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驻川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城乡统筹
      时间:2009-03-16
             
   

 

   

驻川全国政协委员热议城乡统筹
   

   
    

文/ 王欢

    


    

   
   

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二次会议上,城乡统筹问题受到驻川全国政协委员们的关注。他们认为,城乡统筹发展,不仅仅是硬件设施的建设,更要通过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业政策、公共服务等要素在城乡之间合理调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软件”比“硬件”更重要。

   

关键要形成六大机制

   

“统筹城乡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建立统筹发展的体制机制。”成都市政协主席刘佩智委员认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目标,不仅要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入,更重要的是破除机制、体制障碍,激发农村、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内部活力,探索区域协调发展的新模式。
    “在此过程中,关键要形成六大机制。”委员们建议:要建立为生产生活奠定物质基础的生态环境统筹机制,推动社会生产力提高、经济增长、社会繁荣的产业协调发展机制,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就业统筹机制,为生产活动提供物质要素投入的资源、能源统筹配置机制,有效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公平分配的城乡公共产品供给机制和政府政策、法规的统筹保障机制。“这也是统筹城乡发展的主要内容。”

   

让农村成为吸聚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洼地

   

改变城乡经济发展“长短腿”情况,关键要把“短腿”拉长,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从何入手?
    “任何区域和产业的发展都需要大量资金投入,而农村不仅缺少资金,还存在资金向城市倒流的现象。”李铀委员建议:应推进农村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有利于农村发展的资金支持政策,如设立统筹城乡产业投资基金,为现代农业发展和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筹集资金;设立各类农副产品期货交易市场,使农民和农业企业实现套期保值,抵御市场风险;在农村金融市场引入竞争机制,开展村镇银行、农村信贷公司、农村资金互助社及小额信贷组织试点等,都是让农村获得发展所需资金的有益探索。
       怎样让农村具备造血功能?带着对成都市统筹城乡综合改革探索的思考,刘佩智委员建议,关键是把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作为重大战略部署,增强农村农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要着力做好三件事:在明晰农村集体土地和农村房屋等所有权、使用权的基础上,探索土地承包经营权长久不变和农村宅基地有偿使用的办法;按照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在不改变土地性质和用途、不损害农民权益的前提下,建立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在严格保护耕地总量不变、质量不下降的前提下,探索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同时允许农民和集体经济组织对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以多种方式参与开发经营并保障农民合法权益。“总之,要通过改革,让农村成为吸聚资金、技术等要素的洼地!”

   

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至关重要

   

“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今年先从农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涉农专业做起。”看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这句话,李铀颇为兴奋:“虽只是一句话,但却是促进城乡教育统筹发展的一大步!”
           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衡化,一直是委员们关注的焦点。“统筹城乡公共服务体系对于健康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至关重要。”陈放委员话出有因:城市化是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必然选择,但要避免走入城市发展拉美化误区,让进城农民真正成为城市主人,而不是城市雇工和城市贫民,前提是要让他们均衡享受就业、教育、医疗等社会公共服务。
           “首先是提供就业服务。”委员们献策:在制定惠及全体劳动者职业培训政策的基础上,建立城乡统一的就业服务工作制度和劳动就业管理办法,推动城乡就业统筹发展。
       同时要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特别是要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基础上,完善农民工医疗保险制度,将条件好、工作稳定的农民工纳入城镇医疗保障体系,对其余农民工,则可只建社会统筹、不建个人账户,实行低门槛、保大病、管当期的办法等。健全农民养老机制,实现城乡养老保险制度的衔接和转换。(来源:四川在线-四川日报)

   
 
 
新闻 更多>>
专题 更多>>
三亲教育:中国式乡村教育探索之路
金秋十月,笔者有幸应邀陪同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副主任、中国生态农业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书记、全国城乡融合智慧化工作指导小组组长刘首文,赴山西长 ...
第三十八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城镇化的 ...
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自2008年1月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城市化的研究。不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关于城市化的学术争鸣一直没有停止过,恰逢由中国建筑 ...
第37期城市化研讨会——主题:从《质量强 ...
  从1996年《质量振兴纲要》到2012年《质量发展纲要》,再到近日印发的《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中国城市化快速发展这一历史进程中,我国城市化的发展质 ...
委员会动态 更多>>
案例库 更多>>
顺德高质量重构产业空间的实践与探索
珠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凭借着“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和毗邻港澳的地缘优势,30多年来经济发展一路高歌,以仅占全国0.43%的土地,产出 ...
以白云机场为例论TOD模式在粤港澳大湾区 ...
航空+轨道+公路+航运的多式联运,成为当代中国城市之间连接的重要方式。机场,作为城市中规模最大、能级最高的交通枢纽,是城市与世界交往的窗口。纵观国内外知 ...
城区平衡发展的实践与理论——以上海市长宁 ...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市长宁区还是一个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地区。当时经济发展是上海10个中心城区的倒数,城区东中西和南北发展差距都很大。在小平南巡讲话和上 ...
城市化论坛 更多>>
城市化杂志 更多>>
城市化峰会 更多>>
城市化委员会 更多>>
张幼云 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前中国经济社会理事会理事
   张幼云: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副主任、前中国就业促进会执行副会长   &nb ...
 
指导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科技专家咨询委员会
主办机构:中国国际城市化发展战略研究委员会

电脑版

2024-06-26 06: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