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河北省政府近日发布了《河北省居住证实施办法(试行)》,其中明确规定,首都周边的廊坊市市区,三河市、涿州市市区及下辖建制镇,大厂回族自治县、香河县、永清县、固安县、怀来县政府驻地镇及其他建制镇,可根据实际,合理确定落户条件。城镇综合承载压力大的,可结合本地实际,建立居住证积分落户制度。
尽管这一“实施办法”在表述上有多种可能,不过,其中“积分落户制度”表露出来的限制意味,还是比较清晰明白的。也即,一旦政策上留下了这样的口子,相信那些首都周边的“热土”,都会不约而同地选择“积分落户”。
从地图上可知,河北这一实施办法开列的“首都周边”,全部紧紧贴着北京。这些地方均与北京有着密切、长久的交流与互动,北京的公交车基本上覆盖了这些区域,其中多地与北京也有着悠久的情感与文化认同,比如名闻遐迩的燕郊,“北三县”等。
特别是,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区域已经成为、或正在成为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的重要目标地。无论是产业外迁,还是医疗、教育等诸多社会功能的迁移,这里都是首选之地。
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地方若确定了与北京等特大城市同样的“积分落户”制度,则不仅会打乱本地民众进城的节奏,也会对首都人口的分流与疏解产生消极影响。
此外,根据此前国务院公布的《居住证暂行条例》之规定,城区人口300万至500万的大城市,以及城区人口5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和超大城市,才可以设定“积分落户”的门槛,河北的这一实施办法,似乎与国务院指导精神不符。上述首都周边的市县,人口规模均未超过300万,应该不在“积分落户”之列。尽管也强调“城镇综合承载压力大的”,才可以建立积分落户制度,但未免有些含糊。
实际上,就河北而言,充分借助与首都的地缘优势,顺势而为,在首都周边加快培育一批中等城市,提高其承载能力、公共服务水准以及社会化程度,应该是利国利民的好事。不仅北京诸多非首都功能可以就近消化,河北也可改变以往城市发育不足的问题。
而放眼全国,无论是珠三角,还是长三角,其核心城市广州、上海的周边,哪一个不是环绕着众多人口集聚度高、经济高度发达的中等城市?多年来,京津冀城市群为何一直处于不均衡发展状态?作为腹地的河北缺乏发达的城市群,应该是一个重要原因。
京津冀要想协同发展,需要改变以往的固化思维,比如,在环绕首都的周边设置一圈“缓冲层”等。这样的顾虑非但不可能为北京减压,反而会错失绝佳的发展机遇。世界各发达经济体的经验表明,人口和经济的集聚效应是规律,不是人为可以改变的。只有真正践行以人为本的城市化路径,才有可能保障公民权益、实现公民权利的均等化。
城市化从来都不单纯是一个人口问题、治安问题,而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性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地方政府固然可以加强顶层设计、宏观治理,但不应该人为设限、抬高门槛。这不仅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