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广州亚运城:绿色亚运 节能环保之城
作者:李涛   来源:城市化杂志    时间:2009-09-07

工程档案

◎项目位置:位于广州南部,风景独特的莲花山风景区的南麓、莲花山水道西岸。运动员村 

◎总用地面积:2737230平方米  ◎总建筑面积:1102819平方米

◎绿 地 率:54.2%      

◎工程进展:2007年11月26日开工;2010年6月底前工程竣工,8月底交付使用。

功能完备之城

广州亚运城位于广州南部,莲花山风景区南麓、莲花山水道西岸,总用地面积达2.73平方公里,绿地率高达54.2%,它不仅将传统意义上的亚运村纳入其中,而且有效实现了现代城市各功能建筑的综合配套。主要包括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媒体村、媒体中心、后勤服务区、体育馆区及亚运公园七大部分。各个区域都相对独立、分区管理,设有完善的安保系统。

运动员村位于两条自然生态河涌之间,总建筑面积约46万平方米,可以为14700名运动员及随队官员提供服务,分为公共区、国际区、居住区三部分。 

居住区是满足赛时各国运动员的居住、生活、训练、休闲和娱乐的场所,为各国运动代表团的团长和运动员提供人均居住面积约26平方米以上的宽敞的住宿条件。每套公寓都拥有入户花园、超宽露台、简易厨房,卫生间设施,每栋运动员村住宅设天空会所及天面花园,作为运动员健身、休闲的泛体能恢复中心,为运动员提供优质的生活环境。 

居住区内8500平方米的体能恢复与力量训练中心设有室内标准游泳池、健身房、水疗/桑拿室、400米标准田径场等功能设施。居住区内设有住宿服务中心、社区服务中心、储藏中心、运行支持中心、公共餐厅等亚运配套服务设施,充分满足运动员的居住需求。 

公共区是运动员村对外交通及接待中心,设置对外交通枢纽、抵离办证中心、媒体服务分中心、访客接待中心、餐饮服务中心、汽车租赁服务中心、志愿者服务中心等。 

技术官员村 

技术官员村用地面积约18.5公顷,总建筑面积约10万平方米,能容纳2800名技术官员进驻。技术官员村居住建筑均为一梯两户,全为单人房间,人均居住面积约35平方米以上。技术关员村内配套相应的餐饮、休闲、娱乐等服务,设独立设置的制证中心和安检出入口。停车场一个,提供小汽车泊位100个、中巴车泊位160个、大客车泊位60个。 

媒体村 

媒体村用地面积约45.3公顷,总建筑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可服务10000名媒体人员,人均居住建筑面积25平方米以上。媒体村临近主新闻中心和国际广播中心布置,方便媒体人员每天的工作往返。媒体村提供完善的居住生活的功能设施,如公共餐厅、穆斯林餐厅、宗教设施、医疗站、工作人员用房等。媒体村内共设停车场三处,提供中巴车泊位660个、大客车泊位80个。 

此外,亚运城与各赛区都有便捷的道路联系,四通八达的广州地铁海傍站、京珠高速与平南高速出入口与亚运城相衔接,能确保运动员们、官员技术人员、媒体人员等使用专用交通工具40分钟内能从亚运城到达主要比赛场馆。 

节能环保之城 

2010年亚运会花落羊城那一刻起,“环保先行”的理念就为这届盛会定下浓浓的绿色基调。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广州市提出力争用最少的钱办好这届亚运会,然而,在节能环保上却不惜重金,多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将亚运城打造成了一座颇具特色的节能环保之城。 

真空垃圾收集令嗅觉焕然一新 

为了让各国运动员有一个舒服的居住环境,亚运城将使用真空垃圾收集系统。据介绍,真空垃圾收集系统工作原理与水管、煤气管和排水管等其它城市基础设施中一样,将收集运输的过程由地上转入地下,通过预先在地下埋设好输送管道,用气力传输技术将散落在各处的生活垃圾,以50-7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抽送到中央垃圾收集站并压缩进一个密封的垃圾收集罐中,最后由环卫卡车运往最终垃圾处理场进行处理。整个收集与运输过程和人流完全隔离,有效避免了垃圾收集过程中的视觉、嗅觉污染,让运动员的鼻子不再受垃圾臭味之苦,使嗅觉焕然一新。 

亚运城的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实现了真正的节约资源。分质供水包括高质水和杂用水。与人体直接接触的用水选用高质水,不与人体接触的选用杂用水。记者了解到,杂用水水源选用雨水,不直接采用江河水,用于冲厕、道路与场地浇洒、洗车、绿化及河涌补充水源等。由于雨水综合利用系统在场馆屋顶收集雨水,为场馆提供杂用水,也意味着“冲厕所不用花水费”。 

