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制造名镇到魅力小城
—— 家电名镇北滘的转型升级之路
如果说中国农村改革的代表是安徽小岗村,那么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中国企业改革的代表其实是广东顺德!对中国改革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产权改革就源于顺德,而那句颇有争议的口号“靓女先嫁”就是由顺德人发明和叫响的。
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产权改革是顺德人向自己发起的一次进攻。凭借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行一步”,顺德的村社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但产权不清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持久发展。能否放弃眼前利益、及时改革转向成为顺德能否再次领先的关键,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顺德的产权改革可谓一波三折,险些因为学者上书而胎死腹中。在顺德产权改革过程中最为彻底的地方就是北滘,正是由于经过这场变革的洗礼,才使得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得以明晰,这客观上为美的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关于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问题,许多经历过产权改革的顺德干部普遍认为,事情需要辩证来看,看似私有化的过程,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资产和财富并没有减少,只是改变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产权界定清晰以后,企业的权责利更加明确了,有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可能性,而在产权改革前,顺德村社企业的普遍情况是,企业盈利了算自己的,亏损了由政府承担,这样的模式根本无法长久维持。
勇敢的抉择:向自己发起进攻
北滘的成就
产权改革:“靓女先嫁”
与珠江东岸通过国家力量推动建立的深圳特区有所不同,珠江西岸的顺德虽然同样“先行一步”,但却自始至终带有浓厚的“草根”气息。改革开放三十年,顺德并不像深圳那样获得一次又一次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倾斜,而是通过一次次自下而上的民间变革完成了一次次的自我提升和再造,遵循市场的起伏变化而谋划而动,创造了工业化发展史上的奇迹。
如果说中国农村改革的代表是安徽小岗村,那么很多人可能想不到,中国企业改革的代表其实是广东顺德!对中国改革进程产生深远影响的产权改革就源于顺德,而那句颇有争议的口号“靓女先嫁”就是由顺德人发明和叫响的。
开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产权改革是顺德人向自己发起的一次进攻。凭借在改革开放中的“先行一步”,顺德的村社企业迅速发展壮大,但产权不清的问题严重制约了企业和地方经济的持久发展。能否放弃眼前利益、及时改革转向成为顺德能否再次领先的关键,但受传统计划经济的惯性思维和意识形态的影响,顺德的产权改革可谓一波三折,险些因为学者上书而胎死腹中。在顺德产权改革过程中最为彻底的地方就是北滘,正是由于经过这场变革的洗礼,才使得地方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权责利得以明晰,这客观上为美的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创造了条件。关于产权改革中国有资产是否流失的问题,许多经历过产权改革的顺德干部普遍认为,事情需要辩证来看,看似私有化的过程,实际上整个社会的资产和财富并没有减少,只是改变为另外一种存在形式,产权界定清晰以后,企业的权责利更加明确了,有了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可能性,而在产权改革前,顺德村社企业的普遍情况是,企业盈利了算自己的,亏损了由政府承担,这样的模式根本无法长久维持。
珠三角工业化的先驱
北滘是珠三角乡村工业化的急先锋。在国内,北滘的名气肯定没有美的和碧桂园响亮,一般人也很难知晓三者的关系,但就是顺德的这个小镇,成就了这两个如雷贯耳的企业和品牌。其实在顺德众多镇街中,北滘的名气从一开始就与众不同。美国哈佛大学著名中国问题专家傅高义(Ezra F.vogel)在他描述改革头十年的著作《先行一步:改革中的广东》中写道,“顺德县在省内以其乡镇企业的成功而闻名,可以作为说明乡镇企业发展的范例。顺德县的所有14个镇在80年代中期都比较繁荣,又以北滘镇的企业办得成功。1987年,北滘镇拥有7.5万人口,其中5.8万人住在农村。另有1.5万工业工人,其中约有1.1万人在镇府所在地做工,另外4000人分布在镇内19个乡的企业中”。自改革开放以来,北滘经过多年的发展,逐步发展成为名副其实的工业重镇和制造名镇。2006年获得中国家电制造业重镇的称号,是全球最大的风扇生产基地和全国最具规模的空调、电饭锅生产基地。
社会建设的热土
