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户改遇阻的“症结”究竟在哪里?
时间:2015-11-04 10:14:34  来源:光明网  作者:胡印斌 

  距国务院去年7月30日正式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一年多了,户籍改革还面临什么样的阻力?中国青年报社调中心上周一项调查显示,最大阻力在于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大城市病难以解决(52.7%),其次是地方政府缺乏改革魄力(36.4%),第三是相关政府部门执行力度不够(35.2%)。(11月2日《中国青年报》)

  户籍制度改革不仅涉及到数以亿计庞大人群的大迁徙,也关系到城乡两个族群的利益分配与调整,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出现一些反复,并不难理解。而在推进过程中,地方政府有求稳的诉求也很正常。但如果一味得过且过、能拖就拖、被动应付,甚至无所作为,延续以往的惯性思维,显然会错失改革的最佳时期,使得问题越积越多,直至走向改革的反面。

  从调查中可知,45.9%受访者指出户籍改革具体条款模糊,难以量化。户籍问题专家、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治安学院教授王太元也指出,“一些省市的户籍改革决定,篇幅不小,创新点却不多,甚至把应当废止或修改的陈旧条文,直接复制到将要出台的改革意见中”。意见文本的含糊、犹疑,不仅仅是文字表述的问题,更表征了整体设计、路径选择的茫然无绪,指望这样的方略,如何指导实践?

  笼统地看,目前各地户籍改革的问题主要集中在利益调整上的缺乏创新、踟蹰不前,具体而言,则主要体现在城乡一进一出的不平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畏难以及财政投入的谨慎等方面。

  其一,此番户籍改革意见出台之前,很多地方特别是一些大城市普遍担心放开之后,农民蜂拥进城,城市不堪重负,而现在,则又叠加了流出地政府担心人口净流出对于地方消费的影响。双重叠加的结果,只能是各项措施难以落实,农民进城难、进城农民生存难,变得日益突出。这就使得人口的自由迁徙依然停留在纸面,成为一种悬置的权利。

  而这背后,则暴露出一些地方在人口资源认识上存在的误区。一方面是管制高于服务的权力意识依然很浓厚,不愿意转变观念,真正从管制走向服务;另一方面则是在人口管理上缺乏前瞻性,视野狭窄,没有将人口管理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大格局中统筹谋划。其实,在人口问题上,从来不存在单纯利好与负担的概念,而应该辩证地看,从发展的视野看。利好和负担,关键在于认识创新。

  其二,城市化的关键不在于简单的身份转换,而在于公民能不能享受普遍的公共服务。也即,无论在乡还是进城,公民有权利享受有尊严的生活,政府也有义务提供普遍的医疗、社保、教育、文化等方面的服务,这是必须负担的改革成本。以往那种只拿走农民土地并将农民转为市民的做法,只是一种粗放、甚至是掠夺式的城市化,不仅不可能实现权利平等,也不会为城市发展提供预想的助力。

  必须指出,为进城的新市民提供必要的公共服务,使之能够在城市生存下来,属于最基本的要件。惟其如此,才有可能实现机会平等,并在机会平等的前提下,激发各个人群的创造力,以共同推进城市的繁荣。市长当然要算账,但这种算账不是算小账,而是算大账,要有超越任期的使命感与责任意识。

  还有,在公共财政的投入上,地方政府有必要从以往过于看重基础建设逐步向人的建设方向转变。这其中,就包括统一城乡户口登记管理、建设居住证制度、建设国家人口基础信息库等,这些蜘蛛的建设或许短期内很难看到成效,但其效益显然是长期的。财政应该拿出钱来,即便是不设立专门的政府基金,也应该在未来的十三五计划中有明确的体现。

  说到底,人口流动会带来全方位的治理改变,因此,户籍改革制度的成败,取决于各级政府的决心与执行力,取决于公共政策是不是真正从底层民众出发,取决于顶层设计与地方创新的契合程度。如果总是有畏难情绪,不去主动触及、推动这项改革,甚至以种种奇奇怪怪的理由搁置之,必将加剧问题,一旦出现大批游离于城乡制度体系之外的民众,既进不了城也回不了乡,就更难以措手了。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