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技术性扶老”如何体现现实价值
时间:2015-09-18 09:54:47  来源:光明网  作者:李劭强 

  助人为乐,尊老爱幼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但近期,淮南女大学生微博求助,称扶老遭讹寻找目击者。同时,蚌埠大学生计星胜冲下公交车急救昏迷老人,老人家属寻找他感谢。一正一反的两个个例让扶不扶、到底怎么扶?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近日,芜湖一名女护士将自己扶老的视频上传微博,教大家如何在街头正确扶老人,受到众多网友点赞。(9月17日 《安徽商报》)

  扶老人的风险有多大?这其实是一个没有定论的概率。虽然,有很多新闻爆出扶老人被讹的惨痛教训,似乎扶老人就意味着被冤枉,至少在受众的解读中,存在这样的思维惯性;但是,也有很多新闻,报道了扶老人之后得到社会各方肯定与褒奖的案例。当然,还存在这样的可能,很多扶老人被感谢的事情因为缺少新闻的反常性,被认为是正常的缺少新闻价值的普通事件,而没有被报道、被传播。所以,要确定扶老人到底有没有风险,有多大风险,还真是一件没有什么参考标准的事情。有人每次都扶,从来都没有被诬陷;而有人只扶了一次,就不幸中招。

  当扶老人存在风险时,人们会自动放大这种风险,规避发生这种风险的可能。所以,最常见的结果是,人们不会再去扶老人,即便他们心中也有想扶的动机。这种选择是一种正常反应,是人们趋利避害的基本心理。当扶老人存在被冤枉的风险时,不去扶至少意味着不会发生任何风险。特别是,有新闻曾经报道过,有人就是不信邪,去扶跌倒的老人,结果真的被诬陷的巧合。这种巧合让人觉得风险无处不在,不扶老人才是最明智的选择。这样的心理已经在社会生活中表现出来:有老人骑电动车跌倒在水坑中,虽然路人看到了,但是没有及时扶起,直到3分钟后才有人伸出援手,可是老人还是不幸去世。

  面对这种风险,技术性扶老似乎是破解困境的有效路径。既然人们心中还有想要扶老的善念,既然人们忌惮的是扶老人之后被讹,那么通过技术性的手段化解这种风险,人们岂不是就可以放心地去做善事?在自媒体快速发展的今天,想要记录和传播扶人的经过和结果实在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只要打开手机开始摄像,一切都可以尽收眼底。所以,只要掌握扶人时拍摄的技巧,诸如:拍什么,何时拍,拍多少,就可以顺利地记录扶老人的过程,就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被讹的风险。那时,即便遇上一个讹人的老人,也可以拿事实说话,拿影像说话,让讹人的老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如此看,技术性扶老可能是一个解决扶老人被讹的良方。当然,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存在。首先,人们是否愿意在道德上迈出这一步?虽然,技术性扶老可以降低被讹的风险,但是,人们依然可能放弃这种技术的使用。一方面,因为风险或多或少还存在,技术性扶老并不能做到万无一失,人们可能以哪怕只是内心的一种担心,而放弃扶老人的实际行动;另一方面,技术性扶老只是解决了还原真相的问题,当还原了真相之后,如何惩戒也决定了技术性扶老是否凑效。如果讹人的风险只是被道德谴责,那么想要讹人的老人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讹人,反正被发现后也只是被道德谴责,而且还可以归因为倒地后失去意识和记忆。

  扶老人的确是个技术活。但是,所谓技术活的一般内涵应该是,懂得医疗和救护的常识,对发生意外的老人进行正确救治。遗憾的是,因为扶人遭讹的问题存在,扶老人是个技术活的含义才被丰富。这种丰富是个无奈,当风险存在时仅仅是道德的引导解决不了实际问题;这种丰富是个尝试,只是在尝试时不能陷入技术依赖,以为只要有了手机和摄像头扶老人如何避免被讹的难题便迎刃而解。技术性扶老只有伴随着道德的提升与诚信体系的建设,才能显示其实际的效果和价值。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