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2日
星期五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工业设计城成长探密
时间:2015-10-22 10:04:06  来源:城市化杂志  作者:综合开发研究院(中国·深圳)城市化研究所 

  从传统制造业到现代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是一个全面的系统工程。说起来的确是要立足“未来”,着眼“全局”,以“城市”为抓手,把力量放在“人”的身上。开园之后,前来参观考察的各地政府官员络绎不绝。但是北滘人很实在,对他们熟悉的近邻会坦诚相告:我们的做法不一定适合你们的情况。这是因为,工业设计城在北滘的成长,有着一系列看似偶然、实出必然的条件:

  强大的制造业土壤

  强大的制造业土壤,是广东工业设计城孕育的前提,也是一个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定位于工业设计的依据。有一个制造业的基础,地处“顺德的门户,广州的近郊”,半小时车程内是一个拥有上万亿工业产值的制造业地带,特别是,设计园所处的北滘,守着一个千亿产值的美的集团。这就是顺德工业设计园的“命”。
正如前文一直强调和表达过的一个观点,工业设计与制造业之间具有天然的关系,工业设计需要强大的产业基础做支撑、做后盾,没有强大的制造产业,工业设计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末。顺德经济实力强,制造业产业基础雄厚,这是顺德工业设计园得以生存并欣欣向荣的保障条件,也是广东工业设计城做实做强,并实现从“园”到“城”质的飞跃的前提。

79ee2eb88b25be1f46793d3d416d726c.jpg

  早在1993年,顺德就被批准为广东省综合改革试点,1999年被确定为广东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试点,2000年至2003年连续四年居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全国县域经济百强之首。2008年底,顺德地方生产总值达1562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976亿元,工业总产值则接近4000亿元。目前顺德的工业总产值已超过4000亿元,共有1.9万多家工业制造企业,还拥有“国际级的家电生产基地”、“中国家电之都”等美誉,成功培育了美的、格兰仕、科龙、万家乐、康宝、东菱等世界知名品牌,云集了美国惠而浦、韩国浦项、三星、日本东芝、松下、上海宝钢、香港蚬壳集团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跨国集团。

  顺德是全国三大白色家电制造基地之一,2007年家电业实现产值1386亿元,家电企业无论是规模、品牌,还是技术创新能力均在全国位居前茅。全区建有家用电器、家用电器电子信息等国家级特色产业基地/园区3个,产业集群升级示范区1个,省级专业镇8个。顺德依托工业园区、专业镇和特色产业基地,形成了特色产业集群。
顺德以民营经济为主要成分的市场基础好。顺德的经济形态以民营经济为主,民营经济在工业、商贸流通、餐饮、仓储、旅游等领域已居主导地位。2007年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超过60%。工业民营企业11609家,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民营企业1601家,占工业企业总数的87%,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73%。

  顺德30年改革开放形成的雄厚而强大的现代制造业基础,为工业设计与制造的市场化“亲密”接触,提供了得天独厚、不可或缺的市场对接与产业支撑优势!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北滘众多的中小企业依托美的而生存发展,美的在金融海啸中没有受到太大冲击,北滘中小企业自然岿然不动。尽管如此,北滘却深深地发现,多年来,坐拥“制造之都”的顺德人大都将眼光盯在生产成本、市场拓展上,工业设计的创新理念乏善可陈。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到来,传统制造业面临重新洗牌,仅仅拥有完备的产业链是远远不够的,如何将工业设计资源与制造业基地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用各种脑力风暴和奇思妙想来改变人们现有的生活状态就成了最实际的问题。北滘人意识到,先进制造业和设计创意产业的结合,不仅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和产业转型,更有利于改变城市的单一制造功能,走向设计与创意的高端服务功能,从而带动城市向现代服务产业转型,实现多功能综合性魅力城市的再造。

  如果脱离了顺德及珠三角的制造业,如果脱离美的所在地这样一个百里挑一的条件,盲目跟风建设一般的创意产业园,后果会是怎样?

