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有140多万农民工,在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其中57万农民工没有回他们的老家,而是留守佛山过年(见《中国日报》2月8日)。这条消息透露出,类似佛山这样的城市对农民工的“粘性”在提高;城市化正由表及里,向“深度”迈进。
从绝对数字来说,57万人已构成了一个中等城市人口的规模。如此庞大的人群对一个城市的产业发展、对一个城市扩大内需都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正因如此,佛山这个案例值得我们从城市化、城市发展的视角进行分析。
这些人为什么能够留得住?一个原因是在佛山的农民工中超过50%的人是所谓的80年后,也是我们称之为新生代产业工人。他们视野开阔,接受教育程度较高,思想开放,比较容易就在城市建立起“家”的概念。
另一方面是因为过去几年中,佛山市创造了一种以“积分换户口”的制度,农民工的教育背景、义工经历、社保缴纳状况等,都被折成分数,分数累积到一定数量就可以得到佛山户口,基本享受当地人一样的公共服务。这样,一年之内会有上万名农民工获得城市正式户口。
值得一提的是,佛山市也是广东省重点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地市之一。从加快城市化和提高城市长远竞争力的角度看,城市向农民工敞开大门,帮助他们成为新市民是明智之举。我们也建议地方政府更多关注这部分新市民的继续教育和职业培训等问题。有了前瞻性的制度设计,农民工必将成为城市化和城市发展的新动力;而没有这样的制度设计,农民工以后还可能被视作城市发展的拖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