居住区节能率达65% 

亚运城整个建筑群将按建筑节能率划分为三个层次:低能耗建筑示范———亚运城居住建筑组团(媒体村、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居住建筑),节能率为65%,示范建筑面积约110万平方米;绿色建筑示范———广州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大型体育馆三星级绿色建筑),节能率为60%,示范建筑面积约5万平方米;建筑节能示范———广州亚运城整体,节能率为50%,总体节能率大大高于国家标准50%的要求。 

数字化让生活更舒适 

数字化社区也是亚运城的亮点之一。亚运城将全面实施数字化社区项目,局部试点智能家居技术。数字社区建设的核心是建设以信息网、控制网、通信网和电视网为中心的社区综合网络系统,实现环境和设备的自动化智能化监控。专家认为,与普通家居相比,智能家居不仅具有传统的居住功能,还能提供安全舒适、高效节能、具有高度人性化的生活空间。 

绿色交通彰显“绿色亚运”理念 

广亚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赛时亚运城将提供自行车免费租赁、电瓶车以及步行等各种绿色交通系统,城内出行方式将对机动车的依赖性从80%降低至约30%,可降低四成机动车尾气排放量,市政道路上平均车速可提高20%。此外,据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介绍,根据规划,在亚运城里纵横曲折的主干道、支路上,都为自行车留出了一席之地。在比较宽的道路上,将按照中央绿化带—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自行车道—人行道的顺序来安排小车、自行车和行人的空间;在比较窄的道路上,则按照机动车道—自行车道—人行道来安排空间,确保每条路上都能骑自行车。 

颇具岭南水乡意境之城 

为了更好地展现广东风格、广州风采,亚运城分6大部分,各自巧妙地利用现有的河涌和规划道路进行分离,形成类似传统岭南水乡的“围”式组团。 

各建筑连廊互通 下雨串门不撑伞 

据介绍,亚运村的“围”和客家围屋的封闭“圆筒”房大不相同:各组团犹如一个个“细胞团”,内部建筑集中,形成紧凑的“围”,各建筑之间,由于底层架空,都有连廊互通,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妨碍彼此往来;而不同的“围”之间,则以大面积的绿化园林或者河道进行分离,保证相互的独立性。东涌、西涌、中涌、桃花涌以及莲花湾与砺江湾穿梭其中,两岸的民居散发着传统的水乡风韵。 

蕉林荔树、鸟鸣鱼跃,原生态的岭南景色,定让游客大开眼界。届时,亚运城岭南水乡景观将分为三大景点。龙吟浅滩民俗风情区以龙舟花船为主体,以浅滩和水生植物为背景,游客可漫步于高低蜿蜒的小径;木栈垂钓水乡文化区主要以植物造景为主,水边芦苇、钓鱼木栈道、渔翁雕塑,展现水上居民的历史文化;渔唱水乡文化区为一组岭南滨水特色建筑,寓意明代时期广东沿江渔民清早出江捕鱼,黄昏时归舟鱼贯,岭南渔唱的景观特色。 

“山、水、城”交汇的生态格局 

亚运城内河涌,是莲花水道水网的分支,也被工地建设者们亲切地称为“莲花湖”。湖水异常清澈,还有不少鱼儿在其中畅游。广州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亚运城内将打造岭南水乡民俗建筑,延续和强化亚运城“山、水、城”交汇的生态格局。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包括体操馆、台球馆、壁球馆及广州亚运历史博物馆。亚运期间在此比赛项目为体操、艺术体操、蹦床、台球和壁球。据综合体育馆的设计者之一、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潘勇介绍,亚运城综合体育馆中的体操馆设计颇有特色。为适应表现体操这一颇具艺术魅力体育项目的需要,该馆的设计构思凸显了“飘逸彩带”的主题,用流动的线条展现岭南建筑轻灵飘逸的神韵,建筑造型新颖独特,具有强烈标志性。 

此外,结合建筑空间的布局,不同岭南特色建筑的院落将选择不同骨干树种,烘托岭南庭院的别致。建筑入口选择红花羊蹄甲、黄槐等为主。建筑内庭根据其大小,分别选择芭蕉、罗汉松、紫薇、四季桂等,植物层次控制为两至三层,以色彩淡雅植物为主。届时,来自亚洲各国的朋友将体会到“身似行云流水,心似皓月清风”的岭南水乡意境。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3-29 17: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