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河南省委组织部等部门下发进一步做好偏远贫困乡镇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降低乡镇机关招录“门槛”、放宽报考资格条件,同时明确上级机关不得临时抽调新录用基层公务员。(5月15日《人民日报》)
“学而优则仕”。公务员,一直被公众视为“香饽饽”、“铁饭碗”, “公门”也俨然成了飞黄腾达的代名词。于是乎,众多应届大学生毕业疯狂跻身“独木桥”的景观历历在目。
可如今,“落花有意,流水无情”。河南省为招录公务员充实到偏远贫困乡镇,不惜伸出七大美丽“橄榄枝”。诸如,适当降低招考职位学历层次,适当放宽专业限制,适当调整年龄条件,不限工作年限和工作经历等……这样的公考“门槛”与一般的参加公考考试资格相比确实是宽松了不少,但最终,还是避免不了“用工荒”的尴尬。
一则,凸显了招考职位的“魅力”不足。由于某些地区被赋予了“偏远贫困”的概念,社会资源缺乏,物质生活受限,生活水平不高,那么,人们最关心的工资待遇问题可能也会较低,个人对事业、生活的追求会受影响,这些都是不争的事实。
二则,折射出人们择业观念的多元。随着中央八项规定的出台,反“四风”转作风的持续发力,部分“官不好当”、“为官不易”等消极思想有所抬头。加之,最近一段时期,不少年轻基层公务员吐槽,乡镇公务员身份就是个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如此,招考“遇冷”当是自然。
三则,降“门槛”也难以解决诸多现实难题。也许,放宽报考条件能解决一时的“用人”问题,但解决不了长久的“发展”问题。为了招到和留住乡镇公务员,河南省委组织部也是蛮拼的,既绞尽脑汁地降低招考条件,又与新录用公务员签订书面服务协议,大有“求贤若渴”之囧。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其实,公务员“用工荒”透露出的几许无奈,降“门槛”仅是权宜之计的“下策”。而如何跟进出台稳定基层公务员队伍的相关制度,以政策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营造良好基层政治生态,才是真正缓解公务员“用工荒”的 “规定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