除了在经济建设和产业发展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绩,近年来,北滘在民生社会建设领域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工作。比如,通过扩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改善民生福利,让本地城乡居民享受到一流的公共服务;以“我工作,我快乐”的理念组织社区工作坊,创新再就业工作的开展模式;组织成立慈善会,激发本地居民扶危助困的觉悟和意识,北滘四分之一的居民向慈善会捐了款;鼓励支持各类社团围绕居民的兴趣爱好组织各类活动。总之,通过系统的统筹,全面改善北滘的城乡面貌,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生活氛围,这一系列行为和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北滘干部群众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和热爱,表达了他们建设和谐家园的殷切期盼。
北滘于2007年启动了一项名为“乐业工程”的就业活动,计划用3年时间,每年投入1000万元作实施“乐业工程”资金,从镇村劳动就业服务、就业技能培训、就业援助和就业观念宣传教育四大体系着手,倡导“我工作,我快乐”就业新观念。应该说,作为工业重镇的北滘,自身财力相对充足,完全可以如某些发达地区通过财政补贴困难群众,但镇政府并没有简单为之,而是精心设计了“乐业工程”。
社区工作坊是“乐业工程”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资金扶持,引导企业在村(居)内设立生产线,以解决农村“4050”等就业困难群体的就业问题。其中,北滘社区工作坊成立于2008年9月,工作场所由社区内旧戏院改建而成,面积约2000平方米。工作坊启动得到了恒兴致类塑料厂等五家企业的大力支持,把企业一些简单的产品或工序安排到工作坊内完成。例如:扎电源线、穿小家电铭牌、折纸盒、插电子件等,工作内容相对简单。目前,共有60多名北滘居本地群众进入工作坊工作,其中低保、残疾、弱智人员20多人,大龄失业人员40多人。工作坊实行8小时工作制,不加班,每周休息一天,按计件加补贴的形式计算薪酬。按正常的劳动效率,工资约为800元左右。由于工作坊招收的人员工作效率相对较低,为鼓励他们积极投入社会,快乐工作,北滘镇按每人每月300元的标准给予工作坊作为对这部分就业困难人员的补贴。由于工作坊邻近民居,村居民大部分可以走路上下班,工作时间固定,工作压力不大。通过社区工作坊,就业困难人员不但增加了收入,而且找到了生活和精神的依托,更能体现自身价值贡献,增进了家庭和社会的和谐,因而深受村民的欢迎。2008年10月,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到顺德进行专题调研期间,视察了北滘林头社区工作坊,给予“乐业工程”充分肯定。
工业镇的问题
北滘具有所有工业镇共同的问题:资源透支严重、环境污染、土地粗放利用、外来劳务工难于融入本地社会、产城分割、城市建设滞后、乡村生态破坏、对人才的吸引力不足,总之,传统发展模式已经难以为继。
虽然北滘镇在顺德乃至珠三角乡村工业化的过程中显得异常夺目,但如此迅速的工业化速度也给北滘带来了诸多“消化不良”——西方国家工业化的百年经历,顺德只用了大概20多年的时间,因此,作为乡村工业化的急先锋,北滘与它们更早的不期而遇。
从21世纪初期的数据(具体数据)分析情况看,北滘的产业结构已经出现了“三个独大”(工业独大、家电独大、美的独大)的“失衡”迹象。有资料显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北滘工业对GDP的贡献一直都在70%以上,2002年达77%;工业中家电业有独占鳌头,一柱擎天,2002年家电工业产值为146.95亿,占工业总产值194亿的75.79%;而北滘的家电业又呈现一企独尊的特征:2002年美的工业产值达151.65亿元,属地产值98.23亿(美的统计资料),占本镇全部家电工业产值的66.8%,占全部工业产值的57.9%。2003年上半年美的属地销售额(82.4亿)仍高达本镇家电规模企业销售总额(96亿)的85.8%,占全部工业产值的65.2%
与此同时,工业比重过高也就不可避免的挤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份额,使得“服务业发育严重滞后,不仅成为危及未来区域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首先成为制约现在工业、农业和就业的瓶颈”。 2002年北滘三次产业比重为4:78:18,第三产业比重在全区十个镇中,位居最后,比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低15个百分点,与广东省和顺德平均水平比,分别低22和21个百分点。
如果说统计数据具有一定的抽象性,那么从当时甚至目前北滘城镇面貌给人们的直观感受看,这里只是一个放大了的生产车间,除了厂房还是厂房。从城镇形态看,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脱轨和时间错位,使得北滘城不像城、村不像村,城市的肌理和功能并没有因为工业化而获得同步发育。“北滘城区以碧江、北滘两村辖区为自然聚集中心,无明显的规划引导,没有高潮区甚至相对繁华集聚区,没有形成现代城市的导向、规范并促进兴旺发展的基本功能。城区之间以及城区与工业园之间,没有必要的交通设施,导致出行、交友、娱乐、生活、工作都不方便”。
