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暖泉镇:别样的燕赵古镇
时间:2011-03-01 15:24:42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李涛 

镇情概况 

镇    名:暖泉镇

位    置:暖泉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东距蔚县城10.4公里,西距山西广灵县城15公里,北距下广线二级公路4公里。

人    口:全镇16个行政村,1664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342人。

规    模:镇域面积57.3平方公里,居民区1.3平方公里。

曾获荣誉: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河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的古镇)、河北民俗文化第一村(镇)等。

在广袤的塞外,有一个让游客耳熟能详的地方,它就是暖泉镇。这里没有繁华都市的浮躁喧嚣,没有令人厌倦的世事纷争,有的只是古老车辙的印记,充满历史记忆的古堡、院落、屋檐、墙壁,还有那昨日的繁华和历史的延续。一条四季恒温的温泉汩汩环村绕街而过。泉水绕过元代工部尚书王敏的大宅院,绕过气势雄浑西古堡城,绕过威严静谧的华严寺,绕过近百处风格独特的古民居、古店铺、古戏楼……。这一切,让人仿佛置身于江南周庄。

走进古镇

暖泉古镇位于河北蔚县境内西部,向西3公里即是河北与山西的省界线。从蔚县县城出发,驱车不到两个小时即可到达暖泉古镇。一路上经常可以看到类似于新疆、甘肃的古村落遗迹,虽然规模没有新疆、甘肃的那般宏大,但那种景象倒是极为相似。

暖泉古镇的主体街道位于一块较为平坦的地势之上,街道两旁,百货店、日杂店、乡村汽车站、小饭店、小旅馆林立街道两旁。行走在暖泉镇的古街上,两旁古香古色的民居,精美的砖雕飞檐,汩汩的暖泉,氤氲的水汽,迷漫在古镇的空气里,沁入暖泉人的心坎儿里,此起彼伏的杵衣声,夹杂着女人的欢笑和嬉戏……俨然一幅“江南水乡”的画卷。

暖泉古镇历史悠久,有史料记载,古镇在尧、舜时期属冀州,商周时属代国,战国时期为赵、秦等国角逐之地。秦、汉、三国、两晋时,均属代郡,暖泉属平舒县治,镇西现存高大的封土汉墓群,埋葬着当年的官僚显宦。唐宋时期是汉族与少数民族争夺之地。元朝建镇,明清时发展为“三堡、六巷、十八庄”,从此暖泉成为蔚县西部的交通枢纽和商贸中心。 1958年成立暖泉人民公社,1984年恢复镇建制至今。

说暖泉镇离不开暖泉水,因为它孕育出这里悠久的历史文化。暖泉的水出自两处。一是出于村中心逢源池内,池东、西角各有一石洞,村人称“龙口”,泉水经东西“龙口”相向而流,一股经村北浇灌良田,注入壶流河,一股向南流经“王敏书院”(元代工部尚书王敏的私塾),从书院凉亭穿过,至凉亭前八角石井流出。“水过凉亭八角井”,成为蔚县旧时八大胜景之一。“五六月中无暑气,二三更里有书声”,如今站在书院两层阁楼前,仍可以遥想当年吟诵诗词的清静和幽雅。

泉水的另一处源头叫“佛镜”。“佛镜”是一个水池,面积近半亩,池周以青石砌成,池水由地下涌出,清澈见底。因其池圆如镜,水清可鉴,故名“佛镜”。“佛镜”水光潋滟,浮光耀金,一向被认为是暖泉镇安定祥和的象征。据光绪十四年重修佛镜碑记载:“佛镜能照天下之古往今来,形形色色,善善恶恶。”由此看来,“佛镜”不仅是镶嵌在暖泉的一面明镜,还是光明磊落的象征。过去,人们以“佛镜”为鉴,从善戒恶,严于自律。今天,人们来此抚古惜今,祛除心中浮躁之气。

更神奇的是,两处泉水一年四季水温均为16 C,寒冬腊月水面积气如蒸。《蔚州志·渠道图》中记载:“出城西三十里暖泉堡中,泉之源以石瓮分东西流”,又说“其水澄清如鉴,三冬不冻,故云”。“暖泉”之名正源于此。

乡民们很是珍惜暖泉,泉水南边的王敏书院与北面的围墙把泉水的源头围成“半亩方塘”,既保护了水源又为这极度缺水的边塞之地增添了一处秀美的景观。冬日里,萦绕街巷的泉水一路蒸腾着氤氲的雾气,把小镇渲染得如仙境一般。

别具一格的“寨堡”

在暖泉镇众多古建筑中,最著名当建于明嘉靖年间的西古堡,俗称“寨堡”。古堡集“古民宅、古寺院、古城堡、古戏楼”四大文化奇观为一体,是古蔚州800庄堡中最为独特,保存最为完好的一例。1993年,古堡被河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古堡平面呈方形,东西长260米,南北长330米,(含瓮城),总面积67300平方米,合101亩。堡墙高度8至10米,下宽6至8米,上宽2至4米,主体为黄土夯筑,九天阁、南北堡门等重要部位加宽加高,并用城墙砖里外筑面。

