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北京正在对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广泛征求民意。日前,北京市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交通专家为本市疏堵献计献策。市长郭金龙表示,本市将从体制机制上理清市区两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中的职责,并纳入两级政府绩效考核。
市委书记刘淇在座谈会上坦言,目前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给北京市交通带来巨大压力,道路交通建设、交通综合管理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必须采取果断措施,综合整治。
对于本市推出的治理交通拥堵综合措施,全国政协原副主席、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认为,北京此次推出治堵措施正当其时。北京的交通问题,不仅仅是小汽车问题,要统筹考虑首都人口、资源、环境,结合北京城市功能特点和整体规划,稳步解决。
市长郭金龙表示,在下一步抓落实过程中,首先要明确市区两级政府的责任,进一步从体制机制上理清市区两级在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管理中的职责,并纳入两级政府绩效考核。治理交通拥堵,要标本兼治,宣传教育、服务管理并重,深入开展交通法制宣传,动员社会各界共同维护首都的交通文明。同时,要充分发挥科技的作用,加快建设新一代智能交通运行协调指挥和管理系统,努力提高北京交通服务管理水平。
建议
拥堵地区建地下快速道
徐匡迪:在建设方面,针对市中心拥堵地区,应当加快修建地下快速通道,打通城市中心道路拥堵点。在管理方面,根据实际情况,增加道路单行线数量,优化繁忙路段出入口设置,进一步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在限制方面,把握中国特色大城市的交通特点,不简单照搬国内外交通管理经验,稳妥实施各项限制性措施,控制好汽车总体数量,逐步解决北京交通问题。
发展电动车限制烧油车
中国工程院院士衣宝廉:在缓解交通拥堵的各项措施中,除了控制机动车总量,还需对机动车的结构进行调整,限制原油机动车,推动电动机动车(包括混合动力和纯电动)发展,以保障绿色出行。
PK台
话题·停车费涨价
经济手段引导合理出行
3E交通系统城市交通咨询专家徐康明表示,在交通需求管理中,调整停车收费作为经济手段,是一种较为公平、合理的方式,可以起到限制机动车使用的目的。目前,北京对于机动车的管理较为宽松,机动车出行便捷,而公共交通却难以提供“门到门”的服务,由此影响了市民对交通工具的选择。此次调整停车费是很有必要的,可以通过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同时,北京现行的停车费标准,与国际、国内等众多大城市相比偏低,此次调整停车费也较为合理。
国务院参事张元方认为,国外经验证明,提高停车费对缓解交通拥堵确有效果。该措施通过提高机动车使用成本,提高用车合理性,引导车主进入中心拥堵区域时,“弃车”改乘公共交通出行。
涨价百姓买单难限公车
知名律师秦兵认为,用停车费调节出行作用有限,靠多交费的方式解决不了拥堵问题。北京的公车众多,三环内的拥堵相当程度上是由公车造成的,而这些公车一般都有免费的固定停车位,外出停车也可以报销费用,驾车者无需自掏腰包,因此调高停车费对这些公车毫无作用,但普通市民却要为此买单。
也有专家提出,由于物价因素,现在调高停车收费价格对车主承受力调节作用并不明显,如果停车收费措施早几年出台的话,效果会更加明显。
话题·收费区划分
集体涨价有其合理性
国务院参事张元方称,中心城交通流量大,停车资源稀缺,越往外停车越方便,这点毋庸置疑,停车费集体涨价可以理解。如果一定要细分涨价区域,技术上应该可行,但不一定有必要。中心城增加的每一辆车,都对交通拥堵状况有不同程度的作用力,因此对它们征收同等停车费也是合理的。
著名交通专家徐康明认为,政府站在公共管理者的立场,制定阶梯式的停车费价格,引导市民选择公共交通出行,从而解决北京交通拥堵问题。在此意义上,此次公布的停车费涨价幅度应该是合理的,也应该是有效的。
“一刀切”收费有失公平
知名律师秦兵认为,征集方案中对停车收费区域的划分“一刀切”,这种做法有失公平。三环内一些区域并非拥堵点,如若顺应政策趁机涨价,实则侵害市民出行利益。有关部门此举有“懒政”之嫌,不调研可行性、不细分区域,却采用“一刀切”的集体涨价方式。