与国内很多工业化地区相似,作为珠三角产业重镇,北滘的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的进程。作为体现城市经济特征的第三产业,在过去13年中比重呈下降趋势,以餐饮酒店、文化娱乐、旅游休闲、超市购物等为特征的城市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伴随而来的是本地居住人群消费需求无法释放,城市缺乏其应有的活力。
转型的机遇
珠三角一体化、广佛同城、区位改变
《珠江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的出台吹响了珠三角一体化的号角,随着城市规划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的进一步完善,广佛同城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这对于整个顺德尤其是地处“广州郊区、顺德门户”的北滘无疑是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高速公路和轨道交通的同时推动,珠三角“上轨道”的大趋势也基本形成,这将可能改变顺德原有的城乡格局,为各个镇街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规划中的广珠城际轨道将经过顺德的东部地区,这将把广大的农村地带拉入大都市区,以往顺德是“顺德之顺德”,未来可能成为“广佛之顺德”,甚至“珠三角之顺德”。
武广开通之际,北滘已经先期“上轨道”。未来,北滘不仅要主动融入广佛,而且要融入华南和华中。这是一个开放时代的机遇,但同时也挑战着长期以来偏居岭南一隅、凭自身实力特力独行的顺德人。武广高铁广州站坐落于番禺,距离北滘只有10几分钟的车程,从这里乘车只要3个小时就能到达武汉,这使得华中独特的教育优势和人才资源有可能延伸到北滘,与这里刚刚起步的工业设计产业形成互补效应。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与华中若干所院校签订了合作协议,这些院校设计专业的学生将可以利用假期的时间到北滘实习工作。这是个良好的开始,未来随着高铁的进一步延伸,不仅人力资源的瓶颈可以在“运动中”解决,而且大量新人群的到来将给北滘注入新的活力。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为新产业带来契机
众所周知,白色家电是北滘的最为重要的主导产业之一。北滘众多的中小企业也是围绕这一产业,主要为美的系列产品提供所需的配件服务。这构成了北滘的基本产业生态,即美的占有品牌和渠道制高点,围绕其生产环节派生出众多产品和服务提供企业。由于美的在国内家电行业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相对优势的市场份额,其主要盈利点在于规模和数量。尽管在白家电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要通过美的增加产值,就需要按既有的地均产出投入土地,但是北窖的建设用地已经占镇域面积的50%,正视转型是大势所趋,超越走了几十年的轻车熟路,需要勇气。北窖提出了自己的奋斗目标:不是满足于打造一个家电重镇,甚至家电名镇,而是要建设一座魅力小城。
创意产业方兴未艾,各级政府关注投入
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日益壮大,“世界工厂”的号角高歌猛进的同时,中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努力也从未停止,全国各地一时出现了大量与“文化创意”沾边的产业园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纽约的SOHO区、英国伦敦的南岸创新产业园区、加拿大温哥华的兰桂岛创意产业园区、中国北京的798艺术创意园区、中国上海红坊创意产业园区等等成为媒体出现率比较高的名词,它们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名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产业方向。与之前中国人熟知的各种工业园区不同,创意产业园区聚集的更多是从事创意工作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之前巨大冰冷的机器设备,那里应该是工作和生活的创意产业社区。
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告诉我们,产业的高度集聚不仅能够降低相关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且也能在有限空间内更好地组织配给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相关配套的高效率。改革开放三十年,国家和地方的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区的发展思路基本是按照功能分区、产业集聚的逻辑展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各种产业集聚园区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大量GDP,贡献了大笔的税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不同的产业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扶持和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是否也能通过聚集的方式加以引导获得迅速的发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和观察。
