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靠什么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时间:2016-03-16 11:18:36  来源:北京青年报  作者:刘效仁 

    这可能是事关中国经济命运的一跳。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是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重要阶段,各种矛盾和风险明显增多。在专家看来,“陷入‘中等收入陷阱’的真正风险是,改革不能深化,不能实现有质量、有效益、没水分、可持续的生产率增长”。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认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一个重要节点是2020年。出路只有两条——创新和改革。“尤其是科技创新极为重要。当人口红利减少的时候,通过科技创新、科技革命,也可能追赶上发达国家”。

    “中等收入陷阱”是指当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达到中等水平后,由于不能顺利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最终出现经济停滞的一种状态。在一份媒体的调查报告中,列出了“中等收入陷阱”国家十个方面的特征,包括经济增长回落或停滞、民主乱象、贫富分化、腐败多发、过度城市化、社会公共服务短缺、就业困难、社会动荡、信仰缺失、金融体系脆弱等。

    2015年我国人均GDP已达到8000美元左右,处于中等收入偏上阶段。改革开放几十年来,正是靠着高投资、高消耗、环境代价高、劳动密集和出口导向等,实现了持续的高增长,但这是“不可持续的增长”。尤其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资源环境瓶颈趋紧、支撑地方财政的房地产业泡沫化、投资效率降低和出口增长受阻,经济增速放缓则是必然的趋势。

    对于“中等收入陷阱”,我们不必恐慌甚至悲观。因为通过深入改革和技术创新,我们就有望从依靠廉价劳动力或资源能源类自然禀赋,实现向依靠高科技高生产率导向的增长模式转变,从而避免陷入“中等收入陷阱”。

    比如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所谓放开二胎堪称“风物长宜放眼量”。当务之急则是通过户籍制度和土地流转改革,释放更多的农民向工业和服务业转移。普及高中教育、强化职业教育,不仅可以降低义务教育的辍学率,亦可大大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目前,中国教育支出仅占GDP的4%,而美国长期稳定在5.5%左右,韩国也超过5%,芬兰更是高达7%。实践证明,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劳动力质量的提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人口红利减少对经济增长的负面效应。问题只在于,怎样才能确保进城农民享有平等国民待遇,及其子女平等享受教育权。

    科技是最好的生产力。所幸,科技创新已成我国十三五“发力的部位”。一是科研经费占GDP的比重,由目前的2.2%左右,到2020年将达到2.5%;二是科技成本的转换率,目前我国处在30%左右,发达国家已达到70%至80%的水平;三是技术进步对GDP的贡献,从55%上调至60%。

    但应该承认,我国目前技术、产业仍处于中低端,无论创新能力还是知识产权的保护强度都需较大提升。侵犯知识产权现象频发,则严重打压了创新活力。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常态下,亟待改变“专利和知识产权不值钱”的尴尬处境。务必从修改立法的高度,包括引入惩罚性赔偿条款,严厉制裁恶意侵权行为,有效解决专利维权取证难、周期长、成本高、赔偿低等一系列难题。

    当然,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还应坚持不懈反腐败、整顿吏治,转变政府职能,推进依法治国,真正实现小政府大社会,为经济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营造法治化环境。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