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北京将减低端流动人口 专家提醒应一分为二
时间:2011-01-17 08:52:10  来源:北京晚报  
 ■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表述:优先配置公共服务资源,推动中心城区功能疏解,引导人口合理分布。加强与周边省市协作,探索区域人口调控综合协调机制,促进人口有序流动。


  ■“十二五”规划纲要(草案)


  以功能疏解带动人口疏解。大力推进中心城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新城转移。促进重大功能性项目向新城配置,全面提升新城综合功能,集中力量打造“业城均衡”的综合新城,显着增强新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有效承接中心城功能和人口疏解。促进流动人口在周边区域就业。


  重点评述


  1800万人口提前到来


  晚上6时,西单地铁换乘站内人声嘈杂,人群缓慢地沿楼梯向上蹭,把宽阔的通道挤得密不透风。“人怎么都来北京了。”不时有乘客小声嘟囔着,而抱怨归抱怨,通向换乘站的路依然是拥挤、缓慢,摩肩接踵。同一时刻,西单地铁上的路面上私家车也排起了长龙,喇叭声不断,司机烦躁的心情一点不减于挤地铁的人。这是普通的一天下班时段,这只是北京人潮的一个缩影。


  按照规划,北京2020年将控制人口在1800万,而如今,这个人口数字整整提前了10年。


  人口与资源环境不协调,是对北京一种承载力的压力,所有交通问题、就业、入学问题都和人口有关。疏解中心区人口,成为今年两会人口问题的一个热点话题,同时也是一个引发众议的敏感话题。


  重点控人口 争相移新城


  刚刚举行的2011年区县两会上,各区县都把控制人口当成重要任务。西城区拟在昌平回龙观、丰台张仪村、房山长阳等5地建设总共250万平方米的对接安置房项目,至少可对接7.5万人口。安置房项目2013年将陆续完工,届时将全面启动大规模人口疏解。


  东城区公布2011至2030年区域总体发展战略规划中,目标是在2030年将常住人口控制在65万人,共疏解21.5万人。而东城区目前的常住人口是86.5万人。这意味着,未来20年,东城区平均一年要向外疏解一万人。


  朝阳为控制人口总量,缩减了10平方公里住宅规划用地,至少可减少37万人落户。未来五年,朝阳区将人口调控的目标控制在400万左右。


  新城的范围甚至扩大到了河北。按照去年年底规划,河北廊坊建设京东新城,整合保定涿州和张家口怀来的周边地区资源分别建设京南新城和京北新城。三座环北京新城的城市人口力争到2015年分别达到150万人、100万人、30万人。

单纯疏解人口 不能减轻压力


  北京疏散人口历史上早已有之。阎崇年在《清朝皇帝列传》里写到,康雍乾时期,旗人在京城“生齿日繁,额缺有定,是以开垦地亩、建造房屋,挑取八旗满洲,前往屯种”。


  实际上,在北京提出促进人口有序流动的时候,很多人口专家就提出:单纯地疏解人口并不能缓解人口矛盾,如果执行不好反而会引发更多问题。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陆杰华认为,目前现有通州、亦庄几座新城虽然人口已经饱和,但其承接中心区人口数量太少,并没有真正起到疏解作用。新城区公共服务资源不足,可能引发上学难、就医难、缺乏高质量公共服务等新的问题,由此而形成了中心区人口抵触向新城迁移的负面心理。


  “单纯降低中心区人口并不能缓解现有人口压力。”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翼表示,搬迁新城后居住地和工作地相距太远,有可能加重北京的交通拥堵矛盾。目前政府机关、大学、商业、文化中心都集中在中心区,如果仅仅是人口搬迁,到城里看老人、子女上学、进城看病都会带来新的问题,有可能新城沦为“睡城”,交通拥堵进一步恶化,“城市病”也会日益严重。