当然也有另外一派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不应通过政府“规划”的思路来发展,政府和商业机构的介入反而会葬送文化创意的鲜活性。台北市副市长李永萍就对大陆通过园区模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持不同的观点。她认为,“搞园区的后果可能成为房地产炒作的噱头,所以台北在做《文化产业发展法》的过程中,由于担心以文创之名变成房地产炒作,所以整个园区的条文都拿掉了。大陆最严重的问题是用高新区的概念来做创意产业,庸俗化跟没有灵魂的问题会非常明显。”在台湾,政府会把闲置的空间大量释放出来,不收租金,让创意工作者进驻。不是很刻意的规划,让很多地区形成小的创意部落。
魅力小城的理想
是躺在传统发展模式上做平安政府平安官,还是树立一个美好的家园理想?多年来,北滘镇委镇政府一直秉持服务好大企业的工作理念,北滘之所以能够取得今日的成绩,与历任领导班子为美的等大企业做好服务密不可分的。2007年,徐国元及其班子成员从上任伊始同样延续了北滘一贯的传统。因为有美的、碧桂园等著名大企业,北滘政府的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服务好本地大企业。过去政府的经验无非是给大企业提供土地、政策等各类资源支持,但如今这种做法已经使政府越来越力不从心了。毕竟,这个时候的美的已经今非昔比,其所需要的已经不是简单的土地、资金等硬件,更是如何吸引和留住更多的高端人才,这同时也是给本地政府出了一道考题。对此,镇委书记徐国元的回答是,从美的总部大楼落成的那天起,政府服务企业的方式就注定了必须调整改变。政府以前服务的对象是制造业的生产工厂,而它们现在已经成了现代化的企业总部。因此,在今后政府工作中出现频率更多的可能不是工业化,而是城市化。原有工业化地带需要通过城市建设改善环境,需要通过人才政策吸引汇聚各行精英。
总之,美的需要北滘提升,而这一次的提升一定是全面性的提升。北滘必须考虑产业升级怎么办?文化发展怎么办?社会民生怎么办?这一切都意味着北滘要重新定位,她给自己的新名片叫“智造北滘,魅力小城”。北滘要开辟一条新路:通过营造有魅力的城市环境、吸引人才、提升产业、永续发展。
面对前进中遇到的困惑,多年来北滘镇委、镇政府一直在经济、产业、社会等领域探索转型发展之路,比如,聘请高水平专业研究机构为地方经济社会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把脉支招;通过扩大对教育、医疗的投入,改善民生福利,让本地城乡居民享受到一流的公共服务;组织成立慈善会,激发本地居民扶危助困的觉悟和意识。总之,通过系统的统筹,全面改善北滘的城乡面貌,创造更好的居住环境和社会生活氛围,这一系列行为和举措背后折射出的是北滘干部群众对家乡故土的眷恋和热爱,表达了他们建设和谐家园的殷切期盼。
尽管有雄厚的工业基础做后盾,北滘镇委、镇政府并不差钱,但却没有像很多地方政府一样,将财政过多地投入对办公场所的改善,镇委、镇政府也没有过早搬迁到新城区。北滘镇政府至今还坐落在跃进路上那个不起眼的小院子里,对此,综合开发研究院的刘宪法研究员感慨良多,他第一次到北滘走进政府的小院子时,就判定这是一个亲民的政府。而工作在这个小院子里的人们,没有躺在每年两位数增长的工业产值上睡觉,他们具有强烈的危机感和使命感,这么多年来几届班子一届届地传帮带,一届届地只留遗产不留遗憾,形成了前后任前的代际忠诚,把目光投向了未来。镇委书记徐国元始终告诫自己和其他干部,今日北滘所取得的成绩大多是北滘历届领导和干部群众共同拼搏努力的结果。所谓前人栽树、后人乘凉。他们需要考虑的事情是现在所做的能为北滘的将来留下些什么。
从“园”到“城”的跨越
“我们要的就是这个”
北滘发现工业设计,不是灵光一闪,而是渐进的过程。2007年9月,在北滘碧江一个古老的祠堂里召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头脑风暴会”,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意产业专家集聚一堂,为北滘的发展出谋划策。正是在那次讨论会上,很多北滘的干部第一次接触“头脑风暴会”的概念。在那次“头脑风暴会”上,与会专家畅所欲言,主要希望依托碧江古村,充分挖掘顺德北滘的历史文化传统和资源,大力培育和发展文化创意产业,以此形成北滘城市化的新名片、新突破。虽然那次会议并没有把起爆点非常明确的锁定为“工业设计”,但大家普通认为,应该通过文化创意产业把北滘建成一座有特色的小镇,无论选择怎样具体的新兴产业,通过城市化带动北滘下一轮的转型发展成为一种普遍的共识。
在那之后又经历过几次类似的“头脑风暴会”,北滘的目标和思路逐渐清晰起来。经过一番细致的了解比较,大家普遍觉得,在金融危机的重压下,一些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开始了转型升级的探索和实践,各地纷纷将现代服务业作为今后发展的重点,文化创意产业更是出现频率比较高的一个词汇,但文化创意产业本身又是一个概念内涵非常丰富的产业,如何结合北滘的特点和优势进行进一步的聚焦呢?
