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复名徽州”不能再草率从事
时间:2016-06-01 11:54:57  来源:红网   作者:乔志峰 
    黄山首任市长响应“复名徽州”:是时候改回来了。5月28日,为黄山复名徽州疾呼18年的著名作家李辉举行“为何呼吁恢复徽州地名——文化传承与今天的我们”主题讲座。李辉表示,相比千年徽州,30年的黄山不过一瞬,主政者要有勇气将徽州重新恢复,才是对历史、对文化的真正珍爱与敬重。“当年徽州改黄山有一定合理性,也符合当年实际需要。”作为黄山市的亲历者与见证者,年逾七旬的黄山市首任市长崔之康现场讲述了黄山市成立缘由,并响应李辉:“考虑到文化的正本清源,现在是改回来的时候了。”(5月30日人民网)
  
  据称,当年徽州改名黄山是有一定合理性的,被视为强化黄山旅游品牌,发展安徽旅游,促进安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不过,近30年来,有关恢复徽州地名的呼声一直没有停止,其理由是“为了文化的正本清源”。改名很合理、复名很必要,两者貌似都很有道理。那么,到底是该维持现状,还是再恢复原名呢?一时半会儿恐怕难有结论。而有一点是毋庸置疑的,那就是围绕着一个地名,引发了不少争议,甚至不可避免地为此付出了一定的社会资源。
  
  当年改名时,重点考虑的是经济发展,没有充分考虑到文化传承的问题;现在复名,给出的理由是为了文化。这不由得令人心生疑问:难道在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之间必须做出取舍,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在做出一些决策(特别是改地名这样的大事)时,是不是需要考虑更周全一点,组织专家和专业机构进行科学论证,并广泛征求公众的意见?
  
  改地名是有成本的。有媒体曾经非常形象地说:城市更名绝不是网友换个“马甲”那样简单,它牵涉到很多环节的连锁反应,因为一个城市的名称,涉及社会各界和国计民生方方面面。这是城市更名广受诟病的主要原因之一。有分析说,一个150万左右人口的城市更名后,仅办理二代身份证就需要花费2000万元。如果再加上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名称的变更、各种标牌标记的变更等方方面面,城市改名的成本是极其昂贵的。难免会有一部分成本转嫁到老百姓身上,增加老百姓的负担。
  
  所谓“复名”,其本质也是一次改名。徽州改名黄山,已经“折腾”了一次。现在如果再“复名徽州”,等于又要重新“折腾”一次,真的有必要吗?如果复名之后,又有人提出异议怎么办?已经引发过一场持续30年的争议了,千万不要再草率从事、重蹈覆辙。改名毕竟不是一件小事,涉及很多具体的问题,是否需要改、是否可以“复”,还须谨慎论证,切忌拍脑袋决策。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