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11月23日
星期六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一线城市重新洗牌的真正玄机
时间:2015-05-15 22:32:48  来源:智谷趋势微信公号  作者:严九元 

    近期,有媒体报道,多个机构报告显示深圳竞争力已超过广州,直逼上海。“一线城市”传统的“北上广深”格局已变化为“北上深广”,而随着深圳城市竞争力的持续提升,深圳市在全国的影响力可望超过上海。事实是否果真如此?

    1

    事实上,关于上海、广州、深圳三大城市之间的竞争格局的讨论,本质上是所谓“一线城市”排位顺序之争。但中国的“一线城市”到底是指的什么?为什么说京沪穗深就是中国的“一线城市”,很少有人真正能给出准确的解释。
   
    2

    京沪穗深这一格局的形成,时间并不长。2000年,深圳才成为中国GDP总量第四城,那以后深圳才逐渐和京沪穗三市并称为“一线城市”,至今不过15年时间。
但认真查考这四个城市为何能称为“一线城市”,却有颇多耐人寻味之处。

    有人认为,京沪穗深是四大“一线城市”,原因是这四个城市的人口多,只有这四个城市的城区人口超过1000万,因此是“一线城市”。

    然而,京沪两市城区人口都超过2000万,而广深两市的城区人口加起来,才和北京上海其中一个相当。北京上海在城区人口规模的量级和全域人口规模的量级上,和广州深圳都有很大的差距,要论全域人口,广深和天津、成都、武汉等城市是是个数量级,要论市区人口,广州、深圳领先外界公认的二线城市的幅度也远远不及她们和京沪两市的差距。

    其次,说京沪穗深是四大“一线城市”,源于这四个城市GDP总量全国最高,这种说法看似合理,解释力也不够。长期以来,苏州和深圳的GDP总量一直在同一数量级,个别年份甚至苏州还对深圳略有领先,但从来没听说过苏州要跻身“一线城市”的说法。近年来,天津的GDP总量增速非常迅猛,但也少有人认为,天津的发展水平在短时间内能够超越广州深圳,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一线城市”。

    至于人均GDP这种数据,四大“一线城市”和其他城市相比,更没有优势,苏州、无锡等城市的人均GDP都要高于北京、上海,但并不影响北京、上海在全中国范围内的地位。

    3

    如果我们有全球视野和格局,在很大程度上就容易理解中国“一线城市”概念的本质。

    2004年,北京市首度提出要建设“世界城市”。所谓“世界城市”,实际上就是在全球政治、经济、金融、文化体系当中处于金字塔尖的城市,这些城市是全球性的资源配置中心,掌控着全球的政治、经济、金融命脉。“世界城市”其实并不等于全球人口最多的城市,不等于全球经济总量最大的城市,也不等于全球经济最发达人均GDP最高的城市。

    截至目前,全球公认的“世界城市”,只有纽约、伦敦、东京,巴黎勉强可以算。其他城市,都不属于“世界城市”的范畴。而在“世界城市”当中,纽约和伦敦又是最为重要的两大城市,因为它们雄踞全球经济金融体系的金字塔尖端,在全球资源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中枢作用。

    4

    事实上,在中国成为“一线城市”的标准,和在全球范围内成为“世界城市”的标准,是相类似的,用这样的分析框架,就很容易理解京沪穗深这四个城市的相互关系。

    首先,北京作为首都,在中国这样一个政府职能高度强势、国有经济规模全球第一的经济体中,是当之无愧的政治、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集聚了全国最多的政治资源,汇集了全国最多的大型企业总部,掌控着全国绝大部分金融资产,拥有全国最多的科技和文教资源。相较于上海、广州、深圳,北京始终居于中国城市体系的最高端。

    进入新世纪以来,北京市的经济金融功能空前强化,这也是北京市人口增长明显快于上海、广州的原因。2000年,北京、上海、广州三市的GDP总量分别是2460.5亿,4551.15亿,2383.07亿,北京市仅相当于上海的54%,而广州市相当于北京市的96%,广州几乎就要和北京完成“黄金交叉”,成为中国经济总量第二城。

    然而,很快北京市和广州市的差距重新拉开,到2014年,广州市GDP仅相当于北京市的78%,比2000年下降了18%。

    而北京市和上海市的差距迅速缩小,2014年北京市GDP已相当于上海市的91%。2000年,北京人均GDP只相当于上海的三分之二,而到2014年,北京市人均GDP已超过了上海。

    新一轮的“国进民退”潮、金融资源向北京持续集聚,科技创新企业在北京扎堆,多重因素使北京对上海、广州两市的优势都在强化。

    5

    北京在中国城市体系的顶端,而上海、广州、深圳三个城市是否真正同属一个层次呢?以全球性的视野来审视,恐怕也要打个问号。

    有的人认为,中国当前有三大发达地区,即京津地区、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是中国第二大发达经济区,广州、深圳作为这个经济区的代表,自然就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事实果真如此吗?放眼全球,英国的经济总量和日本、德国相较,要小得多,英国的工业和日本、德国相比更是规模非常小,但伦敦这个城市的全球影响力远远大于东京和法兰克福。

    大的经济体的城市并不一定就真正有大的影响力。城市的影响力高低,固然受这个城市所在区域的实力的影响,更重要的源于这个城市吸引全国乃至全球资源的能力。广州和深圳所在的珠三角固然发达,并不等同于广州和深圳就是天然的“一线城市”。加利福尼亚州一直是美国的人口和经济第一大州,但加州的城市比之纽约,在美国国内和全球的影响力都还是要弱得多。