顺德人的务实和尽责使徐国元等北滘干部并没有简单地跟随和盲从,他们先后考察了国内几个创意园区,结合北滘的实际认为,全国工业设计产业发展正处于方兴未艾之时,北滘及整个珠三角地区强大的制造业基础为工业设计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力支撑,北滘转型发展需要立足提升传统产业,把传统产业的优势做得更优。通过引进工业设计将传统产业“拉长拓宽”。此举也将成为北滘转型升级的重要渠道。
而深圳田面的“设计之都”则是当时广东乃至全国最好的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之一。在设计之都的展览陈列厅中,北滘见到了他们熟悉的不少家电设计产品。这让镇委书记徐国元眼前一亮,他说,“我们要的就是这个”。“设计之都”慢慢成了北滘突围转型更为具象化的标杆和图谱。北滘地处“广州的近郊、顺德的门户”,周围半小时车程半径内聚集了上千家制造业企业和近万亿的工业产值,工业设计无疑是提升制造业附加值和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整个顺德区转型升级也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临近北滘的其它街镇也都各自开始了探索之路。有些镇甚至已经开始探讨论证发展创意产业尤其是工业设计的可行性了。这无疑给北滘的干部一种鞭策动力,使他们必须努力加快推动进程。
俗话说,做任何事情好的开始等于成功的一半。北滘建设魅力小城的实践再次验证了这一点,工业设计园的高标准起点为北滘转型提升和城镇功能完善设定了一个标准和基调,这使得北滘今后在城市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社会事务管理、公共服务提供等方面质量和要求都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提升。在重大项目的谋划、论证、审批、立项等过程中也会自觉围绕“工业设计”而展开,这样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项目的高品质、高水准。
超越深圳速度
经过反复权衡,北滘镇领导班子作出了最终的决定——邀请韩凤琴及其团队负责运营顺德工业设计园,邀请张建民为顺德工业设计园提供改造设计方案。2008年12月7日,镇政府与运营商签署了关于未来顺德工业设计园的运营协议。与此同时,对于旧厂房的改造也已经开始了。从签约到开园,前后仅仅用了40天,顺德工业设计园就完成了一期改造工程。
为了配合园区的招商进度,避免春节前后农民工返乡对工期的影响,方案确定后,现场进入了施工作业阶段,张建民也开始在深圳和顺德之间的穿梭生活。尽管徐国元做过顺德新城区建设开发中心主任,但旧厂房改造为工业设计园对他来说也是个新鲜事物,不过改造过程中的关键之处,他还是有信心判断和把关的。他深知在建筑整体结构不变的前提下,未来园区的个性完全在于设计师的创意,所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他果断地对现场各路施工队伍说:“一切听张总的”。与此同时,北滘镇政府的工作人员也开始了披星戴月的忙碌工作。勤政高效的背后需要基层干部默默无闻的辛劳付出。改造期间一直与镇政府保持密切联系的运营商团队事后也不得不由衷地说,“那段时间最累的是政府”。
园区开工的那天,除了常规性的房租减免和项目扶持外,镇委书记徐国元还为每位设计师准备了一个特别的“红包”。考虑到大多数设计师对于顺德、对于北滘还不是完全熟悉和了解,北滘镇政府特别送给每个设计师一张充了值的公交卡和一张顺德地图。虽然钱不多,只有100块,但却表达了政府的一份心意。虽然北滘相比内地的某些地方,财力相对宽裕,但其整体生活环境和氛围还是难与广州、深圳等大城市相提并论,政府一时也难以解决所有配套服务问题。不过,正如一位设计师所说,“政府这种积极尽责、细致周到的态度是很重要的”。北滘冼阳福镇长在当晚的开幕宴会上更是表达了镇委、镇政府对入住设计企业发自内心的实在关怀,“现在当务之急是让他们能够挣到钱”。
风云际会
一件事情能否成功,要看是不是有越来越多志同道合的人走到一起来,而且是出于理想、出于信念。当一场风云际会的大戏上演的时候,这件事情就一定胜利在望了。顺德工业设计园的出现为北滘吸引来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国内外著名设计精英。在审视对城市发展具有深远意义的要素时,衡量的尺度和标准有时不同完全按照衡量工业化的指标来认识和理解,“看不见、摸不着”的价值有可能是更大的价值。工业设计在短期内并不能给北滘贡献太多的GDP,但设计意识对北滘经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地渗透,对人们思想意识和行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工业设计,北滘与广东以外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立起更加紧密地联系。
