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湖北宜昌市“十二五”将着力构筑两个“中心”
时间:2011-01-18 13:52:15  来源:新华网湖北频道 
)“十一五”期间,湖北宜昌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都取得重大进展,全市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5%,高于全省和全国平均水平,跻身全国百强城市之列。“十二五”宜昌市将努力在经济总量、城市发展、发展方式和社会建设四方面实现新的跨越。

    宜昌市委书记郭有明说,宜昌处在长江上中游的结合部,而在中部武汉和西部重庆这两个超大城市的中间,正需要一个具有区域带动、辐射功能的大城市。未来五年,宜昌将着力构筑两个“中心”,努力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

    “十一五”经济发展“亮点”纷呈

    之前,很多人都有这样的疑虑:三峡工程完工,投资大幅减少,宜昌发展的速度会不会慢下来?宜昌处在“1+8”武汉城市圈之外,是否有被边缘化的危险?宜昌市市长李乐成说:“前几年,人们还对宜昌的发展存在一些忧虑。如今,宜昌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巨大成就,很好地消除了这些担忧。”

    “十一五”期间,宜昌工业“块头”长大近4倍:从556亿元起步,3年过千亿,5年翻了近两番,2010年预计超过2000亿元。“大工业”格局凸显。5年间,全市规模工业企业从515家增加到1200多家,微小企业达2万多家。宜化集团跻身“中国500强”行列,新建的三峡全通是我国最大的涂镀板生产基地,近200家企业年主营收入过亿元。

    多产业竞相“领跑”。从一业独大到各产业交替“领跑”,工业迈进多业支撑、快速发展轨道。宜昌因水电而兴,电力产业多年雄居首位,5年来虽然一直增长,但被化工、食品医药产业赶超;先进的装备制造产业快速崛起,成为第四大工业支柱;生物医药等战略新兴产业正如朝阳升起;建材、纺织、冶金等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县域经济群雄逐鹿。湖北省委、省政府两次在宜昌召开全省县域经济工作现场会,全省最新县域经济发展先进县市排名,宜都、夷陵、当阳、枝江四个县市区进入“十强”。通过实施“一主两化”,大力发展“飞地经济”,在城区工业年均增长31.67%、2009年达到596亿元的同时,县域工业突飞猛进,成为全省的典范和宜昌快速崛起的重要推动力量。2009年,4个县市区进入百亿元行列,最高的达220多亿元。

    绿色崛起和谐双赢。全市上下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关闭小水泥、小炼铁(钢)、小酒精、小造纸、小印染等“五小”企业近80家,在全部淘汰共500万吨小水泥产能的同时,新建1400万吨大水泥生产线;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拒绝高能耗、高污染项目落户;企业内“小循环”、企业间和园区间“中循环”、区域间“大循环”的循环经济模式成为人们的共识,23家企业和单位进入全省循环经济试点,全市重点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100%稳定达标。工业治污和节能减排,使宜昌市顺利摘得国家环保模范城市桂冠。

    工业输出成新名片。一批工业企业、工业产品阔步走向全国和世界。宜化、兴发、安琪等优强企业到全国10多个省市投资兴业,收购和创办20多家子公司、孙公司,成为宜昌工业的重要增长点。中国名牌产品、中国驰名商标分别由1件增加到4件、13件,一批精品名牌产品畅销海内外。

    目前,宜昌市的经济总量分别跃居长江沿线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第4位和第3位,初步实现湖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宜昌要走在长江沿线和中部地区同等城市发展前列”的目标。“宜昌已具备城市功能、交通区位、行政效能、产业基础、生态环境等综合比较优势,进入了转型升级攻坚期、新型工业化加速期、城市化快速扩张期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期。‘十二五’将是宜昌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和发展黄金期。”郭有明对宜昌市今后的发展充满信心。

    “十二五”要基本建成两个“中心”

    “十二五”时期宜昌要基本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和长江中上游区域性中心城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建世界水电旅游名城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为此,宜昌将努力实现“四个新跨越”。