南北堡门布局对称,各由两座砖镟门洞及砖砌堡墙构成,镟门洞高3.5米,宽2.2米,地面用青石型材铺成,经多年苍桑,石板上留下了两道很深的车辙沟。内外镟门洞之间就是著名的瓮城形制结构。这种建筑起源于战国时期,当时吴国大将伍子胥巧妙地将其驻守的苏州盘门建成了瓮城结构,结果越国的军队攻破第一道城门后被围困在一、二道城门之间,形成瓮中捉鳖之势。

西古堡南北瓮城平面均为正方形,边长约50米,两瓮城都朝东开门,各建有堡门一座。堡门洞外上部各镶一石匾,南堡门刻有“西古堡”、“永盛门”、“时康熙十九年”字样,北堡门石匾字迹因破坏严重无法辨认。

南瓮城内的建筑物较多,有寺庙、殿堂、楼阁74间,建筑面积约1500平方米。走进南瓮城首先看到的是一座小巧精致、飞脊斗拱、彩绘纷呈的古戏楼,戏楼宽13米,深8.5米,独特之处是戏楼两侧各有一耳房,造型美观大方,同时还在有限的空间增加了戏楼的使用面积,这种设计形式在蔚县近700座古戏楼中是独一无二的。

从戏楼西侧的砖雕垂花门进入挎院,就是经河北省市宗教管理部门批准的佛教活动场所——地藏寺(俗称阎王殿)。该寺分上下两层,天井式建筑,下层建有12个全砖镟窑洞,窑洞外观为仿云冈石窟北魏时期的造型,内部设计为阴曹地府18层地狱的布局。上层建有地藏殿、十殿阎君殿、鬼王殿、观音殿、三义庙、马神庙以及钟鼓楼等。

这些建筑布局严谨巧妙,砖雕木刻工艺精湛,塑像壁画栩栩如生。出廊抱厦、曲径通幽、在占地面积不大的空间营造了一景连一景、一幕接一幕的新奇景观。北瓮城的古建筑物主要在堡墙上,最北端的九天阁总高16.5米,是暖泉镇内的最高点之一。

从远处看,高大雄伟的真武庙、梓潼庙、大钟楼就像建造在蓝天白云之上。游人进庙须经由72级陡峭的砖台阶小心登攀,使人感到如走云梯一般。只可惜这三处古建筑均在“文革”中被毁于一旦,只留下部分遗迹。

古堡东南部是最负盛名的九连环。九个院落规模较大,有三处主院,一处“小自在”,还专门有碾房院、长工院、车马院等。西南部也有一处九连环院落,群众俗称“西大院”,主人不详。这处大院的特点是不但院院相通,屋屋相联,而通街通巷的大门就有7座,只是平时根据需要只开一两处而已。据介绍,大门多主要是旧社会为防备兵灾匪患而设立的,由此可见主人的聪明才智。

独具特色的明清民居

暖泉的古民居,犹如雕刻艺术博物馆。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础石,木制雕花门簪、门楣、雕花窗格和精美的砖雕墀头及屋脊上的各样吻兽……显示着古代建筑工匠们的精湛技艺,集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的暖泉古民居,吸引着前来观光游客的目光,牵引着他们的脚步。

暖泉镇大量的古民居始建于明清时代,有“三堡、六巷、十八庄”之说。暖泉地处壶流河畔,紧靠石门峪口,交通便利,环境优美,商贸发达,吸引着大量商人、财主来此建宅安居。据调查统计,该镇现有建筑质量较高且有观赏研究价值的明清风格的古民居213所,古式房屋2469间。其中西古堡的古民居建筑群最为典型,最具有代表性。

暖泉镇的老宅存留数量多且质量高,注重门脸,注重装饰,讲究气派,讲究等级。住宅的规模有大有小,一般以四合院落组成。小型住宅只有一个院落,由正房、东西厢房和倒座房围合而成,住宅规模稍大的有两进院落、三进院落,或横向并列或前后串联,其间以院门、巷道或过厅相连,形成规模宏大的“九连环”院。现存规模最大的住宅要数西古堡内的东楼房院(四进院落)、西楼房院(四进院落)和张家“九连环院”。据说,西古堡现存古式民居院落180所,其中较大的连环套院5所(亦称九连环院)、小巧规整的古四合院49所。这些民居虽经历几百年的风雨侵蚀,但其精美的砖雕木刻、古朴典雅的油饰彩绘,仍显示着当年的繁荣与富丽。

在某种程上来说,暖泉镇的古民居可与北京的四合院相媲美,是中国古民居中的佼佼者。暖泉古民居全部为砖木结构,青条基石、白灰青砖墙体、板瓦筒瓦双层覆顶,层顶起脊吻兽,富于变化、迎山、春棚、单坡、屋顶巧妙结合,色彩、门窗、门楼精雕细作,油饰彩绘。所有房层全向本院内开窗,防盗功能强。
精美的石雕、木雕、砖雕是暖泉古民居的一大特色。走进古民居犹如走进雕刻艺术博物馆,大门口的上马石、抱鼓石、雕花基石、木制雕花门头、兽头、雕花木柁头、雕花窗格和房顶上的各样砖雕等,无不充分显示着古代建筑师门的精湛技艺,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人光顾。

