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民张为春已经种蒜20多年了,今年他终于不必再为忽高忽低的大蒜收购价格而提心吊胆,因为他“给地里的大蒜买了保险”。“给大蒜买保险”,是山东省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的工作之一。作为中国的农业大省,山东今年首次开展了马铃薯、大蒜等蔬菜的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并对保费进行补贴。(8月22日 新华网)
农作物滞销,可以说是困扰农村发展的一个普遍性问题。事实上,农作物滞销,主要是受价格牵制,价贱伤农。然而,农作物滞销,政府服务不可滞后。地方政府及涉农部门应掌握农作物市场行情,及时向农民发布准确的农作物市场信息,引导他们种植适销对路的农作物,提高农作物市场竞争力。特别是,应借鉴山东做法,给马铃薯、大蒜等农作物价格投保,提高农民抗御风险能力。
事实上,早在2010年,为降低农民种植风险,保护农民的经济效益,上海市已制订了“夏淡果蔬价格保险方案”,进一步探索完善全国首创的农作物价格保险机制。据了解,上海推出了“冬淡果蔬成本价格保险”产品,“冬淡”果蔬保险面积超过5.7万亩,共发生赔款424万元,亩均赔款近80元。相比之下,山东推出的“蔬菜目标价格保险”试点,每亩最多能赔2500元,农民受益更大。
实践表明,无论是上海的“成本价格指数保险”,还是山东的“目标价格保险”,均将政策性业务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了农业保险的准公共产品特性,既保障了农作物市场供应,平抑了价格,又减少了农民损失,调动了他们种植农作物的积极性,统筹兼顾了市民和农民利益,有效缓解了农作物“价贵伤民”、“价贱伤农”等老大难问题。
可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提高农民适应市场变幻、抵御风险能力,比政府帮助农民叫卖农作物更重要。还有关键的一点,就是政府及相关涉农部门,要着力减少从菜地到餐桌之间的环节,疏通农作物销售渠道,降低环节成本,严格把守“两头”。一方面,监督农作物企业公平交易,严禁其蓄意压低农民的农作物价格;另一方面,督促农作物企业诚信经营,防止其囤货居奇、漫天要价,去损害消费者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