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30日
星期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治理污染要有长期性和坚韧性
时间:2015-03-21 23:33:14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诸大建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城市的雾霾成为上上下下热点话题。因为搞可持续发展与绿色经济研究,经常有人问我,中国污染问题到底有多严重,解决问题要多少时间。从最近刚刚结束的两会报告以及领导人的态度,大家可以相信政府已经看到污染问题的严重性,同时也有用强大的体制力量处理问题的决心。作为学者,这里我只对中国环境问题的根治要有长期性和坚韧性,做一些简单的理性分析。

  判断环境压力的大小和发展趋势,可以用经济增长、技术进步、污染治理三个变量进行分析。其中,环境压力与经济增长正相关,与技术进步与污染治理反相关。稍微深一些地说,环境压力的变化,是经济增长的变化,减掉技术进步的变化,再减掉污染治理的变化。如果结果是正的,环境压力就是在加大;结果是负的,环境压力就是在减少;如果是零,环境压力就是处在拐点上。由此可以看到环境压力的来源和原因,更有效地去应对中国的环境问题。

  首先是污染治理。传统意义上的环境保护,主要是指生产和消费等经济过程没有重大转变,在经济末端的排放口对污染进行治理,环保局的功能主要是在这里。但是污染治理经常碰到“3个80%”的问题,即:污染治理最多只能针对80%的目标对象,例如我国主要污染物控制是COD、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四个方面,而不是全要素控制;投入的人财物最多只有80%用到应该用的地方去;治理再好也只有80%的效果。结果3个80%下来,总的结果只是50%。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多年来我们的污染治理投入不少,但是污染物处理率常常只有50%上下。末端治理要有效,亟待管理能力的提高。

  其次看技术改进。技术改进是在经济发展源头做工作,例如选择环境友好的物质材料,提高生产和消费的资源生产率等,具有清洁发展或绿色发展的意义。我们的污染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更多因为源头发展模式是浅绿色和非绿色的。高物耗高能耗的工业生产、土地摊大饼式的城市发展、拼脸面拼身价的消费主义,均是源头非绿色的表现。这就可以理解,为什么环境老账没有还清,新的经济增长又增加了污染新账。

  最后看经济增长。污染问题得到根治的重要标志是污染排放量从正增长到零增长到负增长,出现了某种稳定的天花板。要达到这一点,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与技术改进速度的匹配,在技术进步速度为一定的情况下(中国通常年改进在4%-5%左右),如果经济增长在7%以上,就意味着至少2%污染排放要通过末端治理来解决。因此,更稳定的环境状况,取决于工业化和城市化什么时候基本完成,在中国这最早应该是2030年左右的事情。在老百姓的基本物质需求没有解决的情况下,希望有很好的环境状况是一种非常高的要求。

  以上看法并不是环境问题的悲观主义,其实是告诉了我们有效改善环境问题的路径和科学步骤,即首先要环保专业部门严格末端治理,努力把污染排放量降低;同时要各路发展部门在源头进行技术变革,使生产、消费和城市绿色化起来,减少污染产生;最后在物质基本需求达到满足,经济规模和增速与技术进步、污染治理能力达到平衡之后,就可以实现环境压力的根本性转变和我们所希望的“天更蓝、水更清、地更绿”。(作者为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主任、教授)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