德国红点奖主席彼得扎克、德国著名设计大师克莱尼、日本设计大师喜多俊之、中国香港工业设计大师李德志、中国工业设计界的怪才石振宇,这些当今工业设计界的大人物都纷至沓来。四大美院(清华美院、中央美院、中国美院、广州美院)联合在此设立学研中心;北京电影学院已与广东工业设计城签约共建动漫学院;清华大学也将到此创办工业设计研究生院。此外,另一位重量级的人物也加入了北滘正在探索的事业。新加坡规划大师、曾主持深圳华侨城总体规划的孟大强先生已接受北滘镇的邀请,将对北滘旧城改造和现有交通安排做系统规划设计。所有来到北滘的人,共同的感受是,在这里找到了知音。徐国元,代表着北滘镇委一班人,代表着顺德,以他敏捷的眼光和细致入微的感触,将一个一个高手的心留在了北滘。徐国元半开玩笑地说,“该来的都来了,还不知道下一个来的大师是谁?”话音未落,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国土资源部总规划师胡存智等部委领导也先后到广东工业设计城调研考察,对北滘正在从事的探索给予了高度肯定。这种风云际会的效果远非GDP增加所能换来的。
从“园”到“城”的跨越
成绩:园区迅速发展
顺德工业设计园的建设没有选择大拆大建的方式,而是采取了“三旧改造”的做法,最大限度的节约了建设成本。经过三期改造之后,园区整体面积达到3万平方米,共引进国内外各类工业设计企业50多家、设计师500多人,串联工业设计产业链的上下游,已成为在全国颇有影响力的工业设计主题产业园区。入园企业研发设计产品1000多件,其中有200多件已申请专利,撬动制造业工业产值100多亿元。镇委书记徐国元说,“刚开始我们只想建一幢楼就够了,现在十幢楼都供不应求”。
隐忧:留不住人才,城市滞后
顺德工业设计园的植入不仅改变了北滘的产业生态,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滘的社会生态。按照一般常规逻辑,创意产业应该属于城市或者都市经济的范畴,其实现载体创意产业园区应该出现在人口稠密、经济社会资讯发达的大都市,因为产业背后代表的是从业群体及他们的需求偏好,这些需要通过城市的复合功能来满足。但顺德工业设计园却有悖这样的常理。北滘的务实就在于它将这个园区的定语锁定在了“工业设计”,而没有贪大求全泛化为整个文化创意产业,由于北滘庞大的制造产业基础形成的强大磁场,使得顺德工业设计园更加名副其实。不过,产业可以使园区落地、使设计企业聚集,但北滘却可能出现无法留住设计师的危机,这是北滘辉煌背后难以掩盖的尴尬。
工业设计园只是为设计企业和设计师提供了一个相对良好舒适的工作场所,但新的社会群体的进入必然带来新的社会需求,对于这种突如其来的变化,北滘还需要一个调整适应的过程。园区入驻的企业越来越多,聚集的设计师也越来越多,工业设计园日新月异,园区外面却依然还是原来的状况。目前,北滘还缺少对设计师等新群体的必要吸引力,很多年轻人宁愿拿少些的工资也要到大城市,毕竟北滘缺少城市生活应有气息和氛围,还只是一个单纯为工作而工作的地方。
在广东省城镇化十二五规划中也提到,“经历金融危机后,广东的产业转型升级已势在必行,传统加工产业的外移和新兴高端产业的兴起是必然的路径。尽管我省城乡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但整体上而言仍然与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环境要求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是:核心地区产业升级的过程中,需要大量引入外部人才、技术与资金,而从国内外经验来看,高端人才和现代化跨国企业一般对当地环境有较高的要求,包括畅通快捷的交通、丰富便利的服务以及宜人的居住工作环境等,广东目前除了少数核心城市外,大部分城市尚无法同时满足上述需求,尤其在人居环境建设方面的相对滞后,使得城市对高端人才和资金的吸引力不足”。
答案:从园到城,省区共建
2009年5月,中共广东省委政策研究室专门赴顺德,对顺德工业设计园的运行情况和“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发展构想进行了调研。省委政研室在充分肯定了顺德工业设计园建设运营情况的同时,认为“把顺德工业设计园拓展为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规划构想,方向正确,条件具备,总体可行,省里应予重视和支持”。9月,在第二届中国(顺德)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北滘分会场——顺德工业设计园迎来了一件里程碑式的大事:“省区共建广东工业计城”正式揭牌以及“设计与城市发展——广东工业设计城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的召开。此举标志着顺德工业设计园将实现由园到城的跨越式发展。
