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打造中国和美家园 探索县域城市化之路
时间:2010-12-29 09:35:39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人有德行,如水至清”。
德清,这座位于长三角腹地、孕育了孟郊等众多名人的县城,近年来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德清县先后8次进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排名从93位跃升至39位,获得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国家卫生县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省示范文明城市、全省首批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省旅游经济强县、全面小康全国十大示范县等荣誉称号。今年7月,德清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国家生态县,成为全省四个获此殊荣的县市之一。
在经济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德清也一直走在城乡统筹一体化的前列,农村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在省发改委和省统计局联合公布的《浙江省城乡统筹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报告》中,德清县综合得分在湖州市各县区中排名第一,在浙江省所有县市区中高居第16位。根据评价得分,德清县已由基本统筹阶段转向整体协调阶段。
“围绕农村发展,从2009年起,我们再次制定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规划”,德清县委书记王勤说,“我们计划用十年时间,按照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通过实施环境整治再提升、经济发展再加快、社会和谐再推进、体制机制再创新四个再工程,努力实现全县农村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局面,力求以科学合理的方法来解决和化解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所碰到的问题。”
短短一年,全县已有23个村成功创建为“中国和美家园”的精品村和特色村,25个村正在进一步创建中,初步实现了生态环境优美、村容村貌整洁的建设目标。
一个“山水美、农家富、社会和、机制新”的全国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在新农村建设的曙光中正喷薄而出!
专家眼中的德清模式:
潘晨光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日前,带队到德清调研的全国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潘晨光这样评价德清:“德清因地制宜开展的新农村建设,已走在全国前列。其创造性提出的中国和美家园建设模式,超前于中国农村目前的发展阶段,对中国农村经济的未来发展具有典型的指导性和借鉴性,为中国新农村建设提供了范例。”
顾益康
(省政府咨询委委员、三农发展组组长)
前不久,由中国社科院和省农办主办,浙江大学和湖州市承办的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研讨会在湖州举行。全国各地著名三农问题专家、学者汇聚一堂,就湖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做法、经验和推广进行了热烈讨论。针对湖州模式的特色经验,顾益康总结了六个协同推进,其中,专门针对德清模式总结:“和美家园”创建与和谐社会构建协同推进,幸福民生和社会公平相得益彰。这些做法给各地以众多深刻的启示,是统筹城乡兴“三农”的科学样本。
环境整治
农民不出村即可享受秀丽山水美
虽然已过冬至,但行走在德清县武康镇五四村,却有一种走在春天里的感觉。
村口,竹制门楼,古朴又乡土;村中,依然是一派花红柳绿、绿水绕堤的景象,人在其中,仿佛被满目的绿色淹没。
步入村中小道,你几乎看不到路面上、溪坑里有显眼的垃圾,连零星的白色污染物都很少见,这源于各环境整治项目责任到人、长效管理机制的建立400多户人家,不仅家家都有污水处理池,连垃圾收集、改水改厕、河道砌石等工作也都一一有人落实。
看到村里的固定式垃圾箱等以往在城市里才能看到的设施,前来考察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党委书记潘晨光非常高兴,“垃圾乱扔这个陋习在德清环卫变革中,革得如此彻底,确实不简单!”
像五四村这样将垃圾革命完成得如此彻底、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的村庄,在德清比比皆是。
钟管镇蠡山村村民吴大爷是十年前搬到县城的,前不久他回到村里后,发现老屋旁的露天茅厕不见了,路两边大大小小的垃圾堆也没了,取而代之的是房前屋后栽满的红花绿树,以及新建的垃圾箱。走在村里平坦、宽阔的柏油路上,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的情景已经成为过去。77岁的吴大爷当即决定,回来就不离开了。
开发区郭肇村的环境卫生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走在村里,恍如走在一道道风景线上,在短短的村主干道上,竟然有9个地方可以停下来休憩、观赏。郭肇村党委书记李忠庆告诉笔者,郭肇村能有今天的整洁和漂亮,应归功于县委、县政府推动建设的“中国和美家园”工程。
