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政服务业正青黄不接
如今,大大小小的家政公司遍地开花,家政服务人员的数量迅速增长。家政服务员的出现,使忙碌的城市人卸下了家务重担,对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各地“保姆荒”频频出现,说明家政服务业是大多数女农民工在不得已时才选择的职业,对于出生于80、90的年轻人更是如此。
调查显示,家政服务业人员的年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某家政服务公司的工作人员称,目前家政从业人员大部分在40岁~50岁左右,20岁~30岁的服务人员仅仅占据了很小的一部分,年轻的家政人员补给严重不足,如果不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甚至会出现服务人员的断层。
当笔者问道:“月薪3000元的家政服务员和月薪2000元的公司职员,你会选择哪个?”时,北京某高校大学生小田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后者。小田毫不讳言地说:“我来自农村,深知父母供我上大学不容易,毕业后我需要一份看起来还算体面的工作回报家人、面对朋友。”
笔者在大学校园里进行的随机调查中,超过90%的大学生做出和小田同样的选择,仅有少数大学生会半开玩笑的表示:如果工资差距真的很大,可能会考虑从事家政服务这一行业。在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中,家政服务员是一种不太体面的工作,是要看别人脸色行事的下等工作。更有甚者会认为,在这个社会中,家政服务员是最没有身份没有地位的人。
打工妹之家的工作人员汪女士认为,目前从事家政服务的人员中,有相当数量的人因为没有知识、没有技能,在不得已的情况下才选择这一行业。汪女士说:“家政服务业同样需要特定的技能,而社会上普遍认为‘家政不需要技术、人人都可以做家政’的观点,是对家政服务业一种很大程度上的误解。”
汪女士介绍,一个普通家政服务员上岗前需要接受烹饪、清洁、家政、老人护理、育婴、法律常识等各方面的培训,而且在家政培训机构发展较好的上海,家政服务人员大都是需要持有资格执照才能上岗。汪女士说:“走一条专业化、高端化的道路是家政服务业今后的一个发展趋势。”
由于目前国内家政服务业没有完善的法律保障,行业规范还没有形成制度化,以及各种专业培训机构不健全,使我国家政服务业的职业化道路不十分明朗,导致目前社会上对家政服务存有误解,认为它没有技术含量,是人人都可以做的工作。
自计划生育政策推行二十多年来,作为独生子女主力的80、90后也已经慢慢地步入社会,走上工作岗位。这些出生于80、90年代的年轻人,即便来自农村,从小也没有吃过太多的苦,基本没有照顾老人和孩子的经验,而且他们往往拥有比父辈较高的学历与知识,外出务工的期望值也高于父辈,而吃苦耐劳的精神却远不如他们的上一代,不少人不愿干脏活、累活与收入低的活。进入城市的年轻一代打工人员对于自己的生活条件和生活水平的要求更高,他们也希望从事比较轻松而且待遇较好的职业,希望自己能够拥有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和职业成就感。
1986年出生的小郑,来自河南农村。20岁被婶婶带来城市,最开始跟随婶婶一起做家政服务,一年以后小郑放弃了家政服务行业成为一家超市的收银员。“我并不适合那份工作,”小郑坦言,“因为吃住都要在雇主家里,我感觉很拘束,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比如说,我喜欢听音乐,在打扫的时候我可以边听音乐边打扫,这并不冲突,但雇主可能不喜欢。”小郑无奈的说:“看人脸色是一件很不是滋味的事。我希望自己能有可以支配的时间逛逛这个城市,感受一下城市的气氛。”尽管做家政服务员可能会挣比做超市收银员更高的工资,小郑仍然放弃了,家里人也支持她的决定。“家里人并不指望我一个女孩子能挣多少钱,只是想趁年轻出来开开眼界,过两年,我想回家开一个蛋糕店,我很感兴趣,也看了一些书。”谈到以后的打算,小郑难掩心中的憧憬。
除了薪水的高低,现在越来越多的家政员开始注重环境、家庭是否容易相处等方面,年轻人一代家政服务人员更是如此。打工妹之家的工作人员称:“由于家政服务业的特殊性,工作比较辛苦而工资普遍偏低以及没有职业荣誉感,况且社会传统的歧视观念依然盛行,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一代宁愿选择工资比较低的工作也不愿意放弃自己的自由与尊严去做家政服务员的最主要原因。”进入城市的新生代打工者拒绝干家政,一些年龄超过50岁的家政服务人员渐渐从这个行业“隐退”,使得家政服务业正陷入青黄不接的困境。(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