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传播城市化专业知识为己任
2024年06月26日
星期三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李克强的“农心”与“农经”
时间:2015-02-03 18:44:30  来源:人民网 

    在内政外交舞台上挥洒自如的李克强总理,其步入社会的第一个身份是“农民”,第一个“职位”是生产队大队支书。4年时间,他与农民同吃同住,既要挑石头、插秧,也要每天给生产队社员派任务、记工分,“想办法让每个人吃饱肚子”。

    以此为起点,在随后的岁月,无论是青年时代的学术研究,还是履任地方后的探索实践,李克强关注的一大核心问题,就是如何让5000年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中国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日子”。

    在日前一次会议上,李克强对与会各地方、各部门负责人动情地说:“我们多数人都当过农民,吃过农民的饭,即便不是,祖上也应该是农民。我们应该带着感情为农民工作。”

    而在这份厚重的感情之外,李克强更为改善农民生活找到一条“现代”路径。他强调,缩小城乡差距,首先要使农民拥有纵向流动和平等发展的机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题中应有之义。要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发挥好新型城镇化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他年轻时裤脚上沾满泥巴,手上满是茧子

    今年10月出访意大利期间,李克强在联合国粮农组织总部,回忆起自己曾经挨饿的经历。他说:“我年轻的时候在中国农村生活多年,亲身经历过吃不饱饭、挨饿的艰难岁月……饥饿留下的印象是永生难忘的。”

    1974年,19岁的李克强到安徽省凤阳县大庙公社插队当知青。因组织能力强,他很快脱颖而出,当上大庙大队的党支部书记。村民们回忆,当时“黑瘦黑瘦”的李克强,是学生里干活最好的一个。他与村民们“一起种庄稼、流大汗,手上满是茧子”。

    一位村民对媒体记者回忆,当时李克强总是“抢着干活”,有时候长时间弯着腰插秧,腰疼得实在忍不住,“爬到旁边的田埂上滚两下就舒服一点了”。

    除了肩挑手扛这样的苦力活,李克强还负责为大队所有的社员派任务、记工分。在2014年两会记者招待会上,他回忆起这段经历时说,当时自己起早贪黑,恨不得每个劳动力当天干什么都给定下来,结果到头来还是吃不饱肚子。后来搞了承包制,放开搞活,农民自己决定干什么,“几年时间就解决了温饱问题”。

    4年的知青岁月,让李克强对“放权”形成最初概念,也孕育了他脚踏大地的民本情怀。在“两会”期间一次团组讨论中,他直接询问一位基层官员,挂坡地的改造有什么进展,“拿下60度了吗?”而在此前一次湖北农村的基层考察中,他冒雪登上一片陡峭的坡地,随手捏起一把土搓了搓,向承包地的主人感叹:“这土太薄了,一年也就能收百把斤吧?”

    有媒体评论说,李克强对农民之所以怀有一份特殊感情,主要源于他年轻时裤脚上沾满泥巴,手上满是茧子。

    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演化

    今年10月30日,李克强回信第一所希望小学师生。他写道:“贫穷固然可怕,但失去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更加可怕;消除贫困或难短时兑现,可创造公平必须刻不容缓。”
    1990年3月,李克强作为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带考察组来到安徽省金寨县,选定了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的校址。25年来,希望工程已累计募款逾百亿元,先后建起18936所希望小学,资助贫寒学子495万名。

    李克强在信中回忆,当年来这里为全国第一所希望小学选址时,正是冬末初春时节,“不曾想到,希望工程第一粒种子在大别山深处的冻土里,破土成长为今天这样一棵枝繁叶茂的参天大树”。

    怀着“读书改变命运”的朴素想法,李克强在全国农村力推“希望工程学校”。此外,他开始更深入地思考“三农”。在北大攻读经济学硕士、博士期间,他的研究方向始终围绕着破解城乡差距。

