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任何社会都离不开社会各群体、各阶层的通力合作。新生代农民工,作为城市化进程中一个特殊的群体,已经成为中国产业工人的主力军。然而,高昂的城市生活成本、严格的户籍制度、冷漠的社会歧视等一道道有形无形的门槛不断粉碎着他们的城市梦。有专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问题若解决得好,必然有助于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与社会进步;若解决得不好,不仅影响到一个庞大人群的幸福感与尊严感,还会留下诸多社会矛盾的隐患。
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关键
据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统计,在全国1.45亿外出就业的农民工中,大约1亿是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占60%以上。新生代农民工早已是我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主力军,从最基础的体力劳动到高级的技工,无所不包、无所不在。但目前我国大多数新生代农民工还没有享受到产业工人的待遇,由此带来诸多问题,直接关系到新生代农民工所在城市的未来发展与稳定问题。
法国二代移民问题带来的教训很惨痛,巴黎市郊是非洲与阿拉伯裔移民的居住区,相对于第一代移民,这些移民的后代不少是在法国本土出生长大的,但法国的主流社会在心理上一直对这些移民后代抱有歧视和排斥的态度,使这些二代移民在就业等方面遭遇不公,高失业率使移民后代们自暴自弃,对未来失去了希望,贫困、吸毒、犯罪严重。近年来已引发了多次严重的骚乱,危机过后,法国也在不断反思移民政策出现了什么问题。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我国一些大城市中,新生代农民工的犯罪率呈上升趋势,新生代农民工罪犯有74.7%在犯罪前无固定工作和稳定收入,有68.4%的受访者表示犯罪是出于“一时的冲动”。生存空间受限和教育缺失已经成为新生代农民工犯罪率高的重要原因。新生代农民工不可能像他们的父辈重新回到农村,如果所在城市也不接纳他们的话,迟早会酿成大事。
如果大量地吸收农民工落户,则会给城市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农民工如果能够定居下来,对劳动力市场能够起到平抑的作用。大量的外来人口落户不但会带来当地的房地产等产业的迅速发展,第一代移民的吃苦耐劳也会为当地的再发展与繁荣做出很大的贡献。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都是依靠新移民给本国带来新的发展活力的,即使那个老欧洲,近年来也一直在吸收外来新移民。大量的新移民定居落户,原来的小镇就可以迅速发展成为一个中型城市,从而以人口集聚效应而繁荣起来。
为了更快地让新生代农民工融入城市,需要深化改革。包括破除户籍制度限制, 更需要在社保、医疗、培训、教育、住房等多角度来解决他们的问题等等,以下两点尤为关键:
首先应该将农民工纳入城镇社保体系。当然仅有社保是不够的,未来还应该把农民工逐步纳入城镇住房保障体系。其次应该通过培训加快新生代农民工向市民化的转变。国家应该拔出更多的资金用于农民工的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将新生代农民工培养成高素质的现代产业工人。
新生代农民工的梦想与现实
新生代农民不仅想在城里打工,还迫切地想融入城市,在城市里安家立业。即使那是一个长远的计划,活在当下,他们也希望能够不再像上代人那样庸庸碌碌,成为庞大产业机器的渺小“构件”。他们渴望有正常的休息日,像“城里人”那样过上相对体面的生活。也因如此,新生代农民工的维权意识正在不断地增强。发生的一系列劳工问题,可以说就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然而,融入城市对于新生代农民工来说,依然是一段极其艰难的旅途。这里不仅涉及一系列制度的安排,也存在许多客观的、一时难以解决的现实问题。
去年2月,温家宝与网友在线交流时指出,新生代农民工与老一代农民工相比还有一些特殊的困难:第一,他们许多生在城市,在农村没有土地,也就是说没有生产资料;第二,他们长期在城市生活,对农业生产也不熟悉;第三,他们许多人没有解决户籍问题,因此,他们的恋爱、结婚,以致将来子女上学等一系列问题都需要妥善加以解决。
