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回放
2014年12月31日23时35分许,上海外滩陈毅广场发生踩踏事故,造成36人死亡49人受伤,遇难者平均年龄仅22岁。
事件解读
外滩,上海最著名的夜景区之一。最近连续3年的跨年灯光秀,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往观赏。每年的跨年、国庆,外滩虽然人山人海,但均安然无恙。2014年年末,上海外滩没有大型跨年活动,却因一场踩踏事故,让原本满怀对生活憧憬的罹难者,未能迎来新年的钟声,更让人们瞬间惊醒:中国最摩登的城市,在灾难来临时竟也如此脆弱。
据了解,比起国庆,灯光秀的安保难度更大。以2013年12月31日为例,一些国庆节没有用上的疏导方法,在这次灯光秀现场出现,包括:在管制时间开始之前,在某些区域设置人流导入区,先让人流堆积,管制开始后,再逐批放入。不光警力投入为历史之最,上海公安局领导还会亲自督阵。但上述情况在2014年12月31日晚上通通没有发生。黄浦区针对2015年元旦外滩并没有按照大型公共活动来设置安保方案。官方消息中多次提到,这是群众自发参与的跨年夜欢庆活动中发生的踩踏事件。诚然,往年官方对跨年夜活动有更多的组织协调,这次活动群众自发参与的比重有所加大,但观点普遍认为,官方减少对公共活动的直接参与,并不意味着在保障公共安全方面的工作和责任可以随之减少。
中国国家旅游局副局长杜一力在国家旅游局官网发表署名文章指出,尽管外滩跨年没有组织活动,但公共事件的责任主体已明确为各级政府,“没有组织的活动,当地政府仍然要对安全负责”。这篇题为《外滩踩踏事件告诉我们什么》的文章刊登于国家旅游局官网显著位置。杜一力称:“因为没有组织活动,所以出了问题,这是最需要深思的问题。外滩事件告诉人们的是,政府要主动追踪社会动向、追踪市场动向,提供更加精细的管理、服务和保障。守夜人的责任就是这样。”
“一句话,城市化是人的城市化。或许,这正是这起踩踏事故需要直面的尴尬与伤痛。”扬子晚报的一篇评论引起了很多共鸣。三十年来,我们的高速城市化,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对“高、大、快”的城建项目投入有加,而对“底层、小微、日常”等民生工程关注不足。在城市公共空间上,注重的是城市中心性广场、景观性大道,而对于街头的边角空间、街坊绿地、犄角旮旯等和人们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设施,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重视不够。拿这次事发地上海来说,上海中心的试灯项目,越是极尽华丽之能事,外滩集聚的人流就会越多,空间的承载力就越大,也就积聚起更危险的公共安全。正是由于日常性公共空间的短缺,每当有“新年倒计时”、“欢庆跨年夜”等民间重大节庆活动时,人们就习惯于潮涌般聚集到有限的仪式化空间里,使得这个空间的压力无从释放。
上海之殇,是中国城市化之殇。未来,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发展,还会有越来越多的人选择进城,12·31上海外滩踩踏事件为人口超大规模城市如何化解多样化的城市风险敲响了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