    李克强的硕士论文《农村工业化:结构转换中的选择》中分析说,10年来,我国农村工业化的兴起与发展,使我国走上了独特的工业化道路,促成国民经济呈现出崭新的局面。

    在博士论文《论我国经济的三元结构》中,李克强开宗明义写道:“迄今为止,世界上众多国家的经济发展历程表明,现代化的实质就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演化,由农业国变成工业国。因此,一个国家在走向现代化的进程中,首先必须实行工业化。”

    这是青年时代的李克强,对“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这一问题的思考,也可看作是他对“农业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理念的最初雏形。

    用工业的思路发展农业,把“粮仓”变成收益更高的“厨房” 

    近期的一次国务院会议上,李克强谈起了自己10多年前国外考察的经历。当时,他作为河南省负责人前往加拿大考察现代农业。他注意到,对方介绍情况时从不简单地说“农业”(Agriculture),而是始终坚持用一个完整的词组“农业产业”(Agriculture Industry,直译为“农业工业”)。

    “我当时听着很奇怪,为什么叫农业工业?但看了一圈后我明白了:他们真的是用工业的思路在发展农业。”李克强回忆起当年的惊讶,“当地一个地区的食品研究所,居然分门别类研究中国的阳春面、手擀面、叉烧包等不同食品对面粉的要求,并把这些信息反馈给农民和种子商,让他们准确把握市场需求。”

    “我们这么大的国家、这么多的人口、这么众口难调的口味,8大菜系,完全有条件改变传统农业思路,用消费导向来发展农业生产,真正把农业做成一个大‘产业’。”

    从知青时代的“挨饿”经历,到青年时代的“三农”钻研,李克强痛感造成农村贫困、农民贫穷和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也痛感农村长期被排斥在工业化进程之外。在履任河南时,他致力于改变传统的“就农业论农业”的思路。

    由他亲自主导制定的《河南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中提出: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必由之路。

    正是基于这种的指导思想,李克强直接提出“用工业的理念发展农业”。因为卖粮收益低,他主张就地深加工,打造出一系列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把河南这个“粮仓”变成了收益更高的“厨房”。

    这套组合拳,被河南人赞誉为“小麦经济”。有媒体评论,他给农耕意识根深蒂固的河南带来一股“工业”新风,为农业第一大省的河南,种下了“工业”种子和“城市”意识。

    对于农村改革,我们的态度是探索、探索、再探索

    2007年,进入国务院工作后,李克强的“三农”情结不减反增。从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青堡村,到东北边陲的黑龙江抚远县红旗村;从地处西南的南宁谈良村,到川北震区的宣汉县紫云村,李克强与农民同坐炕头、院内,倾听“呼声”。

    他最关心的,是如何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尽早让农民过上现代生活。今年7月,李克强在山东德州期间,专程考察了德强农场。农场负责人原本在北京做生意,赚了钱回到家乡,把当地农民的农田整合起来,组建成一个两万亩的大农场。

    李克强深入田间地头,了解农业机械化、测土施肥、土地流转等情况,对农场创新经营模式充分肯定。

    2013年3月,就任总理后的第一次基层调研考察中,李克强首站来到江苏常熟的田娘农场,对这里“公司+若干家庭农场”的新型合作发展模式称赞有加。他对这里的农场负责人说:“土地里也能产出黄金,但这要有条件,小块的一亩三分地不行,还是要大块、要规模效益。”

    在本月的一次会议上,李克强要求参会地方、部门负责人,从实际出发,创新多种形式的规模经营,充分发挥农民的创造力。

    他说:“30年前试点推进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候,各地做法不同,而当时中央的态度是‘可以、可以、也可以’。我们今天也要给各地、给农民足够的自主权,对于农村改革,我们的态度是‘探索、探索、再探索’。”

    农民工和市长到底谁养活了谁? 

