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化网讯 日前,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习近平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工程。着眼未来,北京的哪些功能属于“非首都”功能?应该如何“疏解”?在疏解非首都功能的过程中,又该注意哪些问题?城市化委员会专家委员、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中心研究员、中国城市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袁崇法认为,目前,北京可以“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主要集中于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机构等。
袁崇法认为,在“疏解”的过程中,一方面要立足于本地人口的生产生活需求,不能“拍脑袋”决策;另一方面要采用“公平、可选择”的人口管理政策,而不能依靠行政手段强制“控人”。他指出,世界各国的首都,从功能定位上可分为大致两种类型。一种是纯粹的政治文化中心,例如巴西利亚、堪培拉、华盛顿等。另外一种是除政治功能之外,还带有一定的经济功能,例如东京、首尔。目前,北京的功能是二者兼具,既有政治文化功能,也有一定的经济功能。
2014年,高层对北京做出明确的城市战略定位,即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四大功能。经济功能并不包括在内。而实际上,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以来,北京一直在将制造业、重化工企业等外迁,目前大型重工企业已基本迁移完毕,所剩不多。袁崇法认为,当前能够“疏解”的非首都功能,主要在于公共服务领域,包括教育、医疗机构等,既包括政府投资建设的,也包括企业投资经营的。
“什么因素在人口集聚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实际上,不是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主要是服务业。北京集聚了全国最优质的教育、医疗以及行政资源,外地人口大量向北京集聚,很多其实也不只是为了就业,为了工作,主要还是看重这里的公共服务资源好。”袁崇法指出。所以,要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只能从第三产业中,梳理出那些跟首都功能和市民生产生活关系相对不那么紧密的,进行转移。
北京为何集聚了如此多的优质公共服务资源?袁崇法认为,这跟我国城市发展的特点有关。“中国的城市是区域权力中心,而不完全是一个社会治理单位。行政权力对市场资源配置的引导力很强,所以一个城市行政级别的高低影响了经济发展资源集聚的程度。例如,省会在一省内往往是最发达的城市,县城比乡镇要发达。而北京作为首都和直辖市,拥有全国最多的国家科研机构、央企总部等,优势资源集聚程度很高,对人口吸引力自然也很强。”袁崇法指出。
在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过程中,袁崇法认为有两个方面需要注意。首先,选择要转移的产业和企业,不能拍脑袋决策,应当立足于本地经济发展水平和市民生产生活需求。“例如很多农贸市场、批发市场,不能因为档次低就强制关停,这会影响市民正常生活需求。消费层次是跟经济发展水平相一致的。”
其次,在人口管理和控制方面,要制定“公平、可选择”、一视同仁的户籍政策,而不应该用行政强制、特权设定的方式。例如,以社保缴纳年限为标准实行积分落户,可以把社保年限设置得长一点,但是要有一个标准。这样,无论是高学历人才还是低技能的服务业人员,都能够有机会落户及享受当地公共服务。如果觉得年限太久无法承受,可以自己离开。或者公共服务资源转移之后,选择到其他城市发展。“如果人口管理政策没有统一尺度,政府可以随便乱添加条件,很容易变成歧视,影响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