  雨后春笋般的创意产业园

  在中国庞大的制造业日益壮大,“世界工厂”的号角高歌猛进的同时,中国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文化创意等现代服务业的努力也从未停止,全国各地一时出现了大量与“文化创意”沾边的产业园区。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美国纽约的SOHO区、英国伦敦的南岸创新产业园区、加拿大温哥华的兰桂岛创意产业园区、中国北滘京的798艺术创意园区、中国上海红坊创意产业园区等等成为媒体出现率比较高的名词,它们代表的不仅是一个地名概念,更是一种全新的产业方向。与之前中国人熟知的各种工业园区不同,创意产业园区聚集的更多是从事创意工作的活生生的人,而不是之前巨大冰冷的机器设备,那里应该是工作和生活的创意产业社区。

  经典的产业集群理论告诉我们,产业的高度集聚不仅能够降低相关企业的交易成本,实现整体利益的最大化,而且也能在有限空间内更好地组织配给公共服务资源,实现相关配套的高效率。改革开放30多年,国家和地方的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区的发展思路基本是按照功能分区、产业集聚的逻辑展开,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各种产业集聚园区为国家和地方创造了大量GDP,贡献了大笔的税收,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但不同的产业类型可能需要不同的扶持和发展模式,文化创意产业是否也能通过聚集的方式加以引导获得迅速的发展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的沉淀和观察。

  当然也有另外一派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不应通过政府“规划”的思路来发展,政府和商业机构的介入反而会葬送文化创意的鲜活性。黄俊杰在2010年14期的《新周刊》杂志撰写《创意的城市生产线》一文提到,台北滘市副市长李永萍就对大陆通过园区模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持不同的观点。她认为,“搞园区的后果可能成为房地产炒作的噱头,所以台北滘在做《文化产业发展法》的过程中,由于担心以文创之名变成房地产炒作,所以整个园区的条文都被拿掉了。大陆最严重的问题是用高新区的概念来做创意产业,庸俗化跟没有灵魂的问题会非常明显”。在台湾,政府会把闲置的空间大量释放出来,不收租金,让创意工作者进驻;不是很刻意的规划,让很多地区形成小的创意部落。

  从大的领域划分看,工业设计与文化创意产业具有某种相关性,但又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最重要的是,工业设计的存在和发展基于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工业设计强调“创新”和“创意”,但更注重“操作化”和“功能化”,这就要求工业设计师不仅要具备艺术家的敏锐和灵性,还要具备工程师的严谨和理性。工业设计是文化创意产业中非常特殊的一个行业。2006年,国际工业设计联合会(ICSID)从目的、任务等方面重新诠释了工业设计,在强调设计是一种创造性活动的同时强调了物品、过程、服务等多方面的品质。它指出:设计既是创新技术人性化的重要因素,也是经济文化交流的关键因素……设计是一种包含了广泛专业的活动,产品、服务、平面、室内和建筑都在其中。这些活动都应该和其他相关专业协调配合,进一步提高生命的价值。基于此,“工业设计不再是一个定义为‘为工业的设计’的术语,它应当是一个开放的概念,灵活地适应现在和未来的需要”。工业设计正逐渐脱离工业载体的束缚向着更广阔的范围蔓延,它是科技、文化与艺术的完美结合,它不仅仅成为创意产业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会跳出创意产业的圈子,与创意产业并驾齐驱。

  广东工业设计城的成功实践恰恰验证了上述的判断。当时在《南方日报》的一篇报道中有这样的描写:“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园到城,在产业与区域转型升级的今天,广东工业设计城已经成为广东工业设计的引擎,全国工业设计的一面旗帜。在过去短短一年半时间里,设计城已吸引德国红点机构、香港理工大学、清华美院等数所国内外顶尖的设计机构及高等院校进驻,聚集设计师500多人,入园企业研发设计产品1000多件,其中有200多件已申请专利,撬动制造业工业产值100多亿元。”北滘人说,工业设计在北滘的集聚发展的效果和速度都大大超过他们之前的预期。“刚开始我们只想建一栋楼就够了,现在十几栋楼都供不应求。”

d44d5a76f5da4b82b27dea61d9306cfd.jpg

  从全国和世界的经验来看,工业设计这样的创意产业,首先选择的土壤是大都市中心区,由于这样的地方往往是地价高地,因此那些闲置废弃一时没有实现区位价值的厂房仓库便成为创意产业的寻常场景。当然艺术家和设计师一旦将地价突显出来,就会面临权力与空间的新一轮博弈,这就是纽约苏荷的结局。

  为什么要到顺德来建工业设计城?这是许多设计师,许多来访者、研究者要问的第一个问题。表面上看这里非大都市,缺少都市生活的氛围。但是走进它,看到周围鳞次栉比的工业厂房,特别是那些正在冲向国际市场的企业标志,也许会有新的理解。

  高瞻远瞩的政府

  从国外发达国家尤其是亚洲的日本、韩国发展工业设计的成功经验来看,工业设计的振兴壮大一定要靠来自国家层面的力量推动。日本、韩国都设有专门的工业设计管理机构,国家每年设有专项经费助推工业设计发展。广东工业设计城横空出世同样离不开区、镇两级政府的积极推动,同时得到了广东省、佛山市的大力支持。

