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四川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来源:四川日报    时间:2011-09-30

中共四川省委 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 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的决定

  在实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和推进新一轮西部大开发重要时刻,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这是国家推动科学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部署,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举措。为认真贯彻实施《规划》,加快推进成渝经济区建设,推动全省各区域加快发展、协调发展,特作出如下决定。

  一、抢抓重大发展战略机遇

  (一)重大机遇时不我待。当前及今后5至10年,国家把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放在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优先位置,加快推动四川藏区跨越式发展,大力支持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积极扶持川陕革命老区加快发展,全面推进秦巴山区、大小凉山扶贫开发,进一步促进汶川地震灾区发展振兴,特别是将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确立了 “一中心一基地三区”(即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深化内陆开放的试验区、统筹城乡发展的示范区和长江上游生态安全的保障区)的战略定位,为我省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来了新的重大发展机遇,有利于全省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集聚发展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业集群、全力提升开放合作水平、全面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有效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二)有利条件基本具备。经过10年西部大开发和“十一五”的发展,特别是近3年来,在国家一系列区域发展政策支持下,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奋力推进“两个加快”,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全面向好、内生动力和活力不断增强,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主动作为、川渝合作进入新阶段,汶川地震灾区灾后恢复重建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进入发展振兴阶段,我省藏区经济加快发展、社会总体稳定,攀西地区加速发展、战略资源开发全面推进,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民生显著改善、发展不断加快,全省已站在进一步加快发展的历史新起点。各地、各部门要抓住重大发展机遇,切实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用好用足国家政策,充分发挥比较优势,以成渝经济区建设为契机,乘势而上、蓄势突破,击鼓奋进、跳起摸高,努力推动成渝经济区又好又快发展,促进全省各区域协调发展。

  二、推动成渝经济区率先发展

  (三)准确把握总体要求。纳入《规划》的地区,要紧紧抓住成渝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的历史机遇,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主动作为、深化合作,着力推动区域一体化发展,着力推进统筹城乡改革,着力提升发展保障能力,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发展内陆开放型经济,着力构建长江上游生态安全屏障,加快建设“一中心一基地三区”,全力支撑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建设,在带动西部地区加快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四)全面实现目标任务。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和高效安全、保障有力的基础设施支撑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协调发展格局,基本建成内陆开放型经济高地,基本公共服务能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确保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9万元,城镇化率达到52%,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缩小到28∶1,建成西部地区重要的经济中心和全国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到2020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万元,城镇化率达到60%,基本公共服务初步实现均等化,人民生活更加富裕,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成为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五)明确实施工作重点。围绕《规划》提出的“双核五带”空间格局(即成都、重庆发展核心和沿长江、成绵乐、成内渝、成南〈遂〉渝、渝广达发展带),发挥区域比较优势,联动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全面加快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强化成都发展核心,规划建设天府新区,做强成都都市圈增长极;依托中心城市和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沿长江发展带、成绵乐发展带、成内渝发展带、成南(遂)渝发展带和渝广达发展带建设,强化产业支撑,建成全国重要的现代产业基地,壮大成渝通道发展轴;加强川渝毗邻地区经济技术交流合作,促进环渝腹地经济区块发展。总结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经验并逐步推广到成渝经济区全域,加大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力度,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积极推进百万人口以上城市规划建设,加快推进成都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大力促进川南城市群发展,积极培育川东北城市群,发挥城市群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带动作用。加强以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和重大水利设施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区域一体化发展的保障能力。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合作,构建内陆开放高地,全面融入全球现代产业协作和市场体系。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增强区域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加快规划建设天府新区。按照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机制、聚集资源、突出效益、引领示范”的要求,拓展发展空间,优化功能分区,遵循集约发展、内涵发展、绿色发展的城市可持续发展理念,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标准建设天府新区。依托国家级开发区和优势产业基地及新川创新科技园等重要平台,吸纳聚集一批跨国公司、优势企业和创新研发机构,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和循环经济,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力争再造一个“产业成都”,建成宜业宜商宜居的国际化现代新城区,实现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形成我省加快发展最强劲的经济增长点,为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提供有力支撑。

  (七)着力增强区域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区域一体化发展的总体思路,全面提升成渝经济区四川部分的产业聚集力、要素转化力、市场竞争力和辐射带动力,着力强化与省内其他区域的交流合作与良性互动,发挥区域比较优势,推进基础设施和产业园区共建共享,促进产业协作配套和要素合理流动,统筹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充分发挥对攀西地区、民族地区、革命老区、贫困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优势互补、整体联动的发展格局,推动全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及生态文明建设跃上新台阶,实现发展新跨越与社会和谐稳定。

 
相关新闻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4-28 06: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