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保护部近日召开专题会,宣布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工作。一石激起千层浪,各媒体和网站纷纷发表了“时隔11年重启绿色GDP”“此前十余年无进展”等消息。绿色GDP之所以引发深度关注,是因为它的出现、消失和复出,某种意义上也代表了中国环保制度建设的一段重要进程。
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顶层设计和总体部署。《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近日获得审议通过,首次提出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号召全党上下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努力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不重视生态的政府是不清醒的政府,不重视生态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不重视生态的企业是没有希望的企业,不重视生态的公民不能算是具备现代文明意识的公民。启动绿色GDP研究,正是把经济活动过程中的资源环境因素反映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将资源耗减成本、环境退化成本、生态破坏成本以及污染治理成本从GDP总值中予以扣除。这样一种核算方法可以更为全面地反映经济社会生态发展的真实状况,以弥补传统GDP核算未能衡量自然资源消耗和生态环境破坏的缺陷。实际上,绿色GDP能够很好地回答发展与生态的关系,两者不是互相对立,而是相辅相生。让绿水青山充分发挥经济社会效益,切实做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同步提升,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今天许多工业发达国家都经历过“先污染后治理”的过程,传统工业化的迅猛发展在创造巨大物质财富的同时,也付出了十分昂贵的生态环境代价。我国没有例外。我国经济总量目前已居世界第二位,但与此同时,许多地方、不少领域没有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以无节制消耗资源、破坏环境为代价换取经济发展。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这是中央首次希望通过资源价值量化倒逼生态文明建设,无疑与绿色GDP对资源环境成本的定价评估是高度一致的。在计算传统GDP的同时扣除因为生态破坏造成的成本损失,把环境资源损耗量化,能更清晰反映一地的经济发展态势以及官员对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力度。现实地看,目前我国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大都与体制不完善、机制不健全、法治不完备有关。解决这种生产关系的滞后,必须依靠体制改革、制度规范使资源价值量化倒逼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官员有更多机会得到提拔重用,从而避免地方打着生态文明建设的旗号,仍然固守GDP崇拜的政绩观。
绿色GDP是基于对现行经济核算体系的有益补充而非否定。当然,我们也必须意识到,绿色GDP至今仍是一个正在研究、有待成熟的项目。我国现行的环境统计指标只限于单纯进行环境现象反映和简单分析,要保持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绿色GDP核算体系,应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环境统计指标体系。同时,由于涉及庞大的、众多部门的第一手数据收集,这对数据真实性与准确性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大量详实的数据、众多指标中提炼出最关键、最核心、最基础、最简易的指标,这有利于一个科学反映环境资源价值量的体系的建立。
重新启动绿色GDP研究工作,无疑迎来了适宜的时机。绿色GDP的意义,不仅在于对数字的核算,更在于用数字唤醒人们对生态文明的重视,并以此转变经济增长的方式。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这是一个负责任大国对世界发出的声音,也是对子孙后代传递出的正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