既疏离于农村生活,又难以获得城市的“准入证”,这让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名符其实的边缘人群。从这点来讲,一方面是要建设好农村,分担和解决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另一方面则是要从制度上让农民工真正融入城市。在制度建设方面,首当其冲的当然是尽快破除二元化户籍制度,赋以进城农民工平等的地位;其次,要尽快构建完善的社保体系,为农民工提供社会基本保障;此外,还应大力发展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面向广大进城人员提供均衡的政府和社会服务。
不得不承认,在现有条件下,城市的人口容量是有限的。大量人口短时间内涌入城市,必然造成城市难以负载,给城市正常运作带来许多方面的难题。例如在子女上学方面,公共教育资源匮乏自然会导致上学难问题,以及相应的外来贫困子弟被排挤等效应。拉美的城市化经验也表明,过度城市化很可能随之产生大量贫民窟,从而出现“城市让生活更加不美好”的状况。这给某些专家学者反对破除户籍制度,呼吁对外来人口设置各种门槛提供了理由。
但是必须看到,城市化进程已不可逆转,在制度上设置门槛只会带来更多的人权与社会问题。道理很简单,这非但不可能缓解城市压力,反倒会让那些受到不平等对待的人们奋起追求平等。所以,破除制度障碍,赋予所有公民平等的户籍身份、社会保障以及提供均衡的公共服务,这不仅是必须的也是必然的。仍以教育为例,眼下有些地方不但不大力扶持民工子弟学校,还采取了各种打压措施,这实在是愚不可及的做法。
这也表明了,让农民工融入城市,一方面亟待破除制度坚冰,另一方面也是在考验城市的执政能力。在某种程度上,新生代农民工已经离开了乡村,失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那个家园,倘若城市不积极地接纳他们,甚至采取排斥态度,随着城市梦破灭而来的,将是绝望与愤怒。
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无解?
据全国总工会最新发布的一份调研报告显示,目前全国约有1亿新生代农民工,他们的平均年龄为23岁左右,其中已婚者仅占20%左右,这与第一代农民工形成鲜明对比。对于那些处在花样年华的年轻人来说,都已经到了恋爱的季节,他们离开家乡,进入城市,把绝大部分的时间耗在了流水线上。人都是有情感需求的,都想谈次完美的恋爱,走入婚姻的殿堂,给飘荡的灵魂安个家。可是,现实又是残酷的,冰冷的,无情的,还要去打拼,去挣扎。
新生代农民工出身农村,没有任何背景可以倚靠,只能靠自己去争取生活的幸福。他们中的大部分都是低学历,也没有多少技能,一般都是在流水线上重复同样的动作或者出苦力。因为他们的可替代性太强,为了生存,不得不甘愿成为廉价打工者。与第一代农民工不同的是,他们是网络的一代,在城市里生活也改变了他们的生活观念和方式。城市的繁华与魅力,深深的吸引了他们,很多农民工新生代有着留在城市里的强烈诉求。理想与现实总是相隔太远,微薄的收入除去房租、生活费、通信费等,所剩无几。有些新生代农民工打拼好几年还不够结一次婚的花费。
在城市里生活就是个“无底洞”,没有物质保障是很难立足的。谈恋爱需要花费,结婚生子乃至孩子的教育都需要钱。这对于绝大部分新生代来讲几乎是不可能做到的。但是,即便回到农村也要承受巨大的压力。在农村结婚花费也是不菲的。问题的关键是,已经形成一种分化,农村出身的打工女在城市里也希望通过结婚改变命运。对于与自己同样条件的新生代,她们不倾向于去选择。所以,收入的多少显得尤为重要,没有经济实力,意味着难以逾越婚姻这道坎。对于众多新生代农民工来讲,婚姻是一个遥远的梦。
新生代农民工陷入经济与情感双重困境。而这种困境又几乎是无解的,要么放弃追求回农村重复父辈的道路,要么就在城市的边缘悬浮着。在心理上、情感上他们都需要慰藉,他们的生存状态与心理状态也亟需关注。富士康的12跳绝对是一个警示,固化单调的生活方式,冷漠的人情,让原本孤独的心失去对未来的憧憬。新生代农民工的情感出路在哪里?从事最低端的工作流程,拿着最低的收入,承受着感情真空的煎熬,他们没有融入城市,又离农村的生活太远,不知情归何处。新生代农民工的婚姻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关乎社会的长远发展与社会稳定,因而,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解决这个看似无解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