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学生“史上最难就业”的背后,职业院校正迎来春天。最新统计显示,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正迅速提振珠海对技术人才需求,但由于本地职业院校培养规模小,技术人才供需矛盾突出,去年珠海技术人才缺口已接近10万人,今年继续呈现扩大的趋势,一些企业开出上万月薪仍招不到技术工人。(12月3日《南方都市报》)
珠海市是传统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最好的区域之一。正是看到了人口红利的必然消失,才有了用工难、用工荒的切肤之痛。是这种切肤之痛,助推了珠海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伴随着转型升级步伐而来的就是“万元招不到技工”的忧伤。
一边是大学生就业难,一边是企业找不到技术工人。这两种极端的现象碰撞在一起的时候,碰撞出的不是火花,而是伤痛。但是,这种伤痛只是产业转型升级中的临时阵痛。这只是一时的难以适应,这种现象会随着人们的慢慢适应与对接逐步化解。对于“万元招不到技工”无须过度忧虑。
有人说,“万元招不到技工”是教育事业、人才培养出了问题;也有人说这是因为人们思想观念陈旧,对职业教育有偏见造成的。的确,在“万元招不到技工”现象里,有着人才培养的偏离市场需求,有着思想观念的没有更新进步。不过,这也只是人们面对新的产业形态,还没有及时跟进而已。
这就犹如一种生理现象一样。人们在饮食的时候,从饭菜到了胃里,到饥饱感觉传递给大脑这个指挥系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也就是说,实际的“饥饱感”和大脑获取的“饥饱感”之间有一个距离。道理是同样的,转型升级之后出现的“万元招不到技工”,也是这种“饥饱感”正在传递给社会这个指挥系统。
等这种“月薪万元招不到技工”的感觉传递出来的时候,社会这个指挥系统,就会慢慢的指挥着大家主动调整,适应新的需求了。对于青年人来说,就业毕竟是第一位的,他们在选择学校,选择专业的时候,会考虑到市场需求的问题,会考虑到今后就业的问题。当他们发现技术工人很吃香的时候,他们就会主动与用工市场的需求对接。这个时候,他们自然就会有正确的选择。
而对于学校来说,学习什么知识,也是一个双向选择的问题,并非是学生只能选择什么。当学生因为用工市场变化而向技工专业转移的时候,学校也就会有了新的选择,他们就会依据求知者的变化,而实现专业的变化了。学校就会依据市场需求调整专业,调整师资力量。
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需要一个过程,对转型升级后的用工市场需求的理解也需要一个过程。人口红利已经终结,我们终究要告别世界加工厂的“荣誉”,终究不能再躺在温床上抱着人口红利的幻想沉睡,转型升级是必然的路径。但是,对于“月薪万元招不到技工”无须过度担心,这不过是临时阵痛而已,我们不妨给人才培养、观念更新一个“跟着感觉走”的过度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