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5日
星期二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推出“官方版小吃标准”是角色错误
时间:2016-05-27 15:32:43  来源:中国青年网  作者:龙敏飞 

    6月15日起,包括肉夹馍、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biangbiang面、蓝田荞面饸饹在内的5种西安地方小吃将有统一的地方标准。5月25日,西安市质监局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了标准的详细内容。同时强调该标准只是地方推荐标准,对小吃只有引导作用而无决定作用,目的就是为了保护西安小吃的整体品牌。(5月26日《西安日报》)

  很多食客对“小吃标准”的推出,的确是纠结又矛盾的:一方面,这些食客希望去西安的时候,能够随时随地吃到正宗的肉夹馍、牛羊肉泡馍、葫芦头泡馍等小吃,有标准可依,吃到正宗小吃的概率便会高不少;但另一方面,任何的美食能够流传下来,又离不开其独特的口味,而这种口味,又不可能一成不变,标准化的话,难免会限制创新,哪怕如今法律规定“五年一换”,也会在一定程度上给美食创新带来思想禁锢。

  当然,从全国范围来看,给地方特色的小吃制定“官方标准”,似乎早已是一种常态。比如,北京全聚徳烤鸭、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南京秦淮河小吃、新疆拉条子等,都与“标准制定”有一定的关联。但最终的结果,多数是不了了之。何以至此呢?因为小吃店如今可谓遍地开花,监管部门必然鞭长莫及,那么制定的标准便会形同虚设。从这来看,既然标准的制定自一开始就很难落实到位,那又何必这般折腾呢?

  在这样的事情上,有一个常识不容忽视,那就是地方小吃的标准,自有行业协会来定论,至于小吃的味道,也有市场的调节。置于此事上,便是小吃的发展自有其发展的规律,行政机关只需守住底线即可。当然,地方政府扶持和鼓励地方产业的发展是可以有的,但这种扶持与鼓励,应该是在卫生、安全等方面做好工作,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秩序,而不是在“怎么制作小吃上”下功夫,后者,是厨师的工作;前者,才是行政机关的职能。

  此外,当地有关部门也表示,“此次西安5项传统小吃制作技术规范均为推荐性,而非强制性,对小吃只有引导作用而无决定作用”。虽然说这样的标准没有强制性,但这也难掩相关部门“职责越轨”的嫌疑。也就是说,质监局推出“小吃标准”,就是一种角色错位。即便要推,也应由行业协会来推,而质监局插上一腿,则有“闲得慌管得宽”的嫌疑。若是有关部门不能厘清自己的权力边界,想想都让人感到害怕。

  官方版的“小吃标准”好吃不好吃,还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因为每个人的口味不一样,所以还是因人而异的。但作为一个行业,任何的一种小吃,都有其发展与流传下来的逻辑。在历史的洪流中,能够被传承下来的小吃,肯定是在市场中“摸滚打爬”出来的,若是味道不好,配料不足,必然会在市场的拼杀中败下阵来。如今,政府部门热闹地推出“官方版小吃标准”,显然是“操错了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