    在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提出,要着重解决好“三个一亿人”的问题:即到2020年,解决约1亿进城常住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约1亿人口的城镇棚户区和城中村改造、约1亿人口在中西部地区就地城镇化。

    在李克强的“三农”棋局中,要想让农民尽早富起来,一定要让农业现代化与新型城镇化“齐头并进”。而常年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则被他视为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

    在一次公开场合,李克强十分动情地说,过去30多年来,农民工兄弟姐妹弃老弃小挣血汗钱、辛苦钱,支撑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2009年,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选择了3个农民工,因为他们认为,中国经济之所以在金融危机后继续保持增长,主要是因为这些农民工‘勤劳、勤劳、勤劳’。”他说,“我觉得他们还少了一个词,智慧、智慧、智慧!”

    李克强十分在意保障农民工权益。主政地方期间,针对有人提出,“城市大了,外来人口太多,不好解决就业”,李克强当即回应:“要先搞清楚究竟是市长提供了就业、给了农民工饭碗,还是农民工通过就业繁荣了城市,然后养活了市长。”

    发展农村网购,让村里人和城里人享受同样的消费服务

    今年11月举行的三季度经济形势座谈会上,作为企业家代表的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刘强东的发言,引起李克强的浓厚兴趣。

    刘强东说,公司近些年业务高速增长,很大程度归功于农村市场的爆发。“我们一直觉得农村消费力低,但这几年,我们把自营快递业务拓展到农村,今年上半年,农村消费额增长超过300%,比城市高了两三倍!”

    李克强高兴地说:“你们让村里人和城里人享受了同样的消费服务,这不仅拓展了市场,也是在推进社会公平。”

    在互联网行业爆发式增长的今天,总理对农村发展的理念又带上了“互联网思维”。今年一年,李克强在基层调研时,先后考察“网店第一村”和几家快递公司。他称赞这些快递员“为千家万户带去了欢乐”。

    他说:“从小处说,你们不仅创造了就业岗位,也创造了新生活;从大处说,农村的东西送到城市去,城市的东西送到农村来,缩小了城乡差距。……你们的工作虽然很普通,但很关键。”

    在一次国务院会议上他强调,发展农村网购市场、消费市场,不仅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发展新产业、新模式,推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升级。

    让农民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在多个场合中,李克强几次提到一位农民:山东淄博邢家镇黄家村的“崔大姐”。2008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李克强在黄家村调研时与村民座谈,请大家多谈“有什么困难和问题”,围坐的村民有人说水利灌溉设施不足,有的说路还没修好交通不便,而崔大姐时当时说,她没上过什么学,只有一个愿望,就是想过上“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这句话直到今天,还在我的脑子里余音不断!”在最近的一次会议讲话中,李克强说,“让农民和城里人一样,说实话,是我们多年的梦想。缩小城乡差距,让农民有纵向流动和平等发展的机会,这是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李克强曾几次称赞,中国农民“极富创造力”,又有极强的韧性,为了追求美好生活,农民工可以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想尽千方百计。他在日前召开的一次会议上对各地方、部门负责人说,要带着“从农民中走出来”的情感,为推进农业现代化、改善农民生活水平而努力。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农民冒着风险发起的,异军突起的乡镇企业是农民创立的,近年来大规模的城镇化进程也是从农民冲破障碍进城开始的。”他说,“只要把亿万农民的积极性调动好、引导好、保护好,就会形成滚滚洪流,形成无坚不摧的强大力量。”

相关新闻
友情链接:  国务院 住建部 自然资源部 发改委 卫健委 交通运输部 科技部 环保部 工信部 农业农村部
国家开发银行 中国银行 中国工商银行 中国建设银行 招商银行 兴业银行 新华社 中新社 搜狐焦点网 新浪乐居 搜房
中国风景园林网 清华大学 北京大学 人民大学 中国社会科学院 北京工业大学 北京理工大学 北京科技大学 北京林业大学 北京交通大学
城市化网版权所有:北京地球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service@ciudsrc.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