火树银花不夜天

暖泉镇历史上交通便利,商业、手工业发达,地处蔚县通往山西各地的交通要道,因此受古老的晋文化影响较深,逐步形成了具有暖泉特色的传统民俗文化。其中“打树花”最为出名,也最具特色和最为人所称道。  

“打树花”是一种古老而原始的焰火娱乐方式,至今已有300余年历史。它是勇敢者的游戏,也是暖泉人的绝技。“打树花”曾经在蔚县境内许多古城堡都能看到,但现在只有暖泉镇还保留着这一传统。2006年5月它被列入河北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打树花”是先由工匠们将熔化的生铁炽水灌进火砖煲内,迅速抬到堡门前,五六名训练有素的壮汉头戴湿毡帽或湿草帽,翻穿老羊皮袄(以抵挡火花烫伤),轮番上场。他们双脚叉地,手持浸透水的长把柳木勺舀起铁水,飞速泼向堡门上方的砖墙上。一千多摄氏度的铁汁炸裂后爆发出万朵火花,犹如枝繁叶茂的树冠而称之“树花”。

铁水一锅接一锅地续,木勺一只接一只地换,打花者也轮番登场竞技献艺。“打树花”是臂力与技巧的完美结合,只有好的工匠才能泼打出形形色色、各式各样的火花。随着表演者臂膀上下挥舞,“树花”此起彼落,如天降星雨,流光飞天,耀眼夺目。至精彩处,数千观众群情激奋,欢声雷动,助威的号子连绵不断。

此外,暖泉花灯享誉一方。每年元宵节前后都有花灯节,又叫赛灯会,流行至今已200余年,是民间自发性的赛灯活动,主要有挂灯、提灯、摆灯盏等。挂灯是将内燃蜡烛的花灯悬挂于大街小巷、庙门、各户门口等处,形成一种自然的赛灯方式;提灯则是大人小孩手提花灯集体游街串巷,似彩龙飞舞,非常壮观。
暖泉花灯因制作工艺精细、品种繁多被誉为“花灯之乡”。当地人向我们介绍,近年来,制灯艺人们又巧妙地将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引入花灯制作,创造了能响、会转、名副其实的工艺彩灯,畅销全国许多省市。

除了丰富多彩的民俗活动,暖泉镇风味小吃也独具特色,糊糊面、粉坨、豆腐干、辣椒油、糖大饼等远近闻名。

古镇新生

当同里、乌镇、西塘、周庄等一个个江南古镇开始焕发生机的时候,暖泉也在寻求着自己的新生:2005年,暖泉镇被列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后,当地政府就一直在思考着一个问题,暖泉镇应如何如何开发和保护,才能吸引来大量的游客。

要开发古镇旅游,首先要把古镇保护好。前不久,暖泉镇聘请相关专家对古镇规划、开发、保护进行认真细致地编制,并制定了一系列保护性开发规划。

镇里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对西古堡村、凉亭书院、严华寺等处进行修复,新修封火墙37道,修复门面房100多间。沿街安装了古灯具、摆放了仿古花盆,沿街门面房进行重新整修,插上了店幌,以保持古镇的历史风貌。

在不止一次召开的研讨会和论证会上,有专家指出,古镇的保护应该不同于其他文物和古迹遗址,古镇需要有旺盛的人气才能够长期发展下去,保护和利用古镇,也必须让古镇真正活泼起来。

客观地讲,相对于江南古镇来说,暖泉古镇的开发还处于发展阶段,如何保护和开发,如何突出古镇特色,如何保持古镇的持续繁荣?这是包括暖泉镇在内众多北方古镇面临着的相同难题。

河北大学旅游规划中心主任李明忠认为,北方古镇的旅游开发,首先要摆正小城镇建设和古镇发展的关系,古镇的开发不能急功近利,古街道、古宅院、古产业是开发古镇的核心。在开发过程中,还要科学处理保护与开发的关系,在开发中要保持好文物的原真性、独有性,切忌进入“毁了真文物,造出假古董”的误区。

李明忠还称,北方古镇的旅游开发,还应把握资源定位、市场定位、产品定位和目标定位等,围绕着北方风情古镇资源群开发出观光、体验和休闲旅游系列产品,配套接待服务产品,打造一个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集群,从而使一些古镇从原来的过境游发展成深度游,成为名副其实的旅游目的地。

可喜的是,暖泉镇当地政府也充分认识到了这一点。日前,该镇党委书记明确表示,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暖泉将禁止一切形式的大拆大建,全力保护好古镇原有格局,留住古镇沧桑的历史。因为只有保留住沧桑感,才会留住古镇的魂——文化之根。

有理由相信,暖泉的明天会更好!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