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东岸论坛”献策深莞惠一体化
时间:2010-11-02 09:45:43  来源:深圳特区报    作者:谭建伟 虞海霞 
“城市化不是建碉堡,而是让人们生活得更自由,更舒心。”“区域合作学会谈判、妥协,才能实现共赢。”“建议珠江东岸城市政府,编制城镇群的规划,藉此取得对共同利益的共识,形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和原则。”10月31日,首届“东岸论坛”在深圳召开,与会专家、官员、企业家畅所欲言,为推进深圳、东莞、惠州三市一体化,打造具有世界竞争力的都市圈出谋划策。

  “东岸论坛”由深莞惠三市规划部门共同主办,旨在贯彻《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2008-2020)》和落实《珠江口东岸地区紧密合作框架协议》,进一步推动深莞惠一体化,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都市圈。“东岸论坛”在平等、协商、合作、共赢的原则下,为三市政府、商界、学术界以及其他社会力量提供高端对话平台。

  论坛邀请国内外知名专家、企业代表和规划部门官员共同探讨珠江东岸区域发展机遇和挑战、区域合作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李晓江放眼全球,为深莞惠区域合作寻找准确定位,为珠江东岸城市群规划提供策略。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张曙光深切地指出,深莞惠合作要致力推动全面的城市化,为进城务工人员的市民化探索解决方案。国家住建部规划司副司长张勤认为,区域合作是基于共同利益的行动,政府的作用在于把握共同利益的方向;区域合作是持续的过程,政府要通过制定规划、政策,综合运用法律、行政和经济调节手段,维护区域合作的持续发展。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美国纽约环境协会执行总裁Andy Darrell借助水质、能源方面的操作实例,介绍美国在区域合作上的经验。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朱爱云畅谈了深莞惠一体化背景下,企业发展新能源、新技术的“绿色梦想”。

  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香港规划署副署长凌嘉勤、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聂新平及深莞惠规划部门有关负责人,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朝林,凤凰卫视财经评论员朱文晖,就三市区域合作的方向、策略、路线图展开了面对面的探讨。听众现场提出一系列尖锐的问题,与嘉宾互动交流,激荡智慧。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 李晓江

  学会谈判妥协实现共赢

  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区域发展的推进大体上完成了一个逆时针方向的轮回。起步于珠三角的深圳,到上个世纪90年代的长三角,新世纪的京津冀,新世纪后的成渝地区,再到第二阶段的深化改革、深化开放,要求深圳等区域发展先行区率先试验、率先转型。

  从世界尺度看,亚洲地区世界城市快速增长,中国的城市开始越来越多的进入世界城市序列当中。但整体上还是处于经济影响力大于文化和创新影响力的阶段,也就是说,我们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地位还是处在相对较低的地位。

  回过头来看珠江东岸的发展,首先要认识这个地区的特征和条件。大概包括四个方面:一是经济和人口数量巨大,抵得上一个大省,但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有比较大的差距。二是有非常刚性的发展“瓶颈”,一方面是土地和空间资源严重短缺,另一方面是环境负荷过大。三是资源类型非常多样。四是在国家和区域的地位非常独特,深圳一直承担着试验和创新的特区使命,同时,以深圳为核心的东岸地区只拥有中间性的地位。

  在推进珠江东岸一体化进程时,首先要达成一个共同接受的有关生态与环境的“生存底线”。其次是整合各自独特的优势。还要降低共同承受的运行成本。区域发展过程中,把自己的事情做得最好就是对区域最大的贡献,以邻为壑,实际上是损人又害己。

  讨论东岸一体化,需要关注几个关健词。第一个是转型,城市转型要工业化、城镇化并重,要实现产业转型,并寻找转型的抓手和引擎。转型要抓住国家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消费方式、休闲方式的变化。很重要的一个特点是,转型需要依靠特殊的空间载体,一个新的空间往往是转型的一个重要机会。