有专家表示,一些地区的确存在交通拥堵问题,但有明显的潮汐特征,上下班时段才拥堵,平常交通顺畅。对这些地区不分时段“一刀切”,大幅提高停车费,对在此地区上班的有车族有失公平,其负担也明显增加。停车费标准应根据进入该地区车辆的不同特点加以区分。
问题
涨价后路边乱停
今年4月1日起,包括北京站、西单在内的13个重点区域提高了停车费。从4月实践来看,为了规避涨价的影响,一些车主不到指定地点停车,而选择在路边乱停车,加剧了交通拥堵;一些车主停车后不缴费,由此引发的纠纷数量大增。律师秦兵认为,操作中出现以上问题的原因在于市民不赞成涨价。此次大规模上调停车费后,以上问题可能会进一步凸显。
国务院参事张元方认为,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主要是因为配套措施没做好,管理水平有待提高。不过,即使不涨价,路边乱停车的现象也长期存在,根本原因在于停车位资源紧张,难以满足市民正常需求。因此,本次停车费上调方案,提出“管”、“建”、“限”并举,还有相应的配套措施,有望解决现实问题。
“累进加价”含糊
由于征求意见稿对占道停车费的解释不够明晰,方案公布后,“累进加价制度”的算法引发了争议。
一种算法是:首小时后收费加价50%,即第一小时为10元,第二小时起为每小时15元,如此,按照白天连续停车14小时测算,共需支付停车费用205元。
另一种算法理解为递进式加价,即第一小时为10元,第二小时15元,第三小时为22.5元,按网友测算,连续停车14小时后,需要支付的停车费累计高达5800余元。这一数字在网上发布后引发强烈反响。
对此,一位参与停车费涨价专家论证会的专家表示,实际算法应是205元,5800余元的算法是一种误读。
质疑
单位难以开放停车场所
征求意见稿中,还提到了停车资源共享,支持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停车设施对外开放的配套措施。律师秦兵认为,依照以往的经验,这些措施基本难以推行,机关、事业单位不会向普通市民开放停车场,除非有相应立法,规定不开放停车场属于违法行为。
此前,针对市民体育锻炼场所不足,费用较高的问题,政府提倡学校开放体育场馆,但学校担心安全问题,对此事并不积极。
发展校车服务值得推敲
停车费涨价的配套措施中,还包括积极发展中小学校车服务系统。央视评论员杨禹此前表示,该举措能否缓解交通拥堵值得好好推敲。因为北京教育资源还不均衡,北京的中小学校分为两类。一类是特别好的学校,学生来自全城的四面八方,一天早晨得开出好几百辆校车;再有就是大量的一般学校,学生就近上学,孩子就住在附近,不需要开行校车。
涨价恐成创收“自留地”
交通专家徐康明表示,在提高停车费价格时,有几个问题必须正视和解决,即防止调高的停车费成为个体或机构创收的“自留地”,防止国家财政收入流失。
因此,必须通过制度化和信息化手段,如严格执行政策、启用智能管理体系等,防止停车收费企业逃避监管,暗自打折,截留停车收入,以影响政策效果。
“堵博”
◎耻谈风月:北京的疏堵问题最后可能以提高中心地区停车费和限制单双号为手段,我都不反对,但是费不是税,支出能否公开,能否用于实处,并有较好地公开监督?以上不落实,规则变成潜规则。
◎Candyfly6:治堵的关键不是如何减少车辆,如何想着法儿地停车收费,主要问题是城市道路规划要合理化、科学化、技术化、先进化!
◎fusangd:交通管理是系统工程,控制上路汽车总量,减少道路压力,前提是完善公共交通体系,借鉴国外经验不能只向收费看齐。
大路货:提高停车费可能对治理拥堵有帮助,但有车族有权知道停车费去向,政府有必要公开,这样有利于以公开监督的方式,确保停车费起码是用来改善停车环境,流入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而不是成为某些人的发财机会。这样老百姓交钱才不会憋屈。
民意征集令
信函方式:北京市西城区广安门内大街317号626室邮政编码:100053
传真方式:(010)63012203
网上方式:登录首都之窗网站,在首页点击进入“治堵方案”征求意见专栏,可在线提交建议和意见。
三类区域停车费
占道停车一类区收费10元/小时二类区收费7元/小时三类区收费3元/小时路外露天停车场一类区域为8元/小时二类区域为5元/小时三类区域为2元/小时停车楼及地下停车场一类区域为6元/小时二类区域为5元/小时三类区域为2元/小时
☆占道停车实行累进加价,占道停车1小时后,每小时加价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