  2008年底,在北滘青鸟设计调研后,时任省委书记的汪洋始终高度关注着工业设计的发展情况。2009年4月,在园区开园3个月后,汪洋指示省委政策研究室对顺德工业设计园作一次深度调查研究。5月,省委政策研究室专门赴顺德,对园区的运行情况和“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发展构想进行了调研。月底,省委政研室提交给省委书记一份专门报告,认为园区提供了工业设计产业化的一种可行模式,汪洋于6月2日作了批示。

  省经信委负责人蔡勇在考察韩国工业设计后异常兴奋,希望在广东推广他国重要经验做法。当其发现,广东工业设计城正在从事的探索与其不谋而合,而工业设计在省里恰好归口在经信委,于是北滘镇、顺德区从事的事业顺理成章地成了广东省的事情,这也是“省区共建”的由来。

  广东工业设计协会秘书长胡启志,早年曾经在顺德一家家电企业从事过工业设计及产品推广工作。经过广东工业设计协会的多方协调推介,广东工业设计大赛——“省长杯”永久落户广东工业设计城,这为工业设计园争取到了充分的话语权和更高的竞技平台。

  建设工业设计城不仅是北滘镇的事情,更是整个顺德区发展中一项重大的战略决策,因此受到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和积极支持。顺德区政府为此专门制定了扶持工业设计发展的政策,成立了专责领导小组,区长亲自挂帅,动用一切可利用人力、财力,支持顺德工业设计发展和产业园区建设。时任顺德区副区长的苏伟波多次表示,“顺德工业设计的事业刚刚起步,远没有结束,如果只是搞一个园区的话,任务早已完成”。前顺德区委书记刘海在离任前专门给园区运营商韩总打电话,叮嘱无论如何一定要把现在的事业坚持下去。

  改革总是需要冒风险的。需要有力的政府,具有前瞻性,敢于解放思想。任何事情的成功尤其是突破性的成功背后总有些迫不得已,但这是改革者必须承担的风险,如同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思想解放一样,我们现在觉得习以为常的市场经济,在当时可如同洪水猛兽,敢做不敢言的。广东工业设计城的超常规发展在某种意义上又是地方政府解放思想、大胆改革的新探索。30多年前,当乡镇、村镇企业方兴未艾的时候,当时的镇政府就是冒着巨大的政治风险为企业担保贷款,正是在这种细心的呵护下才为市场培养出了优秀的主体,才缔造了一个家电重镇的原始基础。也正是在这种相对宽松的体制土壤下,才会孕育出美的、碧桂园这样日后茁壮的苍天大树。

0f8586e407517e447d81a2177bdbce17.jpg

  工业设计作为国内一个新兴产业,虽然具有一定的成长性,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很多未知数,政府尝试性的介入引导也需要投入大量人力、财力,并存在很大的经济风险,因此需要有前瞻性和强有力的政府持续主导推动产业的发展。作为基层镇级政府,北滘实现了工业设计城超常规的发展,这其实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事在人为。但超常规发展的背后也暗示着,在现有的政府管理架构下,北滘镇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协调处理省、市、区上级各方关系,才能保证项目的及时落地。此外,北滘班子的空前团结、镇委镇政府当机立断,邵继民等一批基层干部的积极奉献都是工业设计园得以迅速落地的重要因素。改革总需要冒险,并可能带来始料不及的后果,但只要方向正确,并且没有夹杂个人私利,就值得冒这个风险。这就是汪洋书记一直倡导的“允许改革失败,但不允许不改革”的精神体现吧。

  来自省里的肯定和支持无疑是园区越办越好,并实现由“园”到“城”跨越的前提和基础。在整个珠三角的转型升级中,工业设计成为自主创新的又一条路径。2009年9月,在第二届中国(顺德)工业设计创意博览会上,“省区共建广东工业计城”正式揭牌,“设计与城市发展——广东工业设计城开发建设高级研讨会”也同期召开。

  链 接:


  “一把手工程”

