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模式”的兴衰警示了啥?
时间:2015-11-25 09:48:01
来源:红网 作者:罗志鸿
吸收农村闲散资金,实行小额投放,农民贷款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存贷方便快捷……走红一时的“盐城模式”,不仅在盐城各乡镇遍地开花,还吸引了众多参观和学习者,并在全国多地推广。然而,9年后,由于部分合作社违背服务三农的初衷,挪用资金投资失败,引发储户挤兑潮,盐城一大波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倒闭。(11月24日中国广播网)
在当前一些农村地区,农民早已不满足于只在自家责任田里进行小农生产,而是更倾向于承包大面积土地进行规模种植或者养殖。加之部分农村青年进城务工,造成一些土地闲置,更为这种农业规模化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就像企业成立及发展需要大量资金一样,农业规模化发展同样需大量的资金投入。然而,受制于地域、产权、商业银行逐利性等因素,农民在规模化生产过程中很难从商业银行申请到贷款。
一方面是农业大户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满足,另一方面是商业银行对农业大户贷款意向不高。而盐城市的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因其农民贷款无需抵押、无需担保,存贷方便快捷、加之利息比一般银行高很多,因而备受农民青睐,在一定程度上有效整合了农民资金,解决了农业大户的贷款问题。在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成立伊始,盐城市委、市政府就给予了其支持,被赋予了极大的意义。
然而,9年以后,因部分合作社挪用资金投资于非三农产业,背离了其成立的初衷,异化为一个民间融资平台,最终投资失利,引发挤兑倒闭风波,众多储户陷入恐慌,其产生的连锁反应不容小觑。可以说,曾经被寄予希望的“盐城模式”当前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进退两难。
笔者认为,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可以看做是一种金融机构,而金融机构更容易受到经济社会的影响。在经济欣欣向荣的时候,金融业可以迎来发展的春天,而在经济社会不景气的时候,金融业则会面临寒冬。在前些年,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的大环境下,农民资金合作社遍地开花,并不能说明它运作得多良好、多科学。随着我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速度较之前有所下降,以及问题的积累,这些农民资金合作社也因为前期激进的资本运作而出现了各种困难,就算不是因为挪用资金投资失利,照样也会有合作社因为盲目发展、过度竞争或者受大环境影响而倒闭。
在现实中,无论是疏于管理,还是受到经济大趋势的影响,金融机构陷入困境或者倒闭的现象并不少见。就连一些经营了很长时间、拥有较强风险管控能力、各类高学历人才聚集的大型金融机构也不例外,更何况是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了。然而,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资金都是来自于农民群众,一旦其倒闭,不仅将会让他们血本无归,更可能演化成群体上访事件,造成恶劣的影响。由此可见,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试点推广过程中,如果没有建立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风险控制制度、监管制度等,在没出问题前,其可以充当三农发展的“润滑剂”,一旦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其更像是一颗威胁区域经济社会的“不定时炸弹”。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如果已经推广农民资金互助合作社的地方,应当汲取盐城市的经验教训,做到“见不贤而内自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防范潜在的风险。而对于其他地方而言,则要对“盐城模式”的教训引以为戒。在推进涉农金融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做足充分准备,完善各项机制,积极听取各方意见,尤其是金融专家的批判性意见,将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降至最低。要提高准入门槛,提高质量,控制数量,避免管理层次不齐和过度竞争。要提高风险管控意识和能力,增强忧患意识,从好处着眼,往坏处做准备。另外,还可以通过在政策上对农村信用社或者村镇银行进行扶持和引导,通过这些相对成熟的金融机构扶持三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