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上午,上海市政府举行新闻发布会,出台了被称为上海市史上最严的楼市新政。相关措施包括,二套普通房首付不低于五成,二套非普通首付不低于七成。非上海市户口购房缴纳个人所得税或社保的年限,从前3年内累计缴纳2年以上,调整为自购房之日前连续缴纳满5年及以上。
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无论是新建商品住宅还是二手房,上海房价的同比涨幅均超20%。房价涨得不正常,出台调控措施正当时。作家莫言说过:“房子是盖了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如果房子盖了不住,那房子就不是房子。”如果房价被炒得虚高,恐怕只会少数人得利,绝大多数人遭殃。
目前包括上海在内的大城市,房价无不高得吓人,即便再调控,大多数年轻恐怕仍买不起房。有的年轻人甚至连租房都租不起,于是不得不沦为“啃老族”。按照安居乐业的传统思维,买不起房,安不了居,自然就无法乐业,在城市里难有归属感。最重要的是,80后、90后者两代人是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如果“业与住”问题不解决,他们一路走来,或就犹犹豫豫,趔趔趄趄。
怎么办?在前不久的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宗庆后呼吁,“保障年轻人一个家庭一套经济适用房,解决其基本需求问题”。
当时,消息一传出,不少人就认为纯属笑谈。究其因,开发商不是慈善家,他们不会愿意白白送给年轻人一套经适房;如果由政府出钱,势必占用惊人的公帑,公共财政能否承担得起?即便能承担,如何分配经适房也是难题,同为年轻人有的家底丰厚,有的一贫如洗,那些买得起房的年轻人还需要配备经适房吗?
没错。但是,可以从制度层面化解年轻人的买房压力。一线城市房价不正常,政府应通过强有力的调控,尽量挤掉房价水分。在一些三四线城市,开发商面临去库存压力,不妨适当降价,吸引年轻人买房。政府则可以适当免除年轻人购房的税费;银行对无房户首套房降低房贷利息;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将住房公积金一次性支付给员工,帮助员工购房等。
古语云,“有恒产者有恒心”。房子,是硬通货,是心灵停泊的港湾,是抵抗风雨的归宿,是二人世界的堡垒,甚至成为让天下寒士欢颜的符号。置办房产,安于一隅,已是不少国人难以割舍的世俗哲学。缓解年轻人购房压力,他们也就有了安居乐业的自信与底气。
学者秋风多年前就说过,“高房价毁灭了年轻人爱情,也毁灭了年轻人想象力。他们本可以吟诵诗歌、结伴旅行、开读书会。现在,年轻人大学一毕业就成为中年人,为了柴米油盐精打细算。他们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物质的、世故的,而不能体验一段浪漫的人生,一种面向心灵的生活方式。”如果挤掉房价水分,年轻人买得起房,且不至于沦为房奴,生活势必更有质量,人生也就更有品质。
“为什么我的人生和梦想都要拴在一个房子上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所有的期盼都仅仅是一处房子,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太悲哀了?”这是电视剧《蜗居》女主人公的一句感叹。人生当然不能只有房子,也不能把命运交给房子,但是房子成了人们谈论最多的话题之一,成了年轻人最关心的难题之一,就反证了房市不正常,也折射出高房价下民众难堪的生存状态。如何通过调控让房价趋于合理,让民众不为房子烦扰,让年轻人轻装上阵,这是政府无法回避的执政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