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发布了我国首个《养老机构发展研究报告》,其中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三成养老机构处于亏损状态,全国养老机构平均空置率达到了48%,另外养老机构缺乏护理人才、无法为入住老人提供足够的专业医疗资源,都是我国养老机构,尤其是民办养老机构面临的问题。(7月19日 中国广播网)
随着老年社会的来临,一个最大的“中国特色”就是整个社会都处于“未富先老”的境地,尤其是老人的经济状况,更是普遍处于“未富先老”的尴尬。一面是大多数收入低的老人,徘徊在为数不足的普通养老机构门前;一面却是政府投资兴建豪华养老机构,却只能满足少数富裕老人的养老需求,造成超三成养老机构亏损,空置率达48%。特别是,苏州一家投资6亿元的“天价老年公寓”,建得像星级酒店,月租金最低9800元,目前只有3对老夫妻入住体验,几乎闲置,可以说是养老资源的极大浪费,更是公共养老服务的错位。
目前,中国65岁以上的老年人口1.2亿,每年以近1000万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将是目前的三倍,标志着我国已逐渐步入老龄化社会。不可否认,家庭是法定养老主体和老年人养老的基本保障。然而,随着计划生育国策的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和城乡群众生活方式的转变,全社会正面临家庭养老功能日益弱化问题。老年人已成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需要国家和地方大力发展养老事业,建立多种型态的养老服务机构。然而,我国老年人群体中,中低收入者占绝大多数。因此,我们的养老机构,要普惠大众,即以“普及型”为主。
所谓“普及型”,就是面向绝大多数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一个房间一张床”式的普惠型养老机构。对于“普及型”养老,应定性为公益性社会福利事业,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辅以社会资助和民间资本投入,面向大众,实行低收入有偿服务,让普通老百姓享受制度的优越性,共享改革开放和科学发展成果,真正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晚年衣食无忧。
时下,一些地方由政府出资兴建“豪华型”养老机构,将众多的中低收入老年群体拒之门外,显然偏离了养老事业普惠大众的服务宗旨;特别是让豪华养老机构闲置,或挪作他用,既浪费了公共资源,又制造了新的社会不公,应立即予以叫停,并予以纠正。
地方政府应正视和化解养老困局,从维护老年人的基本权益出发,把有限的财力,用于扶持、引导公立养老机构关注民生,关注真实需求,面向绝大多数普通老年群体,提供“一个房间一张床”式的普惠型养老服务。同时,可以借鉴江苏做法,建立“医养结合”式养老院,让老人在养老院里可以看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