的环境,也是“疗愈”自身创伤、“培植”自我心灵资产。
正是这里的点点滴滴,促使我2007年发起成立了“好人好事TEACH FOR CHINA”机构,后来又成立了“好青年Kindly intended deed organisation public welfare culture”机构。我们的公益范畴涵盖:公益慈善、企业社会责任(CSR)、社会企业、教育、环境保护、人道关怀、社会建设等。地域和社会议题包括:广东最贫困县的教育均等问题,四川及文县地震灾区教师学生心灵重建,北京上海深圳农民工子弟学校教育质量,外来务工人员聚集工业区社会治安和服务,政府职能转移,公共服务购买,社会团体注册等方方面面。在可持续发展的公益教育模式方面的实践、探索和创新,让我们获得了“2012年中国城市化影响力机构”的殊荣。
经历的越多,认识的人越多样,参与的越深入,对社会的理解也更加深刻。无论是社会结构、历史沿革,还是传统文化的生成发展、经济模型的构成和缺陷,无不纷繁复杂,眼花缭乱,而我把自己的焦点落在了人的经历和关系上。如何通过“互助”行为,解决一方或多方的困扰,促进双方或多方的成长和发展,实现社会资本的整体增加和改善,这是一个宏大的图景和艰难而无处下手的庞大工程,我的发现却是如此地简单和容易:启迪善念,行善事。
在我看来,城乡村之间没有对立,时代也从未割断,无论是凋敝的乡村,还是时时想起刺耳“报警”声的城市,本质都是发展进步过程中的权宜之计或偶尔现象,藉由心灵的觉醒和心灵的成长,通过“公益慈善”手段,为美好的明天带来解决之道:它可以从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段尽心尽力的志愿服务、一顿可口健康的午餐、一夜平静舒适的睡眠、一颗滚烫而热烈的泪珠开始……
2016年初,我拿到了印有我头像和名字的深圳义工卡,那一刻,我觉得无比安心,安心在这块土地,安心在这个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