将广东工业设计城打造成现代工业设计企业和优秀设计人才和机构聚集的工业设计城,是一个牵涉到城市人口结构、人居环境、各种配套社会和服务设施建设和城市功能创新的系统工程,这意味着第二次“城市化”。在可预期的未来,北滘由于其承担的历史使命将会在中国工业和改革的发展史上留下独特的一页。
从园区到城区虽然只是一字之差,但其中却有质的差异。如果说顺德工业设计园还是在体制内做了一件地方政府相对熟悉的事情,那么广东工业设计城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改革创新探索,需要创新体制机制和打造全新的实施推进平台。
“第一乐章” 奏响之后
新产业聚集新人群
从城市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城市化的过程伴随着人口的聚集,而其中首先依赖于产业的发展。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乡村工业化过程中,北滘通过发展家电、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渐聚集了一些人口。如果以目前的产业结构和行业形态继续发展,尽管未来外来人口还有增加的可能性,但人口的素质和结构不会有明显的变化和调整。显然在转变发展模式的大背景下,北滘的资源消耗型产业在本地的发展将受到土地、资源、环境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而大大弱化了其集聚人口的能力。而另一方面,在城市化过程中人口素质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个变量,它将对未来本地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在如何保持现有人口状况,更好地吸引外来高素质人群的问题上,有些地方热衷中在本地兴建楼盘,利用本地比中心城市房屋价格低吸引外来人士前来居住,但这样造成的问题在于,吸引过来的人群往往将此地作为“卧城”,对地方产业发展没有什么帮助。
因此,人口聚集还要通过发展产业来完成,但地方所选择的产业又不能完全另起炉灶,与本地原有产业没有任何的关联性。一方面,工业设计与北滘工业具有天然的联系,与原有产业是相互促进提升的关系,而另一方面,工业设计的成长性将带来一个庞大的从业群体,这个群体的加入将对北滘原有人口结构、社会结构、需求结构等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这将对今后北滘城镇化的品质和水准起到极其关键性的导向作用。在美国著名城市社会学家沃斯看来,城市化的特征不仅意味着人口在空间上的集聚,更重要的是不同群体在互动中表现出的异质性。与改革开放之初的“星期六工程师”有所不同,今后进入北滘的工业设计师将可能由过去的“客人”变为“主人”。
“看不见的价值是最大的价值”
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实践,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设计产业集群已现雏形。全国各地的政府官员都来考察取经,其中他们最为关心也是询问最多的问题就是,工业设计不是终端产品,看不见摸不着,那么,它的价值如何度量?对此,除了对设计产品的价格构成做庖丁解牛式的分析外,作为这项事业的主要推动者,北滘镇委书记徐国元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他认为,“一方面,目前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汇聚了许多优秀的设计公司和人才,这些公司各有特点,有的擅长产品外观,有的擅长产品的功能,有的擅长新产品开发。它们聚集在一起,使得产生设计价值的途径越来越丰富,设计的效果和效率也得到提高,新的产品从概念产生到面市的周期大大缩短。另一方面,工业设计的价值或者主导性还体现在它的辐射力和带动力方面,广东工业设计城虽然只在北滘,但已经能够辐射到顺德周边地区,大大提高顺德企业的创新意识,提升了顺德的设计理念。现在很多企已经有了这个思维习惯:我的产品有无业经过设计?能不能通过设计改善产品?这种思维一旦成为习惯,那么对于传统产业的提升效果就显现出来了。”对于工业设计能否创造价值?徐国元觉得,一个朴实而直观的情况是:数十家设计公司和数百位设计师来到北滘一年多能够生存发展,就足以说明他们对制造业的价值。一般而言,制造业是最会精打细算的行业,只要企业愿意出钱做设计,就说明市场需求存在。
