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载体的电子商务正日益挺近农村市场,并试图转变农村流通的基本方式。而前不久商务部对外发布的《“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也明确,其第一项重点工作就是推动电子商务进农村,加强互联网与农业农村的融合发展。对此,城市化委员会战略咨询委员、中国乡建院院长、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研究员李昌平却有不同的看法,他撰文表示,该给农村电商大跃进运动泼点冷水。
李昌平首先剖析了中国农村存在的最大问题,他认为存在这些问题的内在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内生的金融供给无效,主要是金融和土地产权不匹配;另一个是组织供给无效,主要是支撑村社组织的经济基础掏空了,现有的组织成为了一个空壳。数亿高度分散的小农,年复一年的从事无序、恶性竞争的生产经营活动。一切的问题源于此,问题难以解决也源于此。而此前,农行、信用社、供销社、保险公司等本应都是为三农服务的机构,甚至还是政府政策性服务三农的机构,最后却都纷纷逃离农村,其原因就是农村内生的造血和发电功能缺失,所以他们给农村输血和充电没有了意义。
那么电商进村,是否有通天的本事?李昌平继续分析道,如果电商解决不了农村金融供给无效和组织供给无效这两个难题,农村电商化也只是一场新的大跃进运动。如果电商解决了农村的金融供给和组织供给无效的难题,则另当别论。但到目前为止,“淘宝和京东两家最大的农村电商巨头在中欧农商论坛上的报告并没有打动我”,李昌平说到。因为其内容根本没有涉及到农村金融供给和组织供给的问题,唯一的新意是有了“互联网+”。
李昌平认为,内因是决定性的,外因是辅助性的。内置金融村社是内因,电商只是外因。在内因没有改善的情况下,外因所能起到的作用是有限的。硬件很重要,软件更重要。电商是硬件,内置金融村社组织体系是软件。硬件升级了,软件不升级,是一种浪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