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城市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城市化水平提高了30%多,基本上一年一个百分点,每年增加1000多万城镇人口。中国的城市化进程,推动了工业化、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的成绩。所以,它和中国30多年的发展一样受到世界的关注。我们希望对城市化的问题做一些的研究,也经常围绕城市化召开专家研讨会,如2010年在杭州召开的十二五城市化政策建议论坛,讨论的问题比较深刻,针对目前的城市化水平和质量,与会专家发表了很好的意见,一些地方如重庆市介绍了在推进城市化过程中,尊重农民意愿、保护农民利益的前提下推进城市化的很多好的做法和经验。此外,德州目前在推进本地城市化进程也有许多好做法。我们希望不断总结好的经验、好的做法,真正地予以推广。
另外,关于城市化水平的数据,一直以来有很多争议,现在对外公布的数据是以国家统计局的数字为准,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和探讨……
受编写团队的委托,我在这里简要介绍一下《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的编写提纲,不准确的地方请参与的同志做补充,也请大家互动交流,并提宝贵意见,我们汇总大家的意见修改完善后,将在城市化网和搜狐网上向全社会发布、征求意见。
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编写提纲主要体现出五个方面的特点:1、要正面引导,全面倡导。我们说城市化发展质量,不是单一因素、不是单一部门、不是单一城市,而是整个城市的参与、民众的互动,这样才能够反映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各个阶层的特点。因此评估体系的设定是一个全面系统的工程,也要求是一个正面的引导。我们更多想从积极的方面来宣传、介入、引导,让各个城市明确、体会到怎么样才能提高城市化发展的质量 ……
现在开展《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非常必要。我们按照中央十二五规划要求,动员了十几个部委,正在做十二五城市化专项规划,感觉到城市化方面很多的数据、内容都没有。所以,这么一个质量评估体系对中国未来城市化进程有很多帮助。城市化在国外是一个自然的过程。而在中国,从五十年代以来出现限制城市化的管理政策,到现在成为了固化利益关系的政策,而不是让农村人口正常地、自由地向城市迁徙。所有的有关城市化的政策就应该研究如何取消这些障碍。这也是目前研究各种政策的难点和重点,离开这一点谈城市化没有任何意义。
中国现在存在两件事情,一件是城市如何发展,我们看到城市化的体系,更多是关于城市如何发展的情况。而关于城市化的问题,在我们制定的中央政策,在进行各方面讨论的时候,每次讨论,大家都认为质量问题是外来人口被统计成城市人口……
对编写组做的大量工作,首先表示祝贺,《中国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编写提纲与第一稿相比有了很大的完善,这一工作做好了,将对中国城市化的健康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李铁主任的发言对我有很大的启发,就是把评估体系分成城市化评估体系和城市发展评估体系,这两者既相关联又有不同。因为现在要解决城市化的问题,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城乡统筹、农民工转移,如何做城市化质量评估体系,还要从实际出发,能不能搞一个折中的,侧重解决城乡二元问题的,比如农民工如何进城安居乐业,阐述他们基本的权利、机会均等、待遇平等、市民化享受的标准情况。对于10%多的人处在半城市化的状态,如何让他们实现安居乐业的城市化是很重要的。另外,就是进城务工的也要再细化。因为,如果在正规部门就业,尽管是农民工,但有合同,基本权利比在非正规部门就业有保障得多,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等在合同里……
今天的发布会非常有意思,中国正在进行着一场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规模和速度的大迁徙,这就是城市化。中国城市化规模比起当年英国、美国、欧洲的城市化简直是几个数量级的跨越。可以形象地说,中国在未来二十年中要把一个欧洲的人口从农村搬进城市,再从城市中心搬进城市郊区。这对生态的影响举足轻重,如果中国走低碳城市化道路是人类的福音,如果像英国走高碳道路、像美国那样走高碳郊区化道路,那么人类文明将被这根稻草压倒。不论是巴黎公社起义法国城市化阶段,还是五一大罢工美国城市化加速阶段,今天中国城市化能不能走和谐城市化道路,不仅关系到中国安定,也关系到人类文明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化又是中国农村、社会发生剧烈动荡、解体、凋零过程中的城市重建,乡村纯朴民风在消失,在这样的大变迁里心灵能不能得到快乐,也关系到人类文明与健康发展……
针对今天的议题,我的想法是这样的,“不求系统,但求细节”。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个体系里能拿出的指标,还得是政府认可的数据做对比,就像李兵弟司长说的,我们可以有结果,但是第三级指标下的指标怎么比,要解决这个问题。这个提纲最活跃的部分应该是第五篇里的体验城市方面的内容,体验城市这一块真的要让老百姓讲对这个城市的感触是什么。我想,简单点就是通过问卷,在“城市化网”这样的网站上定期测算点击率,以及所占的比例,这本身就是一个参与过程,到年底可以汇集出一个报告。这是从网民的角度来讲。另外,城市化委员会汇集了这么多的专家,可以分细一点,比如说就做幸福城市里的某一单项指标,可以让专家们与自己的工作结合,做一个长期的、持续的关注,最后将数据汇集起来
我特别欣赏这个指标体系将成为一个开放的研究过程。因为我们不追求拿出来的城市化质量评价指标,一定让国家使用,而是希望做的这样一个工程,真正把城里人、城外人、城市人和农村人都调动起来……
听完各位专家的意见,我有两点感受,一个是指标体系的导向性问题,我们除了关注城市化的“化”,是不是在城乡统筹上还应多下功夫?一般来说,城市化可以分成两种,一种是主动城市化,如留在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以及一些农村年轻人主动进城打工,并最终留在了城市。另外一种就是被动城市化,如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农村征地致使一部分农民被动城市化。不管是主动进城还是被动进城,我认为,质量评估体系都应关注。另一点就是指标体系的可操作性问题。刚才说到指标可测度性,因为我是学统计的,我有两点意见,一是我们取指标的时候要尽量取,如果取不到的话,可以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以保证公正和客观,避免出现较大偏离。此外,质量评估体系中体验城市这块必须强调公众参与性。这方面的内容指标体系里列了很多,但还可以做一些提炼,让其更加精确化,以便使其更具可操作性。 提问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