    一是经济总量实现新跨越,力争“四年翻一番、连续翻三番”。2008年,全市主要经济指标在2004年基础上实现了第一个翻一番。力争到2012年,生产总值突破20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超过120亿元,在2008年基础上实现第二个翻一番;到2016年,生产总值突破4000亿元,全地域财政收入接近800亿元,地方一般预算收入接近300亿元,在2012年基础上再翻一番。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大幅提升,基本具备与省域副中心城市相适应的综合实力和综合竞争力。

    二是城市发展实现新跨越,加快建设现代化特大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突破100万,宜昌正在进入特大城市行列。郭有明说,力争到“十二五”末,宜昌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6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160万;到2020年城区建成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公里,人口规模为200万。增强城市在长江中上游的区域带动和辐射功能。

    三是发展方式实现新跨越,切实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发展新跨越的必由之路,发展现代产业是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力争到“十二五”末,装备制造、化工产业产值分别过千亿,2家企业年销售收入过500亿,10家过百亿,10家过50亿,100家过10亿。未年五年,宜昌将加快建设宜昌国家高新区,统筹推进“一区五园”建设,全面提升猇亭园区、东山园区,加快发展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磁电子高科技产业园,努力将猇亭园区、白洋工业园、生物产业园、磁电子高科技产业园打造成千亿级园区。宜昌还将大力引进国内外优强企业到宜昌设立区域性总部和研发、营销等职能型总部,积极发展总部经济和楼宇经济。

    四是社会建设实现新跨越,全面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指数。“经济发展、城市发展、社会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郭有明说。未来五年,宜昌要大力推进富民强市,持续提高人民群众收入水平,努力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要统筹推进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努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入推进社会服务管理创新,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经济增长和国民幸福指数良性互动、同步提升。

    把握机遇力争实现发展目标

    湖北谋划今后全省的经济布局时提出了“三个三分之一”:武汉占三分之一,宜昌、襄阳两个省域副中心城市占三分之一,其他市州占三分之一。郭有明说,目前宜昌的经济总量占全省的比重只有10%左右,壮大经济总量、提升综合实力的任务非常艰巨。

    宜昌拥有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宜昌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在区域性交通格局和物流产业发展格局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随着沪渝高速、荆宜高速、三峡翻坝高速、宜万铁路等建成通车,宜巴高速、保宜高速、汉宜高速铁路、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宜昌亿吨组合新港等加紧建设,三峡机场一类口岸顺利开通,以中心城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县市的“半小时经济圈”和“一小时”经济圈基本形成,宜昌初步成为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中央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加强“三农”、改善民生、调整结构等方面加大投入,这些都有利于宜昌推进产业升级、经济转型和新农村建设。国家启动实施三峡工程后续规划;省委省政府深入推进“两圈一带”战略,加大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支持力度;近年来一批牵动全局、关系长远的重大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相继建成发挥效益,等等,都为宜昌经济发展积蓄了能量,提供了动力。

    但与此同时,宜昌的发展也面临一些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复杂变化,复苏进程艰难曲折,外部震荡可能随时波及宜昌发展。中央实施稳健货币政策,金融环境趋紧。从宜昌实际看,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依然突出,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显现,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够强。宜昌市仍处在工业化中期阶段,发展不够是当前最大的实际问题。转变发展方式任务十分艰巨,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瓶颈依然存在,公共服务不够完善,社会矛盾仍较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仍然存在。

    郭有明说,机遇具有很强的周期性、流动性、开放性和共享性,抓不住就会发生空间转移,而创造机遇是抓住机遇的最高境界。因此,他要求全市上下强化机遇意识,要善于从国家、省大政方针与宜昌实际的结合中发现机遇,在提升产业配套能力、优化产业发展环境中创造机遇。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增强忧患意识、责任意识,坚定信心、审时度势,把握机遇,突破瓶颈、破解难题,力争实现发展目标。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