  第二个是品质,“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或是全体市民对繁荣和舒适的追求,实际上是发展的核心和根本。发展不仅要重视改善人居环境与服务,还要改进分配方式。

  第三个是效果,关于规划和政策,要从公平、效率等几个方面去评价效果。

  第四个是空间,要构建好区域化、网络化的空间体系,特别是交通体系和战略性节点。

  城镇群的规划价值取向必须进行调整。应该从精英走向大众,实现包容化发展非常重要;从差异走向普惠,追求公平;从关注机遇与小概率事件走向遵循普遍规律,克服机会主义。至关重要的一点是,从城市走向区域,不是一个协议就可以解决所有问题,学会谈判、学会妥协,才能实现共赢。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席 张曙光

  城市化要让生活更自由更舒心

  深莞惠一体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是什么?一体化离不开交通的规划,一小时都市生活圈当然要在这里推进。但是,一体化绝不仅仅是同城化的交通,更重要的是经济上的融合,治理上的互补,利益上的共赢。

  深莞惠一体化首先要进一步推进三地城市化的发展。从国家层面看,城市化的速度是不慢的,去年城市化率达46.6%,东岸城市面貌也有很大的变化,如,深圳的城市面貌确实可以进入世界前列。

  但是,我们的城市化确实存在很大的扭曲,是“半拉子城市化”。这方面深莞惠的情况大概也相当接近。全国城市化率46.6%,6、7亿的城市人口,其中1.45亿是进城的务工人员,他们还没有取得与城市人口相同的社会福利和政治权利。还有1.4亿的镇区人口,他们也没有完成身份的转换。“半拉子城市化”带来一系列的问题,比如,农民工子弟上学难,夫妻两地分居,留守儿童。而且,尽管城市面貌非常漂亮,但是城市品质的提升、改善是不大的,还是单调、呆滞的状况,存在着不少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

  因此,东岸区域合作应当考虑上述城市化带来的实际问题。一是进城的农民如何落地的问题,如何使他们享受到城市的福利,包括城市的保障住房。二是解决这些离开农村人口的土地问题。重庆、成都在搞城乡统筹、宅基地指标交易,搞土地换身份、换社保、换户口。深圳、东莞进城的务工人员那么多,是可以考虑按照进城务工人员数量来分配土地指标的。从国家转移支付考虑,也可根据城市安置务工人员多少,国家给予转移支付或奖励,这样就比较顺了。实现城市化,不光要推进它,而且要正确地推进它,实现正常的城市化过程。这也是深莞惠一体化需要考虑的。

  一体化的过程中,需要吸引全民参与,提高城市生活的质量和城市生活的水平。我们的城市生活怎么样?城市化建设不能建一些碉堡,而应该让人们生活得更自由、更舒心。城市建设到底为什么?确实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将建设重点放在这些软的实力上,是三市一体化过程中需要解决的迫切问题。

  三市合作利益协调是关键。一要共同分担成本,共同享受合作收益。只有解决这个问题,合作才有更好的基础。二要多元互惠和合作竞争,一体化的过程中如果不要竞争,发展必然不快,也必然不好。但是这种竞争是需要合作、互惠。三要平等、尊重,要学会妥协、学会让步。让步和妥协既是成熟的标志,也是有水平的表现。还需要一个高层的协调机制,以解决一体化过程中的冲突。同时,要搞好双边的和多边的谈判,将矛盾摆在桌面上讨论,寻求共识。

  国家住建部规划司副司长 张勤

  建议编制珠江东岸城镇群规划

  不同行政层级的政府在区域合作中的角色不同,政府主导是中国区域合作的一个特色。在区域合作上政府大有可为。

  政府怎么发挥自己的作用呢?要认清角色差异,妥善处理局部与整体利益,遵循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在区域合作中发挥积极、务实、有效的作用。地方政府的职责是促进本地的发展,维护地方的社会稳定,改善人民生活。地方政府开展区域合作的目的是创新发展空间,提高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的效率,为本地区在区域合作中争取利益最大化。地方政府要充分认识开放条件下合作的必然性,既要积极参与合作,也要把握机遇,善于合作。