而另一方面,“工业设计”在某种意义上为顺德北滘增添了一个连接外部世界的“频道”,北滘的经验探索也正通过这样一个媒介与珠三角、与广东省、与北京、与世界发生着联系。有个顺德工业设计园、有个广东工业设计城,才将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内到国外的目光吸引到了顺德北滘,大家也是通过这样一个窗口近距离的接触和观察北滘、关注和感受顺德。在省委政研室到北滘之前,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的张晓山所长和党国英研究员也曾经带队到顺德调研农村改革。张晓山所长在北滘调研花卉产业发展、“美化家园”工程后认为,“北滘的许多实践为我们的农村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思路和非常鲜活的案例”。以往顺德只有“德语”频道,她的想法北京不知道,她的做法外界不了解。顺德人讲普通话很困难,讲普通话会将精彩大打折扣。现在有了广东工业设计城,一群讲普通话的人来了,顺德在外面多了一个普通话的频道,这对顺德、对于北滘未来经济社会文化的影响将是更为深远的。
从规模效益向系统效益提升
从目前发展态势看,广东工业设计城的集聚效应和规模优势已经显现,未来将面临从规模效益向系统效益的提升。所谓系统效益就意味着广东工业设计城不仅要继续保持工业设计的规模优势,而且要聚集更多技术开发、金融创新等生产性服务业与生活性服务业。为北滘的“魅力小城”培育城市的软实力。
城市化中的家园之梦
美好家园行动:田园城市的题中之义
100多年前,现代城市规划重要的奠基作之一《明日的田园城市》,其中对处于现代大都市与传统乡村之间的田园城市形态备加推崇,迄今也是国际上较为先进的城市规划和设计理念,而北滘提出建设的“魅力小城”与其恰恰有异曲同工之妙。无论是“田园城市”还是“魅力小城”,其核心本质都是要营造一个幸福和谐、适宜人居的美好家园。
“水乡、制造、人居”,北滘不可能也不应都变成城市区,应该是“有乡有城,水乡水城。近悦远来,和而不同”。在城与乡之间是水网、山体、林地和鱼塘组成的生态隔离带,这种由桥路和水路相连,以生态绿地相隔的网络形生态城市。北滘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上下力量,同时也在城乡空间的整治中投资源。2009年,北滘镇出台了《北滘镇开展村(居)“美化家园工程”建设实施方案》、《北滘镇“美化家园工程”社区文化建设项目补贴方案》等文件,重点通过聘请专业机构完善村庄规划,美化村容村貌,活跃农村文化、丰富社团活动等工作措施,把全镇18个村(居)建成环境优美、朴素怡人、文化活跃、精神充实的和谐社区。
村(社区)行政服务中心:城乡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北滘的城市化实践除了在空间形态上高水准规划新城区作为未来提升城市功能的重要载体外,并没有简单化地处理甚至消灭原有大片的乡村地带,而是通过“美化家园”等一系列工程同步提升乡村的居住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质量。这种兼顾城乡现状特点的做法最大的启示在于,避免了在一片喧嚣的“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浪潮下将“城市”与“乡村”对立起来认识的倾向。未来的北滘将是城市与乡村交相辉映的地方。
为了进一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北滘正在着手深化公共事务管理体制改革,包括设立北滘镇行政服务中心,主要职责是承担镇行政审批事项的日常管理、协调、服务和监督工作。在全镇18个村(社区)下设村(社区)行政服务站,作为镇行政服务中心在村(社区)的延伸机构和一站式便民服务平台,承担政府向村(社区)提供的行政事务工作和镇政府交办的工作。这使得北滘的乡村居民就地就能办理各种行政手续和事务,与城市居民同样享有及时、便利的公共服务。
让我们共同关注:北滘建设魅力小城的实践
城市化,让数亿中国人离开了家。只有当春运的时候我们才看到,“家”对于中国人意味着什么。看到亿万人踩着冰雪,啃着馒头,在寒冷的冬日挤上列车,甚至一站几十个小时也要奔回家的时候,我们应当明白中国人最终的梦想是什么?不是口袋里再多装多少钱,不是高楼大厦汽车电话,而是与家人团聚,享受天伦之乐。
北滘,能否给顺德人一个家,能否给五湖四海的人一个家,让人们在这个家里感受到关爱,又能在这个家里关爱他人。如果中国的百强县和百强镇,中国的所有经开区高新区,都能够成为近者悦远者来的宜居城市,中国城市化三极困境的难题是否就找到了破解之路呢,让我们继续关注北滘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