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保护地名文化”不能再停留在纸面上
时间:2016-03-24 10:53:14  来源:光明网  作者:龙敏飞 

  为清理整治地名不规范的现象,加强地名文化保护,国务院第二次全国地名普查领导小组办公室3月22日在北京召开会议,民政部部长李立国指出,将重点清理整治居民区、大型建筑物、街巷、道路、桥梁等地名中存在的“大、洋、怪、重”等不规范地名。(3月23日 中新社)

  近年来,一些地方对地名文化的破坏,的确是很严重的:有些地方轻易乱改地名,导致许多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地名快速消失;有些地方盲目崇洋媚外,“曼哈顿路”、“柏林小镇”等地名层出不穷……2014年全国地名普查发布的数据显示,1986年以来,我国约有6万个乡镇名字、40多万个村名被遗弃,永远地存在于历史的尘埃。这样的现象,对地名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造成了难以估量的损害。

  对于一些地方随意更改地名,一些人的观点是:无所谓,因为地名不过是一个代号罢了。但实则不然,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轻易地修改地名,需要付出不小的经济成本,与之配套的路标、地图等也需同步更新;而从文化的角度来说,不少地名的背后,承载着不少的历史信息,积淀着深厚的文化基因,是乡土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的集中体现,随意更改地名,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就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摒弃。

  源于此,历史地理学家谭其骧曾将地名比作人类历史的活化石。而在不少专家学者看来,重视地名文化就是重视国家与民族的历史,“任性改名”改丢的不仅是“乡愁”,更是整个民族的记忆。对于地名文化的规范与管理,我国并不缺少相关的依据:早在1986年,国务院就出台《地名管理条例》,“地名管理应当从我国地名的历史和现状出发”,“不以外国人名、地名命名我国地名”。同时,民政部亦出台《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指出“擅自命名、更名或使用不规范地名的单位和个人”,应依法进行处罚。

  遗憾的是,即便有明确规定,但这些年随意更改地名的行为,还是时有发生。这一方面,自然是因为《地名管理条例实施细则》只明确了需要进行处罚,但并未明确处罚的具体方式,缺乏可操作性;另一方面,也源于权力不受限制,一些地方“改地名”往往是领导拍脑袋决定,这也使得一些地名“越变更越没文化”。当然,无论什么形式的“改地名”,基本上都是为了趋“名”逐“利”,当改地名陷入“名利”这样的沉疴,失去文化底蕴便不足为奇。

  就如今而言,国务院对地名文化保护的强调,就是一次很好的契机。这就是说,保护地名文化,不能再停留在纸面上、口头上,而必须照进现实。真要保护好有文化的地名,就必须构建地名文化建设长效机制,推动地名文化建设的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比如,建立必要的民意程序,即便要改名,也需充分征求民意,约束“权力任性”;再比如,建立一定的处罚机制,一旦一些地方的改名不符合相关规定,处罚必须及时跟上。唯此,地名文化才能更好地保护好,乡愁文化也才能更好地承载起来。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