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部门操办一大型影视项目,介绍中国城镇化进程……邀请顶级学者座谈出谋划策。讨论刚一开始,争论就爆发。
有人说,“城市化”措词不对,应该是“城镇化”,有人则倾向使用“都市化”,甚至还有“城乡一体化”等等。言之有据,都有道理。有的还搬出政府标准化条文,称: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由乡村型向城市型转化的历史过程,表现为乡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以及城市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又称城镇化、都市化。”似乎这就可以结束争论了。实则不然,最主要还是“城镇化”之坚持者,认为术语应当严谨,中国有两万多个建制镇,涵盖近XX万非农人口,岂能为“城市化”忽略?应者曰:镇建制非农人口已包括在上级市政府统计之中……没有,不对!争论又起。
其实,相对而言,城镇化一词算是可能的最佳选择。因为它较全面体现我国建制市与建制镇并存的国情。不过要点不在这里。从语源学说,无论城市化、城镇化或都市化,都不是本土产品,都是 urbanization 一词的中译。反之,这三个中文词语译回英文,则都是urbanization,而无其他。那么,为什么英文中就没产生中文才有的语义混乱呢?并非英文没有表述不同等级的urban概念;相反,英语也很丰富,如:大都市(metropolis)、城市(city)、城镇(town)、乡镇(township)、村(village)、城邦(polis)、城堡(castle)、城雕(citadel)。唯独英文urbanization 与任何一级urban entity(都市性实体)均无联系。换言之,urban不与上述等级结构挂钩,根本不管它们的行政或地理单元概念,却又综合了每个级别共有的特性urbanity:权译都市性,实则未尽其意。
这里的深层含义是:英语中城市有两个基本表述:urban 和 city。而这两个词语的共性则在于它们的拉丁文词根urbanus和civitas,都有文明之义。形容词urbane(文雅、彬彬有礼,文明的)至今活跃。civitas 又派生出civic (市民的,城市的)、civics (市政学)以及civilization (文明)等词。而中文里无论城或市,或城市,均无urban 一词之本源意义。全部麻烦和争论就出在这差异上。
对比看:urban 或city,中文一律译作城市……中文当然还有:都城、城池、城镇、都市、市镇、集镇等。差别在于无论城(原意为城墙)与护城河之池,或市场的市重叠,构成新词“城池”或“城市”,或金城汤池之类,都是大地上平面的物质构造,哪个都没有urban 或者 civic 所含精神价值的纵向特色。对照看,城市(或城池)与 urban,一个是世俗文化表征,一个是带宗教色彩的精神符号;一个平卧大地,充分外化;一个仰望苍天、指向内心。一个着眼物质形象,另一个注重文野之分。可见,我国不止一个城市和地区居然曾报道“已百分之百城市化”之奇迹,是不是也就不奇怪了?
那么,就按urbanization 真确意义,取消都市化、城市化、城镇化译法,代之以“文明化”或“文雅化”?行吗?若真这样,麻烦就更大了!首先,谁答应?文明古国,五千年!还需文雅化?不干犯众怒?其次,“文明”又有不同理解,“不争论”最好,这就显露一种文化上的尴尬。
走笔至此,想起不久前家中小保姆的孩子来京,居家的美国学生本杰明带他出去逛街,小家伙尿尿,选了棵树就痛快一番……本杰明对他嚷,“Hey you guys, urbanize yourself in Beijing…” 这妙语,咋译呢?“喂,哎,到北京了,文明一点嘛,娃儿!!” 还是说:“别这儿尿哇,你小子要城市化呀!啊!?” 成吗?不行吧?啊?除非有病!
回想起来,这概念第一次激烈争论已经是二十五年前的事了,当时中国城市科学刚推动,刚刚启蒙,城市科学研究会正在筹建。二十五年过去了,同样的话题,同样的水平,还在争……怎么得了?怎么得了!urbanization 曲线进入高速阶段已经过半,至今却还在争论其确切含义!怎么得了?
科学术语概念是有其正确内涵和外延的。概念错了,失之厘毫,谬以千里!Urbanization 最深刻最真确的含义,就是走向文明社会。中国的urbanization,交卷时间快到了,莫非还没破题?!社会文明发展建设中那个亟待突破的瓶颈,那个拥塞了大垃圾的死结,莫非就在这里吗?(作者系北京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