据悉,从去年开始,德清县全面开展了“中国和美家园”创建活动,启动了以垃圾集中专项整治和绿化工程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再提升工程,并在全县166个村深入展开。
按照“一镇一品牌、一路一景观、一村一特色”的要求,全县大力开展道路、村庄、住宅、单位、街道、河流、景区周边环境绿化、美化工程,全面提升村庄绿化水平。仅去年一年,绿化面积就达1万多亩,总投入1亿多元。
为确保垃圾处理及时到位,德清县颁布了《农村长效环境卫生管理实施细则》,每个镇行政村都设立了环卫所、环卫站,从而确保了环卫体系向农村延伸、村村都有环卫保洁人员。
与此同时,为加快垃圾处理,德清县还引进投产了具有国内一流先进技术和严格环保标准的生活垃圾焚烧发电厂,彻底告别了以往单一填埋的方式,实现了垃圾处理质的飞跃。
德清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主任吴胜告诉笔者,自2009年“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启动以来,德桐公路沿线、下渚湖环线、莫干山生态环线等19个村和4个集镇的景观特色规划与建设已率先启动,围绕建设村涉及的300多个申报项目已抓紧落实,目前建设范围已覆盖48个行政村,每年为这项工程设立的以奖代补资金就达6000万元。
“以前的乡村卫生和城市根本没法比,但现在差距不大了,农村里也用上了污水处理系统和垃圾处理系统,村里的垃圾基本上都能做到日日清,乡村环境卫生和过去相比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如今,一幢幢农家别墅、一块块休闲绿地、一汪汪清澈水面、一条条健身路径,不时映入眼帘,“一镇一品牌、一村一特色、一路一风景”的农村新景观已渐渐呈现。
如果说,绿化工程和垃圾集中整治是提升德清的外在美,那么充实德清农民的钱袋,让农民真正富裕起来,就是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目的所在,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
“我们在推动中国和美家园建设过程中,明确提出了环境整治再提升、经济发展再加快、社会和谐再推进、体制机制再创新四个再工程,其中经济发展再加快工程就是要在农村加快发展现代高效生态农业、现代休闲观光农业,大力推动农家乐发展,以实现农民在家门口创业致富的愿望。”德清县委书记王勤说。
精心规划和大力支持,有力推动了高效生态农业和现代休闲农业在农村的发展壮大。
武康镇五四村在2009年“中国和美家园”创建评选中位列第一。而在10年前,这个小村却是有名的贫困村,连村集体电费都缴不起。
五四村的发家致富是从种植经济效益比较好的花卉苗木起步的。
如今的五四村,土地流转面积达到了100%,农民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3250元,70%以上的农户都住上了新房。
五四村许多农民在用土地入股之外,还找到了新的致富之路。据悉,村里90%的农业劳动力已转移到二三产业中去,50岁以上劳动力有150余名都在村里的高效生态农业基地干活,年总收入达100余万元。
如今的五四村人又有了更远、更宏伟的发展目标提供土地,由云南丽都花卉公司投资2000万美元,共同打造长三角地区最大的“玫瑰之都”,发展集休闲、旅游于一体的种植观光农业。
类似五四村这样的高效生态现代农业,在德清县举不胜举。
燎原村是“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中的另一个榜样。仅仅9平方公里的燎原村,却拥有茶、果园1607亩。走在村内,随处可见累累的硕果挂满枝头。2009年,该村集体经济总收入超过5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也已超过万元,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村民的富裕程度令人眼红。
位于西部山区的筏头乡兰树坑村,凭借良好的生态环境获得快速发展。南非客商投资1200万美元,在此建立了集生态旅游、休闲观光、度假娱乐等于一体的生态度假村,让当地百姓得到了增收。
据悉,德清县今年仅在和美家园“一沿两环”的重点建设区域内,引进类似五四村玫瑰园的项目就已超过10个。而在全县,特种水产、早园笋、畜禽、蚕桑等四大特色主导产业和花卉苗木业产值已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83%。
“目前,全县正以公司+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吸引广大农户参与致富道路。按照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目标,全县将用10年时间,打造10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100家农业专业合作社,同时,利用西部山区和具有区位优势的农户积极兴办农家乐等农村休闲旅游项目,建设100家休闲观光基地。”德清县县长胡国荣说。
农民不必出远门,在家门口就轻轻松松实现了财富递增。
经济发展
高效生态产业助村民实现农家富
社会和谐
缩小城乡差别推动新农村社会和
中国和美家园的建设不仅有力推动了农村环境的整治、农民的创业致富、体制机制的创新,同时也有力带动了社会的和谐。
郑开荣是五四村村民,他开的“田上人间”农家乐就在村口。“以前我们是做小吃的,去年村庄美化得像个大花园后,来村里参观、游览的人天天有,我们的小吃店跟着沾光。今年我们改做农家乐,扩大了店面,赚的钱就更多了,感觉也开心多了。”郑开荣笑着说,话里透着些自豪。
12月10日,笔者来到开发区郭肇村,只见在村道旁的一个小小的广场上,四五个老人,正边晒着太阳,边悠闲地下着象棋。