    6

    1949年以来,中国城市格局的变化,实际上源于中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变化。
在计划经济时代,人口多、工业产值高的城市,就是影响力最大的城市。在当时,国内国际贸易都处于管制状态下,人口流动也完全不自由,所以当时最牛的城市,就是国家投资多、项目安排多的城市。

    改革开放之后,中国从计划经济转向商品经济。承载商品集散中心作用的城市,其地位自然就上升了,自1957年“广交会”诞生开始,广州就是中国最重要的外贸中心,改革开放后广东得风气之先,广州又成为中国内地最重要的商业中心,在聚集人流、商流时,丝毫不逊色于京沪两市,因而成为了具有全国性影响力的“一线城市”。

    近些年来,中国经济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可以说从“商品经济时代”逐渐转向“资本时代”。在新的时代,比商品流更重要更有价值的是资金流,比货物贸易市场更有价值的是资本市场,金融中心在全国的经济资源配置过程中,地位远远超越了商业中心。这才是广州逐渐被京沪深三个城市抛离的根本原因。

    7

    深圳是否已经超越了广州?在一定程度上是的。

    本质上说,在资本时代,真正的具有全局性影响的城市,就是金融中心城市。纽约、伦敦、东京是全球性的金融中心,北京、上海、深圳就是中国的全国性金融中心,而广州,恰恰在任何意义上,都不能称为全国性的金融中心。所以,广州在整个中国的资源配置体系中,和京沪深不在一个量级上。

    从本质上说,在当今世界,“一线城市”就是金融中心城市,一个城市不是金融中心,就不可能称为“一线城市”、“世界城市”。为什么?金融业是一个讲求资源集聚效应,要求最大限度降低交易成本的行业,因此在任何一个经济体,金融机构(尤其是非银行金融机构)都是相对集中在一两个金融中心城市,这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优化社会资源配置的功能。实业就完全不同,一家实业企业并不需要和其他实业企业扎堆。所以我们看到,美国顶尖的投行都在华尔街,但美国最大的实业企业,譬如可口可乐、宝洁、波音甚至苹果,总部都不在纽约。

    广州不是全国性金融中心,这是不争的事实。从金融业增加值来看,广州和京沪深不在同一数量级,甚至低于天津。从存贷款余额来看,广州的存贷款余额也少于京沪深三市。从集聚的金融机构数量和质量来看,广州既不像北京集中了中国多数大型银行的总部,也不像上海集聚了绝大多数外资金融机构的在华分支机构,广州本地的金融机构相较于深圳的招商银行、平安集团,也完全不在同一量级。

    最后再来看资源配置功能,上海有上交所,深圳有深交所,新三板扩容后,北京市也拥有了全国股转中心这一个“国务院批准的证券交易场所”。可以这样说,主板、二板、三板市场都在京沪深,广州在中国金融体系中是被边缘化的。

    当然,在中国,金融业实际上是一个有一定管制性的行业,哪些城市能成为中国的金融中心,主要是国家意志决定的,单个城市撼动整体格局几无可能。

    8

    广州不是金融中心,深圳是吗?

    不少论者认为,深圳已经具有挑战京沪两市的能力,主要原因在于,深圳有中国最好的本土民营企业。深圳的科技创新资源和经济活力,是京沪两市不可比的。
的确,深圳无论从人均GDP、科技创新能力、民营企业发展、人均收入水平等多方面来看,都明显领先于京沪,也的确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中国经济发展的希望。

    但是,深圳是中国未来高成长的经济重心,并不等于深圳就是中国的经济金融中心。深圳在中国资源配置中能发挥多大的作用,还是很有待观察的。没有人怀疑,今天美国经济的重心已经转移到西海岸,转移到硅谷,但这并不等于旧金山就已经超过了纽约。硅谷代替不了纽约。深圳自然也代替不了京沪。

    从整体上看,深圳虽然有资本市场,但相对于京沪两市,在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仍相对较弱。深圳的金融业增加值和京沪还有比较明显的差距,从金融机构的集聚程度来看,也远不如京沪,就资本市场这一领域,深圳的中小板、创业板市场特色并不鲜明,在新三板市场出现之后,深圳资本市场地位甚至比较尴尬。在金融层面之外,从政治、交通、社会、文教等多方面考查,深圳毕竟是个新兴的副省级城市,相关的资源和京沪更无法相比,甚至和省会广州都存在明显差距。

    因此,可以这样说,在中国大棋局中,深圳的地位已经比广州高一些,但要说挑战北京上海,恐怕还很难。

    9

    成为“一线城市”与否,并不重要。

    如果说北京、上海是中国真正标准意义上的“一线城市”,深圳可能是“1.2线”,广州可能是“1.5线”。但一个城市是不是“一线城市”,真的重要么?在
    “一线城市”中的排位顺序真的重要么?

    放在全球的视野下,我们可能会得出更清晰的答案。

    纽约、伦敦是全球最重要的城市,但这两个城市绝不是全球人均幸福感最高的城市。每一个城市都是独一无二的,广州、深圳或许和北京、上海很难达到相同的量级,但并不妨碍它们成为中国最发达、最宜居的城市。

    安安静静地做个“二线城市”,不丢人,对于这个城市的市民而言,甚至还可能是福音。这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欣赏杭州、成都这样的“二线城市”,其实不和北京上海攀比,每一个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

    至于深圳和广州的此涨彼落,也无需这么在意。就以同属加利福尼亚周的旧金山、洛杉矶作比吧,硅谷靠近旧金山,但旧金山的繁荣没有妨碍洛杉矶;洛杉矶有好莱坞,但洛杉矶的光辉也没有盖过旧金山。(作者系智谷趋势研究中心研究员)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