  广东工业设计城,是“省区共建,以镇为主”。也就是说北滘镇才是这个项目的具体责任人。在所有各级政府之中,北滘镇是最基层的政府,也是直接的操作者。它的党政一把手,对于设计城的成长也就至为关键。时任镇委书记的徐国元,曾任顺德区教育局副局长、城区建设开发中心主任,对于新事物有着异常敏锐的眼光。南来北滘往不同性格的人,从脾气古怪、狂放不羁的艺术家型,到特立独行、有话直说的学者型,无不将他视作益友和知音。开园之初,镇里组织设计师与制造业企业家对话,设计师们一开口便是拜托制造业不要对设计师压价太狠。徐国元感到了这中间的问题,便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设计行业前途远大,鼓励设计师们的职业信心。这两年北滘迎来了数不清的外来专家,徐国元再忙都会亲自抽出时间热情接待,虚心听取专家们一点一滴的独到见解。本书作者亲历这样一件事,一次午餐中间,有人提到说,素有德国工业设计怪杰之称的克拉尼来到顺德,此刻正在大良的一家酒店午餐。徐国元饭没有吃完,叫上司机就赶往大良去会克拉尼。办创意产业是和人打交道,是做知识分子的工作,而中国的知识分子最怕是遇到知已。徐国元身上表现出了顺德人另一种“可怕”,就是对文化人以诚相待,以心相待。镇委书记负责一个工业产值相当于内地中等城市体量的全面工作和全镇30万人口的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但他一有时间就会出现在园区,运营商遇到的新问题、设计师从事的新项目,他一清二楚。

  时任镇长的冼阳福,是一位见证了顺德改革开放第一次腾飞历史的干部,因此对于发展工业设计对于顺德的意义有着深刻的理解,他坚信顺德最缺少的是城市,只有好城市才能营造好环境,吸引人才和新产业。他坚定地支持上工业设计园,并选定了位于工业大道南端的闲置厂房。同时,在他的观念中无时不闪动着顺德式的理念。开园之夜,冼阳福说:“现在最重要的是让设计师挣到钱。”在他看来,挣不到钱的项目不可持续。和那些看到外来投资者在本地赚到钱便不平衡的地方长官不同,冼阳福希望来顺德的企业都能赚到钱。

  也许,比之于党政一把手的重视,最好是建立一种制度上机制上支持工业设计的保障,毕竟随着领导干部的调动会有人亡政息之虞。但是机会不容许、时间不容许。况且我们在这里仅仅是将一个案例的事实陈述出来,所有的效应还有待未来实践的发展,有待我们去反思和评估。

  邵继民的衬衣

  对于一个现代服务业聚集区来说,地方政府部门派出的具体负责人,需要懂经济、懂政策、懂管理、了解本地文化、熟悉智力机构和知识分子的行事特点,但如果说有比这些更重要的,那一定是永远燃烧着的工作激情。

  北滘用对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邵继民。

  无论是珠江西岸连日的绵雨,还是绵雨过后的暑热,似乎都没有对邵继民的工作热情有丝毫的干扰,工作到凌晨对他而言已经是习以为常的事情了。邵继民时任广东工业设计城有限公司总经理,他不仅要继续为园区的事情操劳,而且也在为广东工业设计城理想殚精竭虑。开园以后,这里一直是各方聚焦的重点。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参观考察队伍络绎不绝,邵继民在不知不觉中成了设计城的讲解员和导游,并且他会根据来访者的特点量体裁衣、对症下药,讲述他们希望了解的内容和信息,带他们参观希望看到的企业和平台。他总说管理设计园区,每天打交道的是一群文化人,不能像管理工业区一样,要尽量提供优质的服务,而提供优质服务是建立在对园区企业的深入了解之上的。

  在园区,邵继民上、下午经常是不同的装扮,有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爱美,殊不知完全是工作造成的。由于邵继民讲解时全神贯注、忘我投入,所以经常讲解一完已经是汗流浃背了,以致于他每天至少要换两次衣服,有时候更多。因为工作需要,邵继民广泛接触设计师、工程师、教师,这使得他慢慢改变了对现在这份工作的认识和理解,焕发出巨大的潜力,逐渐从当初一个领导交办的任务调整为自己热爱的一项事业。邵继民坦言,“开始做这个事的时候是把它当作一个任务,我自己也没有做过创意产业,但是当你接触到设计师之后,会慢慢感觉爱上他们了。设计本身就是一个很新颖的东西,设计这个事情在我心中引起了共鸣,我自己感觉很愉快”。

  如果说园区里众多二三十岁的设计师们聚在一起,像是同班同学一样,那么邵继民就像是他们的班主任。邵继民对于设计师的熟悉程度不仅在于风格水平,更在于性格气质。因此他可以有针对性地去做人的工作。在他这里,政府的政策、企业的发展都变得活生生的,是他和设计师们相互切磋的人生课程的例题。

  前面我们讲到,一个园区是否成功的标志是看其是不是“人越来越多”,而广东工业设计城的各方高手的“风云际会”,就佐证了这一条。同时,邵继民的体会可能也是一个标志,那就是“越干事越多”。你能做事,能做成事,市场会来找你,各级政府也会来找你,合作的机会、成长的机会,自然越来越多。工作越来越多,任务越来越多,不用说,有一个前提,那就是邵继民和他的队伍。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