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年梅献瑞 猴岁雪兆丰”,在沪宁高铁工作的刘颖写这副春联时,没有意识到一场大雪让她和同事们提前进入了“春运节奏”。
24日,为期40天的2016年春运正式开启。但22日起中国各地大幅降温,暴雪和冰冻导致高速限速、高铁晚点,仅南京段管内京沪高铁有38趟列车晚点。
与江苏一样,其他省市也面临“破纪录低温”的挑战:北京23日气温低至零下16摄氏度,而在素以温暖舒适著称的中国最南端省份海南,平均气温降幅达10至13摄氏度。
“春运意味着更高强度的工作。今年的极端天气,让大家提前进入状态。”在G7197次列车上刘颖对记者说。当时户外温度为零下11摄氏度,是她工作4年来首次碰上。
1983年就进入铁路系统的陈静美对此次寒潮也感受深刻。她回忆道,“春运”一词应是1985年提出,主要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打工者返乡过年的规模越来越大,成为春节前后铁路客运的主要人群。
近年来的数据显示,春运期间中国有30多亿人次的人口流动。2016年春运预计发送旅客29.1亿人次,其中铁路预计发送旅客3.32亿人次,同比增长12.7%。
更多旅客选择高铁出行,是今年春运的一个特点。作为中国最富裕地区的长三角,已建成向中部、南部、西南部、北部辐射的高铁网络:例如从上海出发,5小时到武汉、7小时到广州、9小时到贵阳、12小时到哈尔滨。
来自湖南邵阳的徐晓晨在上海打工3年,今年回家乘坐增开的高铁,早上7点多出发,下午3点左右到邵阳,而以往回家需要近20个小时。
相比之下,在南京工作的王明新暂时没那么幸运。他2008年以后就没有回宁夏老家过年,交通不便是重要原因,因为回家只有两趟K字头快速旅客列车,速度较慢,关键票不容易买,“现在高铁越来越普及,我也盼着开通的那一天”。
宁夏地处中国西部,是传统的劳动力输出地,每年春运都有大量务工者密集返乡。上海铁路局提供的数据显示,随着高铁客运站点更多、运营线路更长、开行列车更密,今年长三角地区前往西南、东北方向的运力紧张状况今年有所缓解。
“之所以能缓解,除了车次加密等原因,也和打工者自身改变有关。”上海铁路局南京客运段党委书记杨翠坤认为,一方面,有些人来到城市工作后,能够在当地成家,安定下来把父母接来,就不需要再回老家过年;另一方面,西部发展对劳动力需求也在增大,所给予的工资待遇与东部相比,差距逐渐减少,由此吸引劳动力留在当地。
事关几十亿人次的大迁徙,“春运”买票难、上车挤的问题,中国铁路部门也在不断探索应对之道。今年,铁路部门将火车票预售期提前至60天,并完善互联网、手机客户端等多渠道售票方式,春运互联网购票占比率达83.4%。
2008年春运,因大范围雨雪冰冻灾害天气影响,中国多地高速公路出现严重堵塞,火车站滞留大量旅客。今年寒潮卷土重来,铁路部门的应对显得更加及时与周全。
陈静美说,春运一些问题难以完全避免,但可以尽量减少。作为南京客运段工会主席,她在春运首日进车厢给游客送春联,其中包括刘颖写的那一副,“以前有类似活动,今年是全国范围统一实施,送出温暖。”
G7197次列车上多位乘客说,虽然天气极冷,但车内有暖气、也没有晚点,所以对“春运首日”没有太深的感触,倒是送春联这项活动,让他们感受到过年的气息。
“‘春天是火车运来的’。”陈静美说,希望以后春运所代表的传统难题越来越少,真正成为春节团圆喜庆的一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