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当地央行的数据显示,自上年6月份达到约1450亿美元的高点以来,受中国经济成长减缓以及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影响,中国香港和新加坡这两个金融中心所提供的贸易贷款总额已大跌20%。
在过去几年,由于中国对地产、地方政府平台以及过剩产业的信贷进行了限制,使得他们不得不通过影子银行以过高的成本寻找资金,这制造了资本跨境套利的机会,境外因美联储极低的利率而导致廉价资金泛滥,在人民币汇率稳定上涨以及过高的利率诱惑下,大量资本通过贸易通道流入中国。
这些资金主要来自中国香港和新加坡,去年据国际清算银行(BIS)数据显示,外资银行在华(大陆)债权去年已达1万亿美元,而香港是这些贷款最大的来源地,其发放的高达4300亿美元的贷款相当于香港GDP的165%。这其中包括贸易贷款与企业债等。
目前香港与新加坡两地贸易贷款总额大跌20 %,一方面显示了中国经济放缓冲击了进出口业务,另一方面也与中国国内货币环境的改变有关,在过去的几个月,中国央行采取了降准降息的措施,让企业的融资成本大幅下降,从而降低对境外融资的依赖。
但是,这种变化也与中国经济增长放缓所增加的风险有关。去年3月份。香港金管局就要求银行收紧对中国企业离岸贷款的审批流程,因为当时人民币的汇率出现了波动,而且经济走势不太明朗,信贷违约的风险突出。香港数千亿美元的贷款流入内地主要是通过贸易融资、蓝筹股类企业在大陆运营的贷款等。
由于存在虚假贸易融资的现象,很难统计高达1万亿美元的境外融资中有多少属于套利资本,但市场相信比例不低。那么,随着美联储加息预期明确,超低利率时代即将结束,而中国货币环境日益宽松,会导致大量追逐高收益的资本从中国流出,这是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
这意味着即使中国经济基本面不发生大的变化,美联储加息本身就会导致大量套利资本流出,而他们主要是通过影子银行系统投向了风险部门。如果这些资金在短期内集中兑现,或造成很多项目资金链断裂,或者不得不以更高的成本融资。这将会呈现出与当前股市震荡一样的风险:去杠杆与流动性的问题。
目前中国的企业债规模达到16.1万亿美元,评级机构标普估算,未来五年中国企业债将增长77%,达到28.8万亿美元,杠杆将会越来越高。尽管中国试图降低自2008年以来持续增加的杠杆,但最近央行试图通过放松对信贷控制刺激经济增长,一部分短期廉价资金流向了股市等风险资产以及问题企业。假如套利资金流出,将在国内制造巨大的资金需求,而其中包含的信用风险巨大,将快速增加中国企业的杠杆率。这个潜在的风险必须予以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