  在区域合作中,区域政府要善于利用市场经济的杠杆,放大区域合作,发挥区域合作的积极性。要用行政手段保障区域合作,规范、约束区域合作,要加强制度建设,提高区域合作的外部经济性,通过合作提升区域整体发展能力,改善和提高居民的生活品质;要注意引导和维护区域多元化、差异化发展,提高区域合作的效益、稳固区域合作的基础。

  珠江东岸是城镇密集、高速发展的地区,目前正处于转型的历史阶段。建议珠江东岸城市政府,按照《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的要求,以城镇群规划为基础,编制珠江东岸城镇群或是都市区的规划,通过这个规划取得对共同利益的共识,形成共同的行动目标和原则。通过规划明确需要共同实施的对策和开展的活动,以及共同推行的标准。这不是多做一个规划,而是要做好现有的规划。应该共同编制,突出重点,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将相关内容纳入或落实到各个地方的法定规划中去,分头组织实施。

  东岸地区是我国先进制造业的基础,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也是这个地方的一项重要的任务。为此,必须做好制造业发展转型这一课题。这次金融海啸以后很有生命力的国家都是有强大的制造业做支撑的,比方说德国。中国的制造业不是发展得很大、很好了,而是不够强,还没有成熟,它是更多地基于外部市场发展起来的,我们需要制造业转型,基于自己的市场来做硬做强,做出自己的品牌。

  中国品牌要强大,除了技术优先,更多的是靠市场,特别是自主市场的培育。我们要通过建立自主品牌、培育自主市场来推动中国制造业发展路径的转型,提升在国际产业链上的地位。培育自主市场,就要定位内需来做企业,在“Made in china”和“Create in China”之间有一个桥梁,这就是“Made for china”。机会在哪里?中国是快速城镇化的国家,本地区和国家对城市建设的材料、技术和产品有很大的需求,是中国制造业实现发展转型的一个主要市场。

  深莞惠合作就是要整合三市的优势,发挥珠江东岸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创新发展机制上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为民营经济发展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更加先进、更加绿色、更加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自主市场,同时形成自己的强势品牌。

  比亚迪电子有限公司财务总监 朱爱云

  清洁能源 绿色梦想

  当今世界面临的三大问题:一是能源紧缺;二是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三是空气污染。

  先看一下能源紧缺的状况。2050年世界石油资源将接近枯竭,石油、煤炭、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危机和枯竭终将不可避免。

  再看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二氧化碳过度排放会引起“温室效应”,将导致全球性气候反常,灾害天气频发;全球温度升高,海平面上升,土地干旱、沙漠化问题恶化,严重威胁人类生存环境。气候变化成经济发展桎梏,发展低碳经济日益成为人们的共识。

  空气污染日趋严重,造成光化学污染、酸雨、噪音污染、热污染,空气变得污浊,污染形势严峻,对人类健康带来威胁。

  要解决以上三大问题,必须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新能源产业是比亚迪的绿色梦想,比亚迪有三大绿色梦想:一是电动车;二是储能电站;三是太阳能电站。

  全球第一款不依赖充电站的双模电动车比亚迪F3DM的上市吹响了解决能源紧缺、二氧化碳减排和环境污染三大问题的号角。在比亚迪双模电动车的过渡下,纯电动车时代亦不再遥远。2009年5月2日,比亚迪e6等多款车型亮相于“股神”巴菲特投资旗舰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投资年会。

  比亚迪双模电动车F3DM是EV和HEV两种工作模式,短途用电,长途用油;纯电动模式城市运行状况下续驶里程大于60公里,足以满足日常使用;家庭220V充电,无需专业充电站; 晚间充电,用户经济,电网安全。

  e6城市运行状况下续驶里程大于300公里功率200KW,百公里耗电19度,30分钟快充50%,1小时即可充足100%。今年5月,比亚迪e6纯电动出租车批量推出上路运营。

