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北京杨先生发现国子监大街一院落门上牌匾题写着“聖人鄰裡”四个字。有书法行业从业经历的杨先生指出,“鄰里”的“里”被错写为了“裡面”的“裡”,繁体字中“里”指城市中的街坊、巷弄,而“裡”则是“裏”的异体字。专家表示,门匾弄错是没搞懂汉字的繁简变化。安定门街道负责人表示牌匾悬挂近10年,近期将作改变。(4月10日《北京青年报》)
圣人门前跩文,贻笑大方了。国子监大街在清代叫做“成贤街”,因孔庙和国子监在此而得名,又称国子监胡同。在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街”中,国子监大街排在首位。最不该出现错别字的地方出现了错别字门匾,且一错就是近10年,好尴尬!
按常理讲,国子监大街闻名遐迩,每天在此经过的游客不计其数,其中不乏一些熟悉繁体字、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游客,这么大一个错别字出现在门匾上不可能不被发现,怎会悬挂近10年之久?
其实,“聖人鄰裡”存在错别字早有人提过,只是未引起相关部门注意。国子监社区负责人也表示,确有人提过不同意见,但只能去跟相关部门沟通,毕竟门匾不是社区负责。设立牌匾的街道真该好好感谢杨先生,如果不是他的较真引起媒体关注,说不定该门匾还会继续错下去。
改正错别字不难,改变部门作风不易。假如当初设立时能躬身向专家请教一下,假如听到不同意见后能核实一下,断不会出现今日之难堪。没文化不可怕,可怕的是明知道自己没文化还装着有文化,甚至闹了笑话只要媒体不报道依旧视而不见、听而不闻。
类似笑话现实中比比皆是,官方设立的一些门匾、标语、警示牌、宣传栏等,错别字、语病并不少见。最典型的要数山西太原的“文化墙”,墙上刻有近百首唐诗,繁体字错用竟有33处。最近的例子是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称为“合肥十景”之一的李鸿章故居,陈列馆内多处介绍文字错漏百出,不少是常识性错误。这些事件有一共同点:媒体不报,官方视而不见;媒体一报,马上整改。
在自己不熟悉却可以支配的领域,权力部门应保持一种应有的谦卑,这样才能树立权力公信力,倘若狂高自大、任性而为,就难免闹笑话了。汉字存在繁简现象和“通假字”现象,这是中国汉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字和传统文化,手握权力者应懂得敬畏,多问问、听听专业人士的意见,以减少“犯错”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