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声回放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12月22日至23日在北京举行。会议总结2014年农业农村工作,研究依靠改革创新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部署明年和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会议首次提出建设“人的新农村”,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
事件解读
每年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备受瞩目,201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亦不例外。本次会议首次提出 “推动‘物的新农村’和‘人的新农村’建设齐头并进”、“挖掘农民这个最大群体的消费潜力,可以更好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立刻引发社会关注。
“物的新农村”,是指道路、饮水、电力设施和住房条件等人居环境的改善。近年来我国新农村建设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不少地方的美丽乡村令人流连忘返,有些发达地区几乎消除了城乡差别。
与“物的新农村”建设相比,“人的新农村”建设显得重视不够。究其原因,与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急于“出政绩”建设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不无关系。其结果具体表现为,一些农村的基础设施得到普遍改善,而农村居民的居住环境、公共服务、文化生活以及人们的乡村归属感,却未与之取得同步推进,一些地方“空心村”增加,留守群体的存在感与社会严重疏离,教育事业萎缩,卫生条件堪忧,等等。
如果说新型城镇化的本质是“人的城镇化”,那么新农村的本质就是“人的新农村”。专家表示,“人的问题”贯穿于每一个具体而微的改革事项之中,这正是中央提出“人的新农村”的要义所在。对此,会议明确提出,“人的新农村”是指建立健全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关爱农村“三留守”群体、留住乡土文化和建设农村的生态文明。
此外,作为一个巨大的消费群体,由于受到收入、保障等方面的制约,农民的消费潜力没有发挥出来。有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在农村居住的人口将近7.5亿,以2014年前三季度为例,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为8527元,人均消费支出为4902元。巨大的消费市场存量业已形成,而更大的消费增长潜力十分可期。挖掘农民消费潜力,不仅改善农民的生活,更是对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都具有拉动作用。
有专家指出,“人的新农村”是“三农”改革的“牛耳”,是“深化改革”的关键所在。它不仅指出了人是乡村的核心要素, 而且代表着中央的新思考、新认识,具有更强的针对性和战略性,凸显中央对新农村建设的更高要求,同时回应了农民的高度期待。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就是让人们安居乐业,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
“人的新农村”值得憧憬、值得期待!