  K9是继F3DM、e6之后的“新动力、新概念”电动车,完全使用电能、真正实现了零排放,这是比亚迪一直崇尚的“绿色、环保、科技”理念的实践,此次K9电动大巴的成功下线标志着比亚迪电动客车开始商业化运作。

  储能电站方面,依托先进的铁电池技术,比亚迪电池储能电站有效解决了能源储存这一世界性难题。稳定风能、太阳能电站的输出功率,提高上网比例、增强电网安全性。比亚迪将太阳能技术与储能电站技术相结合的“硅铁战略”是解决人类能源问题的希望,利用储能电站存储太阳能电站产生的电能,实现太阳能的有效储存,突破时间和气候限制,这一战略将帮助我们实现能源结构的重大转变。

  深圳是一座因改革开放而生、为改革开放而长的新城。今年,她迎来了而立之年的大礼:国务院批复了特区扩容的请示,这对深圳来说是一件历史性的大事,特区内外一体化对于珠江东岸一体化水平的整体提升,对于深莞惠合作的提速,都举足轻重。

  比亚迪要继续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努力为推动科学发展探索新路,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为深圳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而努力。

  美国纽约环境协会执行总裁 Andy Darrell

  合作目标应明确和可衡量

  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保护实际上是可以齐头并进的。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有三方面的合作:一是政府之间的合作;二是政府和私营部门之间的合作;三是政府和公众之间的合作。

  要想合作成功,目标必须定得非常的明确、清晰,而且这些目标都是可衡量的。首先分享来自纽约的一些案例,尤其是关于政府部门合作的经验。纽约市的CBD区域总共有800万人口,但是纽约市再加上附近的区域,它总共有2000万人口。到2030年,在纽约市CBD地区将会增加100万人口,他们必须有住房、工作,也需要使用交通系统。问题是基础设施变得比较陈旧,而且非常拥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的威胁也非常严峻。

  为了解决面对的这些挑战,纽约环境协会和纽约市政府合作,2007年,我们一起合作创立了一个长期的计划,主要是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这个计划包含非常具体的行动指导、行动纲领,也涵盖了和经济生活非常密切相关的领域,包括住房、水质量、交通系统、能源。

  每年我们都会根据在这一年的表现、所做的事情做一个评估,所取得的成绩都会向公众汇报。每隔四年,我们都把计划、行动纲领做一次修改和调整,这样才能真正反映实际的情况。

  分享一个与水有关的例子。纽约市有一条地下输送水道和附近一些小城市的水库相连接,以解决城市用水之需。如果水库附近的小城市开发土地的话,就会造成水库水质下降。如此,美国联邦政府就必须花100亿美元左右的成本来建造一个水的过滤工厂。

  为了节省巨大的建设水过滤系统的成本,纽约市政府和小城市的市政府达成了协议,双方同意利用自然的系统来保护水的质量。纽约政府就给这些小城市经济补偿,这样一来有350万公顷开放的空间得以保持未开发状态。实际上优良水的质量是经济成功的关键,所以纽约市这样做自己经济方面得到了保障,而乡村地区也是因为和纽约市建立合作获得利益,这是一种双赢的状态。

  再看一个例子。纽约市的大城区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环保目标,即在2030年的时候把温室气体的排放减少30%左右。我们所采取的第一个步骤就是建立一个数据库来衡量污染源,数据显示,有80%的污染是来自建筑物所使用的能源。还测量了一些社区的空气质量。研究表明,污染的情况在CBD区域最严重,最主要是因为能源消耗及交通所引起的污染。纽约市想把污染减少30%,必须在能源使用、交通系统、效率三个方面做得更好。这需要区域的合作,需要建立区域更好的基础设施。

