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规划:2017年是个考核年
泸州为何能跻身“国家级新型城镇化试点”,成为全省唯一地级市的代表?这与其本身的经济大体量是分不开的。
2014年,泸州城镇化率达45.1%,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113.17平方公里、人口达111.59万人。在川滇黔渝结合部的9个城市中,泸州经济总量、地方公共财政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均位列前3位。
具有典型的老工业城市、资源型城市转型特征的泸州,在新型城镇化建设和棚改中遇到的问题更具典型性,其破解之道也就更具示范效应。
那么,泸州人给自己作出了一个什么样的考核标准呢?
依据中央、省有关新型城镇化试点工作要求,泸州市结合本身实际,拟定总体目标: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提升城镇化水平和发展质量,创新城镇化体制机制,突出产业支撑能力,强化城镇综合承载力,加快形成主导产业突出、竞争优势显著、功能布局合理、空间发展有序、带动能力强劲的新型城镇化格局,加快建成在成渝经济区有重要影响、在全国有较强示范作用的新型城镇化先行市。
而在时间节点上,魏光德介绍,到2017年,在新型城镇化成本分担机制、土地制度创新、城镇化投融资机制、行政效率提高等实现改革创新。实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50%以上,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40%以上;城镇化格局更加完善,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到13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130万人;产业支撑作用显著提升,城市生活和谐宜人,城乡一体化发展成效明显,成为全国新型城镇化综合试点示范区。
问市长:如何破解棚改资金难题
棚改走到今天,土地和资金问题成为最大瓶颈。面对房地产困难重重,整体经济下行的压力。泸州如何破解“棚改”缺钱的问题?
泸州市市长刘强,也是泸州市新型城镇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关于泸州棚改的问题,没有人比他更为清楚。
在今年一次全省市长会议后,刘强向记者谈起了泸州棚改的困难和成效。
“成功列入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城市,是泸州的重大发展机遇。”刘强并没有就棚改谈棚改,而是将泸州棚改放到整个泸州市新型城镇化的大局中,首先肯定了进入国家试点对泸州的重大意义。
同时,站在政府的角度,刘强谈及了泸州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工作中的几个侧重点。
“在泸州,资金短缺也是个难题。目前泸州正在探索建立多元化城镇建设投融资机制,创新投融资平台建设,着力提高政府性资产和资金使用效率。积极采用BT、BOT、TOT等项目融资方式,筛选部分条件成熟的项目开展PPP试点,动员全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刘强说。
今年以来,泸州市不断增强兴泸集团的融资能力,组建了泸州临港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沱江新城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和长江生态湿地新城投资有限公司等融资平台,拓宽了城镇建设投融资渠道。
“效果是显著的”,刘强说,泸州通过融资平台筹集城镇建设资金200多亿元。2014年,全市又争取到各类用于城镇建设的资金36亿元。同时,泸州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参与城镇化建设,打破政府垄断城镇建设和管理的旧模式。尤其是借鉴新加坡的先进经验,引进了新加坡凯发集团、杭州国际城研中心参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