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乱扔垃圾罚款能否捡回丢失的文明
时间:2015-05-27 22:34:20  来源:红网   作者:符向军 
  《广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规定》历经4年“暂行”,增加32条内容,从“源头减量、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五个环节对垃圾分类全流程予以规定。昨日,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该《规定》,单位和个人应该“定时定点”投放生活垃圾,违者按照有关规定,个人最高罚200元,单位最高罚5万元。(5月26日《南方都市报》)
  
  对乱扔生活垃圾行为进行罚款处理,出发点是好的,体现了政府致力改善社区环境,亮化、美化城市形象的决心和作为。但“垃圾围城”的现象由来已久,始终是城市环保的“老大难”问题,“乱扔垃圾罚款”也并非广州开出“先河”,而是早已有之,然而包括广州在内的各地经验表明,罚款的作用有限,仅靠罚款罚不出社会公德,也难以捡回丢失的城市文明。
  
  一方面,外在的垃圾直观可见、易捡易除,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长期以来深藏人们内心的,环保、公德意识缺乏的思想“垃圾”,却难以发现和根除。“乱扔垃圾罚款”只是一种外部的他律制约,如果没有内心的自觉自律加以配合,则往往会事倍功半,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另一方面,乱扔垃圾作为一种不文明行为习惯,人们普遍存在“法不责众”的心理,易发多发,且随意性大,人物、时间、地点都不确定,调查取证相当困难,造成“看不到、管不了”、“看见了、管不住”的监管难题,往往让“乱扔垃圾罚款”在实践中遭遇“执行难”。即便果真严格执法,目前个人最高罚也只是200元,且没有其他“不文明行为记录”等配套“黑名单”措施,威慑力不强,对一些人来说仅是“蜻蜓点水”般不痛不痒,难以触及其真正“痛点”,势必导致“乱扔垃圾罚款”的作用大打折扣,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治理乱扔垃圾行为,应该标本兼顾、多措并举、综合施治。既要采取具有震慑力足够的罚款、黑名单等举措,也要辅以环保意识宣传和社会公德意识教育,同时还可以借鉴环保先进国家的经验,建立奖惩配套机制,善用物质激励,提高市民积极性。比如在巴西,市民用2公斤的可回收垃圾可以换回1公斤的食物,或者公共汽车票、文具,甚至圣诞礼品。
  
  只有做到他律与自律有机结合,让垃圾分类有序处理成为人们内在动力与外在压力的统一追求,在全社会形成爱卫生、讲文明的良好氛围,才能使垃圾管理、整治工作事半功倍,进而有效树立城市整洁、卫生、文明的美丽形象。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