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7日
星期四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民工娃“放养”是家长之痛社会之殇
时间:2015-07-03 23:10:52  来源:红网   作者:晴川 
  几乎和所有的城中村一样,高宅村周边,林立起越来越多的高楼大厦,那些新兴小区,有着愈发完善的社区管理结构,物业值班人员,甚至有专门针对青少年开设的活动场所。而这一切,和居住在城乡交界处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看似那么近,却又并不相干。他们在暑假里和其他老乡的孩子一样,成了“放养”的娃娃,也因此,溺亡悲剧常有发生。(7月2日《东南快报》)
  
  “放养娃”的安全问题之所以成为家长的一块心病,一方面在于现实因素决定了家长难以做到“盯防”,另一方面,也是这些孩子缺乏多元娱乐项目和可供选择的余地。当喜水的天性遇到逼仄的选择空间,便极容易被水魔夺走小小生命。然而,拓展公共资源毕竟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现实决定了其不可能做到一步到位一蹴而就。那么,我们能否转换思路另谋他途?
  
  生活中,由于公共设施的不足将孩子逼到水边等危险境地,让我们深感揪心,但同时,我们又对生活中很多现成的公共场所的白白浪费感到费解。全国有多少所大中小学,我不清楚,但我知道,几乎所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图书馆阅览室,有阔大的校园操场,甚至还有自己的游泳馆。可每逢暑假,除了斑斑锈迹和疯长的野草,却总是不见孩子生龙活虎的奔跑身影。这是为何?问题也正在这里。
  
  孩子放了假,为什么这些公共场所也跟着放假?如果全部满负荷用起来,会是个什么情景?或许正是看到了这种资源的浪费,2011年国务院印发了《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明确提出:学校在课余时间和节假日要向学生开放体育设施。决策层源于公共责任而出台的这一“善政”,需要全社会用良心做底的“善行”来落实。然,法虽在,响应者却寡。即便响应的,也是开开停停,始终在顾虑中谨慎前行。
  
  这种担心不是没道理,毕竟,诸如人手短缺、资金匮乏,尤其安全等风险压力是客观存在的,每一样都是让人挠头的难题。但难题并非无解题。担心责任牵扯不清,那就可出台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将政府部门、街道社区和学校各方的责任厘清,通过详细的管理制度约束各方,包括运动者;人手紧缺问题,完全可以通过街道招募志愿者协助学校管理等形式解决。至于经费来源,则可由各级财政部门具体落实,为场地的维护和孩子购买保险等兜底。有组织地定向提供场地,将“放养”变“群养”,孩子玩得开心,学校管得放心,家长工作也宽心。
  
  “放养娃”的不幸溺亡,这是家长之痛,更是社会之殇。欠账总归是要还的。面对公共资源的现实短板,如何盘活现有资源,要秉持为民开放的态度,能开放的则开放,不能总是无奈加无解。条件不够的就积极创造条件,将一切可能派上用场的场所用起来,发挥作用。让孩子尤其是农民工子弟在暑假有地方玩,有庇护之所,这是每个人的责任,更是一项民生工程。如果在难题面前,大家都能积极出主意,少些抱怨和推诿,其结局往往会令人欣喜。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