  张翼告诉记者,世界很多城市都没有北京这么宽的路,但北京交通压力为什么下不来?这就是单一中心区的弊病。比如新的居住区,要让人们能工作、上学、就业,才能减轻交通压力。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现在解决矛盾最主要是先把公共轨道交通发展起来,让新城居民出行方便。


  减少低端流动人口 提法应当一分为二


  对于减少低端流动人口提法,专家也认为要一分为二,因为流动人口过度减少可能带来经济问题,比如中心区物价上涨。


  张翼举了一个简单的例子,新发地的苹果可能是4元一斤,但到了西城区就可能是6元一斤。这里面增加的就是服务的价格。又比如城区的餐馆比郊区贵,这是因为城区餐馆交通、原材料的成本高于郊区,如果外来务工就业人口减少,成本上涨将带来服务业价格进一步上涨。“仅仅把大学生留下是不行的,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城区也需要大量外来务工人员。”一些专家也认为,不能一味用行政手段调节,人口问题其实是经济问题,如果新城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务工人口也会自动分流到新城。


  在解决人口问题方面,其他国家的经验不无可借鉴之处。1950年,美国大都市人口的59%在中心城区,41%在郊区,到1990年,这个比例正好反了过来,6成人口都在郊区。


  美国是如何疏解中心城人口的呢?首先是解决交通工具和通讯;其次,美国政府主导制造业、零售业向郊区大规模迁移。另外,教育、文化、交通等公共资源在郊区配置,是控制城区人口过快增长的重要保障。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赵秀池告诉记者,美国政府在郊区公共设施建设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政府直接进行了大量的投资,而且对私人投资给予企业所得税的减免,以吸引私人投资。在郊区,无论是师资质量和教学手段,还是图书资料和教学设备等,郊区远优于中心城市。如1996年,59%的郊区学生可上互联网,中心城市的比例只有47%。


  北京十二五规划中提出,显着增强新城的承载力和吸引力,有效承接中心城人口疏解。燕郊不是已经用上010区号?也许,若干年后的北京,看一场高端演出或者上一所重点小学,也可以不再往城区挤。

 个体讲述:刚搬大兴时天天想掉眼泪


  ■讲述人 杨大妈(大兴芳源里小区居民)


  每天早上6时,家住大兴区芳源里小区的杨大妈就乘着公交快轨到城里的天坛公园遛弯。从她家到车站需要步行半个小时,再加上路上时间,进城最快要一个多小时。


  杨大妈2006年从天桥附近拆迁搬到大兴芳源里小区,在天桥她住了50多年,院子的围墙就挨着天坛的城墙。“不怕你笑话,刚搬来时天天想掉眼泪呢。”从大杂院的小平房搬到一个200平方米跃层楼房,杨大妈却高兴不起来。新家周围光秃秃的一片,最近的菜市场要坐几站车,没有学校也没有幼儿园,刚来那年连快速公交都没有。远离了熟悉的环境和熟悉的老街坊,杨大妈老两口有点落寞。


  住进来时这个小区只有一期的十几座楼,这几年眼看建了二期、三期,小区也扩大到了几千人,而其中四成左右都是从天桥、前门等地搬迁过来的,有老人也有年轻人。


  每天早上7时,唯一一条通向公交站的小路都是手举着早点、脚步匆匆的上班族。黑摩的发出轰轰的噪音,在路上肆意横冲直撞。公交车站停满了附近小区的自行车。每来一辆车人们就黑压压从四面八方往上冲,最后一个塞进车厢的人脸像照片一样贴在玻璃上。杨大妈的儿子在真武庙附近上班,也是这挤车大军中的一员,每天早出晚归,小心翼翼地躲着黑摩的。


  “现在附近有了个小超市,听说4期快建幼儿园了。”杨大妈说,比起前两年,这里有点变化了,但周围“三不管”地带环境还是脏乱差。小区现在还在喝深井水,喝上市政水还要等一段时间。“我希望新家周围能生活更方便和干净,和城里一样”。杨大妈说,这是她的新年愿望。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