郭肇村党委书记李忠庆说:“如果只是外在美、口袋有钱,还并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和美家园,和美家园内涵还包括融洽的社会关系、良好的社会风尚,以及养老、医疗保障等。”
而德清正走在和谐社会的大道上。2009年,德清县加大了统筹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人均筹资标准不断提高,2010年达到240元,2011年将达到300元;农村低保标准也达到了城镇低保标准的60%;农村五保人员集中供养率达到90%。这样,就从根本上缩小了城乡差别,逐步解决了德清农民的后顾之忧。
除了社会保障,德清县还加大统筹城乡社会事业发展。15年教育普及率确保在96%以上;25%以上的行政村和社区建有不少于100平方米和400平方米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全县100%行政村达到市级小康体育村标准。
“德清民风极其淳朴,从1997年村民马福建第一个以民间出资的方式设奖奖励孝顺子女以来,经过10余年的发展,德清如今已经有了24个奖项。这些民间设奖全部由当地群众自发设立,获奖人也都是普通的老百姓,这些民间设奖弘扬了正气,大大提升了村民素质和社会风气。”德清县委书记王勤介绍。
据德清县文明办不完全统计,民间奖建立以来,基层群众中挖掘、培育、树立的各类先进典型已经超过5000人。
今年以来,德清县在建设公民道德馆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专门在农村创建起以农村的榜样人物和特色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和美乡风馆”,最早开建的3个村,如今都已建成使用,还有21个行政村也将在今年底完工。
“和美乡风馆”不仅为村民提供了一个自我教育、自我激励的场所,还使土生土长的农民从中获得了一种荣誉感,成为村民乡土教育的活教材。
体制改革
保障“和美家园”稳步推进机制新
德清在“中国和美家园”的建设中,创新了一系列体制机制,从而以制度的形式保证了“中国和美家园”建设的顺利推动。
“我们的创新主要集中在三大平台上,一是抓好两规合一、推进村庄集聚,加大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平台建设,二是林权制度创新平台,三是农村金融融资平台。其中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布局规划两规合一的农村土地流转创新平台是核心。”德清县新农村建设办公室副主任朱卫强诉笔者。
据悉,德清县以土地利用规划修编为契机,重新布局村庄,将县域内1751个自然村缩并到208个集中居住点,按照“平原加快集聚、山区相对集聚”的要求,最终确定了各乡镇村庄居住点总量,从而打破了传统村庄的区域概念,积极探索起布局合理、配套齐全、生态和谐、居住条件舒适的生态家园。
钟管镇青墩村是较早结合“两规”、推进村庄集聚建设的行政村之一。全村13个自然村379户农户,被规划缩并到一个中心村两个居住点。通过引导集聚、土地整理和村庄复垦等形式,中心村不断推动建设,现中心村已集聚农户315户,户均占地由原先的2.09亩下降到0.77亩,村庄集聚使得全村建设用地比以前节约了近450亩。
“如果全县区域内现有的1751个自然村能按规划集聚到208个点,全县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城乡一体化建设水平将得到极大提升。全县农村人口也将从现在的31万缩减到20万,农村建设用地将由现在的50平方公里缩减到20平方公里,届时,将有30平方公里(约4.5万亩)的节地潜力。”德清县委书记王勤说。
机制新了,土地、林权流转服务平台成效显现。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山林通过合法、公开、公平的手续,得到了合理、自愿的流转,2009年,全县新增土地流转面积22955亩,全县土地流转率已达到土地承包总面积的75%,在全省名列前茅;全县新增林地流转面积2万亩、林权抵押贷款595万元,累计流转山林面积8.2万亩、发放林权抵押贷款 2195万元。
机制新了,农村金融平台也迅速搭建起来,村镇银行应运而生。
乾元镇种养大户陈连荣有一个畜牧场,他打算再发展壮大一个葡萄园。去年,乾元镇德农农村资金互助社成立后,他提出了十万元的贷款申请,资金贷到后,200多亩种植面积的天醇葡萄园顺利建好,今年他的美国提子等四个优质品种葡萄卖了五六十万元。他说,“互助社的融资平台使我扩大了规模,真是帮了我的大忙!”
从2009年德清县正式启动“中国和美家园”建设,一年多来,德清县加快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注重县域新型城市化发展,从而有效整合了新农村建设资源,有力推动了德清向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田园化城市迈进,极大地提升了新农村建设成效。
日前,德清县连中四元,获得2009年度中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百强、“中国十佳两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中小城市”和中国最具区域带动力中小城市百强、中国十佳小康示范县。
德清再次引起全国关注。
目前,德清明确提出了以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和城乡一体化,全力打造长三角秀美富裕和谐的现代田园城市的目标:坚持规划引领,基础先行;不断推动产业发展;努力加快新农村建设;强化发展保障,大力改革创新,以政策扶持引导经济、社会发展方式转变。
在“中国和美家园”建设带动下,一幅壮美的图景徐徐在德清900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展开,一个令人沉醉的中国新农村梦想正在慢慢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