  我们推出一些激励性的奖励计划,激励公司和建筑物减少能源需求,结果减少能源需求高达40%。而只有区域间政府合作,才能确保相关建筑物都达到减少能源消耗的目标。2007年推出上述措施之后,在节能减排,减少温室气体污染方面达到了减少3%。在交通系统方面,纽约有好几个专门的机构,负责区域之间的合作,区域之间的投资协调工作。

  (谭建伟 虞海霞)

  区域合作从具体项目开始

  “东岸论坛”嘉宾对话侧记

  深莞惠区域合作首先应做什么?可以从哪些具体的项目开始?这是“东岸论坛”嘉宾对话环节的中心议题。

  10月31日下午,“东岸论坛”首先展开了专家对话。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顾朝林、凤凰卫视财经评论员朱文晖、深圳市政府办公厅副主任聂新平面对面探讨,甚至交锋。

  主持人代表听众发问:三市合作首先应做什么?顾朝林认为,从都市圈发展的阶段来说,深圳、东莞和惠州的一体化没有开始或是刚刚才开始。深圳、东莞和惠州在国家经济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必须承担国家在城市化过程中、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角色,这个角色就是要向大都市区,向未来的巨型城市区发展。

  “顾教授讲的是很宏观、理论的东西,我比较关注务实、操作的层面。”聂新平说,纽约经过三次规划调整,前面两次向郊区扩散和建立多中心的试验,实际上都没有取得成功。最后一次是再中心化的策略,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在未来的深莞惠一体化中,应该把这个策略发挥好,实行再连接、再中心化。把深圳、东莞、惠州交通连接好,降低交易成本。同时,提升深圳本身的城市功能,做强自己,促进资源的聚集,促进深圳服务功能的发挥。一是发挥前海辐射功能,把深圳世界级中心城市的作用在深莞惠一体化过程中发挥好。二是在莲塘口岸开通以后,在东部要有类似前海这样的片区,主要是发展产业,如石化、汽车。我们设想,深莞惠一体化的路径是,以规划、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为抓手,首先建成通勤区,然后形成产业、经济的一体化,最后达到体制、机制和生态环境、社会公共服务的一体化。

  “我大部分不同意你的意见。” 顾朝林“抢”过话筒说,深圳、东莞、惠州都市区应是多中心、网络状的都市区,而不是单中心的,如果用单中心来做,是不可能做成的。

  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锋,在东岸对话环节中也有淋漓尽致的表现。参与对话的嘉宾包括广东省住建厅副厅长蔡瀛、深莞惠及香港规划部门的代表。

  惠州市住建局副局长施为学说,惠州的总体规划联席会基本审议通过了,在三市规划对接方面,尤其是基础设施对接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下一步,正在酝酿打造一个合作示范区,估计占地面积在80-110平方公里左右。

  东莞市规划局总规划师陈志军介绍,近五年东莞在规划上主要做了四项工作,一是“强心”,就是强化城市中心。二是宜居,在城市绿道、生态保护区,以及生产、生活服务方面的配套设施不断完善。三是内畅,包括交通、通讯,还有部门间的沟通。四是外连,通过东部、南部和中部三个轨道枢纽,加强和其他城市的互联互通。

  “深莞惠合作已经做了很多事情,不过,我个人的感觉是还不够,还不够强。区域合作总的来讲是一件好事情,重要的是怎么做,怎么样做得更好。”深圳市规划国土委副主任许重光认为,三市的总体规划,还是缺乏整体性的,还需要从更高的层次,更战略的眼光,看待共同发展,要形成重点战略,开始一些重点行动。

  蔡瀛表示,三市合作应该更实在些,从实实在在的做事过程中探索一些合作的机制。比如,在区域发展中怎样保护绿色的空间,怎样建成低碳的示范区、生态工业区,还有,一些基础设施怎样共建共享,怎样网络化、优质化。“在实践中探索、创新合作机制。一句话,合作先要具体做事。”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