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重大战略推进的关键阶段,尽快统一思想,形成凝聚力,用培训推动战略转型,成为组织部门思考的重点。
1. 针对明确目标设计研修方案
县委书记、经开区党工委书记杨懿文要求县委办、组织部和综合开发研究院共同制定培训方案,并亲自审定具体实施方案和培训人员名单。明确以县委组织部为主办方、研究院为教学主体的架构安排。综合开发研究院以城市化研究所和培训中心为主形成专门的教学组,参与课程的组织安排。城市化研究所是长沙县产城融合战略研究的具体编制单位,在与长沙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和组织部门深入沟通后,针对干部思想转变和工作方法提升,形成了具有明确目标的研修方案。明确以珠三角先发地区的实践案例为参照,围绕 “树立一个怎样的城市理想”和 “如何实现城市理想” 两大培训目标,开展两轮为期一周的封闭式研修活动。
2. 在案例地开展研修
产城融合对于园区推动型城市建设是一个全新发展模式。每个人对于这种思路都有着自己的不同理解: “工业园区不搞产业建设而搞城市建设是不是本末倒置” “是不是就是要搞房地产开发,就是配些商店超市” “路不修宽怎么能叫城市” “土地大企业都不够,怎么能用来发展中小企业” “征地农民货币安置那么有钱,自己会变成城里人” 对于产城融合的意义和具体做法不理解,甚至出现抵触。
教学组认识到, “百闻不如一见”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 。为了系统展现产城融合的思路和方法,教学组结合长沙县的实际情况,认真选择了深圳蛇口、深圳华侨城、佛山顺德广东工业设计城三个案例,采用 “在案例中教学” 的方式,实地调查讨论的方式进行培训,并将这种新型的培训方式称为 “研修” 。三个案例从不同阶段向学员展示了园区经济向城市经济发展的卓越过程和鲜活景象,完善学员对发展思路的理解和认识,并为自身区域的发展找到了一个可以参照的奋斗理想和学习榜样。
3. “定制” 研修课程
1) 遴选 “行家” 讲专题
新战略的实施对长沙县政府人员尤其是产业基地和街道办一线的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缺乏相关的城市建设经验,新战略如何在各部门工作中推进,传统产业区如何完善城市功能,新的园区该如何建设产业新城,成为困扰着各级干部职工的主要问题。在理论清晰的条件下,具体的工作指导变得更加重要。
为了更有效地解答学员心中的疑惑,综合开发研究院强化了师资的力量准备。由资深研究员李津逵担任课程学监, 城市化所曾真所长、 王英杰、明亮、宋华等研究人员担任学习辅导老师。分别从规划建设到操作运营各个方面,邀请了蛇口工业区原规划办负责人、雅克兰德设计机构吴文媛女士, 原华侨城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旅游管理总监、 锦绣时代总监周志辉先生,原深圳市宝安区国土局办公室主任、鸿荣源房地产开发公司前总经理周旭先生,广东工业设计城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广东顺德北镇人民政府经济发展办公室副主任邵继民先生,南海狮山规划局李志刚局长等担任专题讲座的主要讲师。形成了一个由专家学者、创业实践者、政府部门领导和企业家组成的 “行家型” 教学小组。
2) 集体备课
为了能够清晰贯彻研修的目标,整个教学小组开展了多次集体备课,向各位师资介绍长沙县发展现状,产城分割的问题和产城融合的目标,明确了各自专题需要解决的问题。 然后在课件编写过程中连续不断讨论修改,形成完整的课程理论体系。
3) 组织师资考察长沙县
研修在案例地, 针对的是长沙县。仅有学员了解蛇口华侨城是不够的,还要让师资先期了解长沙县。为了让师资更准确地把握长沙县目前遇到的问题,教学小组分两批组织所有讲师前往长沙县进行实地考察。考察中,县委书记、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县委办公室主任亲自接待介绍培训意图,并由规划局等部门负责人介绍具体情况。在为期四天的考察中,各位讲师深入园区和乡村,对长沙县星沙产业基地和泉塘街道办进行细致的调查, 与两地领导班子进行深入沟通, 切实掌握了学员在实际工作中的困惑。这次考察为调整完善教学方案和更有针对性地组织教学做好了准备。
4) 编写系统的辅助教材
教学组统一编辑了辅助教材。 其中包括整个课程完整的书面辅导材料、课程目标和研修重点、专题讲座讲义纲要、长沙县产城融合战略简述、珠三角产城融合案例合集、城市学经典著作摘要、重要政策选编和城市规划及城市发展涉及的名词解释。整个辅助教材后来成为各位学员推动工作的重要工具书。
4. 成建制、分小组,严格管理
1) 成建制组织学员学习
以往的干部培训,具体到每个机关部门都是部分人员短时间轮流的脱产培训。这种培训模式对于机关工作的影响较小,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力度有限,很难在短时间内取得显著的效果。而作为负责具体工作的一线部门,从主管领导到一般工作人员,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有可能影响整个工作的进程。
