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下午15时许,郑州市秦岭路与北三环交叉口向南500米处,一辆满载建筑材料的渣土车途径此处路面突然塌陷造成车辆侧翻,车上的建筑沙石倾倒将路边电力工业学校的围墙砸塌十多米,所幸当时围墙里面的操场上并无学生。据附近的市民介绍,这条马路新修成不到两年。(5月21日中新社)
近一年多来,郑州市新修建道路路面塌陷事件屡见报端。新修的马路变身“路路塌”,这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而类似的事件,也可谓屡见不鲜。从实质上来说,“路路塌”与之前的楼脆脆、楼薄薄、楼歪歪、桥脆脆等有着相同之处,那就是这些都是公共安全事件。每一次发生这样的事情,都让人胆战心惊,因为你我皆是潜在的受害者,你走过的每条路、路过的每座桥、住过的每一座房子……若没有必要的安全保证,的确是很可怕的。
在这些公共安全事故的背后,的确有着太多的真问题,也有着太多的底线沉沦。显而易见的一个问题是偷工减料,那么问题也跟着来了:偷工减料的钱进了谁的腰包?这些路路塌到底是谁建设的?这些问题只要顺藤摸瓜,其实不难发现真相。
而除此之外,这样的路是怎么经过验收的,这背后的监管何在?监管部门以及相关的负责人是谁?这理应有一个解释。自然,置于更广阔的视野来审视,这背后有无钱权勾兑等问题,也值得拷问。
对于“路路塌”这样的现实问题,其社会危害性不言而喻,财产损失、人命都是最直接的威胁,而除此之外,重建也需要耗费一定的人力财力物力,这同样是一种浪费。
可以说,无论是路路塌还是之前的楼脆脆、楼薄薄、楼歪歪、桥脆脆,都给人一种极大的不安全感,因为你害怕走的路踏了、走的桥垮了、住的房子倒了。这些,在建设质量得不到保证的语境下,并非杞人忧天的表现,而是确有可能发生的。
遗憾的是,我们见过这么多的路路塌、楼脆脆、楼薄薄、桥脆脆,但大多也只是看看热闹,如财产损失多少,有无人员伤亡等。这样的关注,其实只是最浅层次的关注。
稍微深入一点的分析,也无非是解析这背后的原因,如问题出在何处、监管漏在何处。但很显然,无论媒体如何热情,相关的主管部门似乎并无太大热情,这些年出问题的房子、桥、路面这么多,却几乎没见到有人因此被问责。这样的现实,或许也是豆腐渣工程层出不穷的原因之一。
就此来说,要杜绝类似的豆腐渣工程,必须将问责制落实到位。以此次路路踏事件为例,不仅应对偷工减料的施工方加以惩戒,还应对负责验收的监管部门进行问责。而这样的连续动作,更应成为类似事件发生后的惯性行为。
自然,诚如知名网络舆情专家吕英杰所言,“若想从根本上杜绝豆腐渣工程,让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落实到位,让验收人员终身负责制成为可能,从目前来看,只有这双向并举,工程质量才更为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