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新人口红利从哪里来?
时间:2016-03-15 11:35:43  来源:海外网 

  改革开放以来,“人口红利”一直被视为是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发动机”。然而目前,这台“发动机”已然陷入瓶颈——2015年我国劳动力规模由2012年的9.37亿降至9.11亿人,这是中国劳动力人口连续4年绝对值下降。

  2016年两会上,人口红利及城镇化成为热议主题之一。“人口红利”的消失对我国经济增速的影响有多大?中央提出把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对我国的劳动力群体有何意义?结合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及各代表委员的表态,海外网财经对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雷晓燕教授,探讨我国人口红利的“消失之痛”。雷晓燕指出,未来我们要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人力资本的回报,以减缓人口红利的下降速度。

  “人口红利时间”还有多久?

  2016年两会期间,政协新闻发言人王国庆表示,“二孩”政策放开后,中国人口会有适当增长,但从长远来看,中国的“人口红利”已经“差不多了”。

  实际上,关于人口红利的时剩余间学界一直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人口红利还能延续到2030年以后;另一种观点则认为在2030年之前,人口红利就将消失。

  雷晓燕首先从学理上对人口红利的概念做了梳理。“狭义的人口红利就是只看劳动力数量占总人口的这样一个比例。从这样来看的话,我们人口红利确实是所剩不多,但是实际上我们可以更宽地去理解人口红利。”雷晓燕说,“人口红利不仅要考虑人口的数量,即劳动年龄人口占比的数量,还要看劳动年龄的人口质量如何。”

  雷晓燕坦言,过去我们的劳动人口的质量不高,属于比较低端的劳动力。另外,原来既有的劳动年龄人口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就业。

  关于我国人口红利还能持续多久的问题。雷晓燕持相对乐观态度,“我觉得人口红利如果措施得当的话,还是可以持续较长的一段时间。”

  雷晓燕同时还提出了“升级版”新人口红利的途径,“未来我们要提高劳动力质量,即单位劳动人口创造更高的价值。还要提高劳动生产率,以减缓人口红利下降的速度。如果劳动的参与率提高了,也会延长人口红利的时间。”

  提高教育年限 打造高素质劳动力

  雷晓燕的观点并非一家之言,用教育红利抵消人口红利下降的影响此前已经在学界达到共识。

  本次两会上,李克强总理在做政府工作报告时首次单独提出未来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的提升目标。纲要草案提出,今后五年,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将从10.2年提高到10.8年。

  雷晓燕为这样的目标啧啧赞叹,“劳动人口的素质对未来的经济、人口红利的进一步发挥是非常重要的。”

  雷晓燕表示,中央提出把教育年限从10.23年提高到10.8年,意味着对人才教育和对人力资本的改善,将是今后政府工作的一个重点,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注意的是,雷晓燕特别强调需要注意农村教育水平的提升以及职业教育的培养。

  “不能仅仅盯着整体教育水平的提升,还应该看到在我国城乡之间教育年限的不平衡。我国城乡的教育差异巨大,部分农村人口的平均受教育年限非常低,甚至未达到义务教育的水平。”雷晓燕坦言,“如今农村户口的人口占比还是相当大的,所以要把整体教育年限提高,当务之急就是要提高农村人口的教育年限。”

  在职业教育问题上,雷晓燕认为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专门人才,是推进我国工业化、现代化的迫切需要。

  “进城务工的青年农民工,教育程度都较低,基本没有经过职业教育的培训。在产业升级的过程中,企业里一部分年轻群体没有基本专项技能。如果能够在职业教育方面添砖加瓦,让年轻劳动力掌握专项技能,对于产业的转换升级将会起到重要作用。” 雷晓燕表示。

  消除城乡障碍 延长我国人口红利

  教育提升劳动力素质尚需时日,二胎政策带来的人口平衡格局也还未显现,现价段如何运用现有劳动力破局?雷晓燕的答案是:改革劳动力要素,促进城镇化。

  “要想使目前的人口红利发挥出最大效力,就必须要提高劳动参与率,实现全国范围内的人力资源和劳动力的有效配置,加快城镇化的发展进程。”雷晓燕指出。

  “城镇化是一个很自然的过程,不需要设定特非常具体的目标。”雷晓燕对海外网财经说:“要真正的实现城镇化,就是要百姓愿意去,相应的就需要消除城乡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的障碍。”

  雷晓燕指出,当前实现城镇化最本质的是要消除户口差异。

  我国的现实情况是,城市人口由于有了系统的社会保障体系和逐渐完善的医疗保险体制度,大多数家庭已无后顾之忧。广大的农村人口,还未被纳入这两大保障系统之中,进城务工人员还不能享受工作所在地的社保,医疗,子女入托和受教育等福利和权利。 “农村问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的话,可能引发人口流动的负面作用,不利于城镇化的形成”。雷晓燕严肃的说。

  最让雷晓燕担心的是农村医疗滞后的问题,目前城乡医疗差异较大。城乡医疗保险的保障作用相差甚远。雷晓燕坦言,能否实现城乡一体显得尤为重要。

  其次是城乡在社保方面的差异。雷晓燕说:“事实上农村的未来养老问题更为严峻。虽然农村实行了新农保,实际参与率有限,且保障水平非常低,基本一个月仅几十块钱。农村的劳动力群体基本上是活到老、干到老,完全就靠自己的养老方式。所以,我们应尽量拉近城乡在社保、医疗方面的差距。”

  进城务工人员子女教育、异地高考等问题如今也是摆在农村劳动力群体面前的一大难题,雷晓燕指出,要提高全国劳动力人口素质,就要让每个公民都能享受到公平的受教育权。

  “自然形成的城镇化也会是最健康的城镇化。”雷晓燕呼吁,改进全民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险体系,赋予全国居民统一的国民待遇,延长我国人口红利。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