本次研修班学习成员由长沙县星沙产业配套基地和泉塘街道办成建制组成,同时由县委办、组织部、宣传部、县委政研室、经开区政研室、县政府经研室、发改局、商务局、工信局、住房保障局、交通局、重点工程局、住建局等单位选派相关人员参加,两期共计 60 人,每期都有一位组织部副部长带队,由上述两个机关派出党政一把手担任班长。成建制的学员安排,有效保证了一个工作团队通过研修形成统一的认识和共同的理念。在未来的工作中能够保持共同知识背景下较高的沟通效率,提高了团队的软实力。
2) 小组作业培养团队能力
为了形成团队解决问题的共识和能力,打破长期形成的定式,采取团队建设的训练方式, 以加强相互合作。按照日常工作的关系进行学员组织,将基层部门和政府职能部门的相关工作人员组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每组五人至六人。新的教学小组不仅使部门内部能够根据具体工作需要进行重点的集中讨论,更能使一线单位与职能部门间开展全方位的接触交流,将原有僵化呆板的工作状态,转换为激烈的思想碰撞和交流。新的发展思路通过不断的交流变得更加充实和完善,也变得更有操作性。经过学员结构的调整使原有简单的个人学习演变为集体能力的共同提高。
3) 紧张严格的课堂管理
研修活动确定了上午观摩考察,下午培训讨论,晚上现场体验并完成作业的创新性课程设计。在开课之初,教学组即召集小组负责人明确整个教学活动的严肃性。每天上午 9 点开始由教师引导到实地考察,下午两点半之后结合考察内容进行专题讲座,晚间七点半后则安排具体的片区调研作业。第二天上午提交小组调研报告,并于下午由授课老师进行作业点评。
一周的学习时间内,只安排了一晚自由活动的时间。为保证教学质量,特安排县委组织部对每天的教学活动和作业都进行严肃的考核。返回长沙县后,由组织部对两期学员的考察活动及书面研究报告做系统检查。
5. 实地研修、开放讨论
将整个研修活动中的吃、住、行全部集中安排在蛇口和华侨城内,使每一天活动都变成了与这个城市的密切交流。通过参观引导和主动调研相结合的全方位考察方式,学员们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形成了对于案例地的全方位真实的感受。不仅自身工作遇到的问题初步获得了启发,而且一些实际调研中不能解释的困惑也能够通过和教学组的交流获得了启发性的答案。
1) 专家带队的系统考察
每天上午的考察采用边走边看、边看边讲的方式,由专家带队进行系统考察。同时配备多位辅导老师参加,适时的讲解并回答学员的疑问。整个考察行程以步行为主,车行为辅。主要引导学员关注城市建设与产业发展相互融合的细节。蛇口地区重点参观了蛇口码头、南海意库、海上世界、四海公园、工业区、招商局博物馆等场所,深刻了解蛇口工业区在向城市转变中,各个阶段和关键节点如何处理园区和城市的关系。华侨城由周志辉带领大家全程步行体验,在步行中结合各个不同的场景详细介绍了华侨城的城市组团关系、社会生活管理、生态环境整治、公共设施建设、交通系统组织等城市管理关键内容。
2) 课外的小组观察作业
除了白天系统的考察和课程学习,每天晚上均要求学员对城市重点片区进行深入观察,不仅要求如实地记录城市空间特征,更要带着自己的困惑与城市的居民沟通,通过自身的体验形成对于产城融合发展的更直观感受。
四天晚上分别要求各小组观察海上世界、海岸城、生态广场、华强北,要求空间描述要定量, 业态描述要具体。 要能够准确描绘片区的面积、 形状、交通组织,城市功能与业态分布,商业租金与商品价格,还要能够记录公共空间的活动,并描述最令人心仪的场景。每个小组晚间调研后形成共同的思考,次日由小组不同人员进行汇报,由辅导老师进行具体点评。每天评选出最佳作业奖,进行奖励。
3) 超越 “讲课” 的启发教学
本次的研修不再延续传统培训的灌输式教学,而是根据教学的目标积极引导学员思考。每天下午的课堂教学都会明确一个清晰的教学目标,如 “什么是宜居城市” “如何运营一个理想的城市” “如何把握城市的尺度” “如何构建产业新城” 等问题。先由每个学习小组根据这个目标提出自己关心的问题,主讲老师根据集体备课和长沙县考察做一小时左右的主题讲座。然后根据现场提出的问题与学员进行充分的研讨,共同寻找问题的解决之道。
新的教学方法根据学员的需要充分展开, 在课堂活动中不断动态调整,学员的积极性被大大激发, 同样融入课堂活动中。在互动式的教学环境下,学员不仅清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点,更掌握了实施产城融合的工作方法。
4) 启发思考的观点 “PK”
产城融合涉及思想方式的巨大转变。研修班采用观点 PK 的方式有意识地引导学员就某些关键的矛盾点展开讨论甚至争论。例如: 近期规划与远期规划的关系,发展产业还是发展城市,功能分区与功能混合的关系。通过这些辩论将不同观点之间的辩证关系展示在学员面前,激发学员向更深层次、更全面的问题思考。
5) 开放互动式的座谈
教学活动更一改往日单一教师的授课过程,而是引入了多位城市发展的经历者进入课堂开展丰富的座谈和讨论。在主讲老师之外,还安排了企业家、政府官员、文化产业运营商和居民,一道与学员面对面座谈,以各自亲身的经历回答学员的问题。例如: 公众力机构负责人范军介绍公众参与; 招商街道办书记黄立新介绍蛇口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 招商地产副总经理胡建新交流低碳城市建设;原蛇口半岛诗会组织者谭子青介绍蛇口的社会生活; 蛇口居民、综合开发研究院培训部主任陈云平介绍 “爱榕路”的由来。一系列广泛的交流, 还原了历史的场景, 解答了学员心中的疑惑,坚定了产城融合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